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兰
(安图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吉林 延边 133600)
严重创伤多由意外事故导致,有数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几千万人死于突发事件,且死亡数量呈上升趋势[1]。因此,为严重创伤患者实施及时、科学的救治工作可显著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取得较为理想的预后。临床中多通过分科就诊方式救治严重创伤患者,这会延误救治时间,甚至错过最佳救治时机[2]。本文旨在分析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选择本院于2014年9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66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33例。A组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范围是28~60岁,平均(41.22±2.61)岁;致伤原因中,跌落5例,交通事故11例,爆炸2例,打架8例,挤压5例,其他2例。B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范围是26~62岁,平均(42.51±2.08)岁;致伤原因中,跌落4例,交通事故10例,爆炸3例,打架10例,挤压4例,其他2例。对比以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一,制定急救护理程序:接收患者后,由急救人员进行创伤部位、呼吸情况、创伤严重性、患者意识情况、气道通畅情况、出血量、脉搏与血压值等伤情评估,并将综合评估结果报道医生。确保患者的氧气顺畅呼入,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处理。给予患者抽血化验等常规检查,并动态监测其生命体征,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协助医生治疗,立即进行术前准备。二,快速组成急救护理小组:将护理人员均分为几组,选择1名急救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组长。由组长划分各个急救人员的工作职责,包括气管插管、祛痰处理、吸氧治疗、静脉通道建立、静脉注射和包扎固定等工作内容,实现责任制护理。三,建立绿色急救通道:成立院前急救小组,其可与ICU科室直接联系,省去交接、患者办理入院等流程,做好患者创伤情况记录,并交由ICU科室,争取最佳救治时间。四,建立无线联网信息系统:急救人员可将患者信息直接存入无线联网信息系统,节省向相关科室转述患者情况的时间,并增强患者治疗的追溯性。
B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接收患者后,给予其生命体征监测,相关检查,并遵医嘱进行术前准备,记录患者情况,联系相关科室人员进行患者会诊,完成患者情况交接工作。
记录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并观察患者的救治效果:痊愈:治疗后,患者无后遗症,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缓解:治疗后,患者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患者有后遗症,各项指标恢复不佳或死亡。
A组的有效救治时间为(36.22±14.25)min,B组为(66.55±20.54)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的创伤缓解率为93.94%,B组为72.7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救治效果 [n(%)]
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普遍危重,且多以外伤形式呈现,常伴有休克、出血等症状。为严重创伤患者实施及时抢救能够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性[3]。一体化急救护理是将院前抢救、住院急救、伤情控制、术前准备、术中监控与术后护理等阶段有效结合,可简化救治环节,争取救治时间,实现患者治疗的一体化。该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可利用最短时间科学判断患者的呼吸、意识、血压和出血量等情况,以争取最佳抢救时间[4]。所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锻炼应变能力和观察能力,并熟练掌握急救知识。此外,该护理模式强调团队协作和沟通,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责任感,并明确工作规范与职责,以保障救治工作的连贯性[5]。研究结果为:A组的有效救治时间为(36.22±14.25)min,B组为(66.55±20.5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创伤缓解率(93.94%)高于B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为严重创伤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间,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救治效果,应推广。
[1] 李玉香,陈思美.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及预后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2):1511-1513.
[2] 陈梅青,周 艳,徐炳超,等.严重创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模式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9(18):87-88.
[3] 唐芙蓉.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中使用一体化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6(4):97-98.
[4] 方海霞.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5):2313-2314.
[5] 经 莹.一体化急救护理用于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效果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6):2618,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