摘 要:“主题式教学”是一种高效教学模式,在实施主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不同载体优化教学主线。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课为例,以丰富的史料为载体,优化教学主线,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史料;主题式教学;设计
一、内容来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八专题第一节。
二、目标要点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过渡思想,理解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及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价值。
三、主题概述
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后列宁领导苏俄人民面对严峻的战争环境,对如何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难的初步探索,形成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新经济政策。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的探索风格和灵活的探索策略。
四、自主导学案
史料一:
1918年夏天,战火包围着苏俄,苏维埃仅仅控制1/4的国土、2/5的人口……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恐怖分子刺杀了首都肃反委员会主席,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
俄国的经济情况非常糟糕,重要的原料、粮食和燃料都被敌人抢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城市人口每天才领到1/16磅面包。
问题一:如何解读“非常时期”?
史料二: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政治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列宁
问题二:如何渡过非常时期?——归纳非常措施的内容、目的、特点。
史料三: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反动势力。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相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
问题三:怎样理解史料中的功劳和失败?
史料四: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
问题四:史料中的错误指什么?为什么会犯错误?别的国家犯过类似的错误吗?(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
史料五:
1920年工业总产值只及1913年的14%,其中钢和生铁的产量只及1913年的5%和3%,谷物总产量比1913年减产30%。国民收入比1917年下降了20%。
1920年,苏俄农民叫苦不跌:“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喀琅施塔得水兵发生叛乱事件,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
问题五:如何理解史料中的新困境?
史料六: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
问题六:列宁面对新困境做何新调整?“新”如何体现?
史料七:
后来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这样评价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新经济政策刚一实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有所好转……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问题七:如何评价新调整?
五、探究主题
1.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
2.分小组讨论
3.中心发言人表述成果,小组间相互交流
4.教师引导点拨
5.教师提供参考答案
六、主题升华
史料一:
三段资料:20世纪20年代初,从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20世纪30年代,从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到罗斯福新政;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引导学生对20世纪三个国家三次改革调整进行比较,一是深刻理解政策调整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灵活的策略是改革调整的普适法则。二是理解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计划和市场都是调整经济的手段和方法。罗斯福新政和列宁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世界各文明之间更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史料二:
美国石油大王红色资本家哈默是第一个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到苏俄投资的美国商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最早到中国投资的美国商人之一。后来这位红色资本家回忆20世纪70年代来中国的情景,深情地讲道:真正激励他的不单是那广阔的市场和商机的诱惑力……“引导我去敲响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皇宫大门的浪漫主义理想,乃是东西方和平共处与和平贸易的理想。”
哈默的话语发人深省。他道出了世界贸易的真谛,和平共处才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感悟历史,汲取智慧,培养学生全球意识,现代意识。
作者简介:张伟迪(1971—),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中教高级,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