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川
从事语文教学这些年来,每次接触到许多文句不通的学生习作,我不由地感触良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便习作了,经历了十年的磨砺,不说创作上品,写上一篇文通句顺的文章以状物、叙事、抒情、说理也该游刃有余了吧,但简单一个作文题却让学生绞尽脑汁苦思良久无以应对,大多只能慌乱凑足字数以敷衍了事。是谁剥夺了他们表情达意的写作权力了,还是写作早被专业写手垄断了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该磨利学生的笔头,把写作的主权归还每一个学生。
1、写作之始,兴趣为先。让学生从脑袋瓜里“拿”出东西了,确实是件苦差事,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兴趣促使,写作是无从谈起的。写作兴趣能让学生愿意去写,也能让他们愿意自觉去钻研以写得更好。对此,我们首先可以灵活地操作写作题目或范围。在学生动笔之前不该产生畏难情绪,那么我们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或者同一次作文给出几个题目,提供给学生选择,或者是把写作范围拓宽,不要拘泥于某一个写作范围,让学生有话好写。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本身的因素已让他们觉得写作是一块搬不动的石头了,如若题目不感兴趣或者难度大,那他们自然是束手无策了。
2、写作之本,生活为源。脱离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面对作文题目,学生眉头紧蹙,笔头不知何去何从,想必生活体验缺乏,没有写作素材,无米下锅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或者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累材料、积累体验,并进行一定的处理加工。在这个方面,笔者认为首先我们该拓宽学生生活渠道。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当然,书籍里也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与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内外阅读。
3、行文之道,教师为导。我们的学生有较丰富生活积累可以用于写作,而在面对作文题目或者想透过文字表情达意时,让他们能够得心应手地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真实、新颖而深刻且能有一定章法的文章。对于教师的指导,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作文发展的阶段目标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引导:(1)明确写作任务,根据写作对象表达的需求进行引导。(2)从体裁上进行指导。小学到初中要求学生能写记叙文,高中阶段便以写说理文为主。而如今很多高中生的文章常有“四不像”的表现,虽然体裁从根本上不会影响其情感思想的表达,但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章法的写作自然上不了档次。(3)关键的是篇章结构及写作技巧的指导。如何让人物栩栩如生,让景物引人入胜,让事件扣人心弦,让情感感人肺腑,让论理丝丝入扣,这就体现了篇章结构及写作技巧的价值了。而以上的指导,教师根据实际在作文课进行,也该结合平时的阅读课,在赏读别人作品中穿插讲授。
4、作文之效,训练为重。在让学生训练写作时,我们该注意几点:一是目的性。多练自然是好,但学生的学习科目多,任务繁重,没有过多的时间练习作文,训练要明确目的,有针对性地练习。只有练习目的明确了,才能找到相对应的练习方式。二是时空性。让学生练习写作,可以堂上训练以训练思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速度,也可以课后完成,让学生深思熟虑,巧妙构思,斟酌内容,提高写作质量。这个方面需要教师的匠心独运,灵活安排,让训练达到预想的效果。三是重评价。练习可以让学生实践写作知识、理论,也是老师发现学生问题,进而修正问题的良机。在学生练习后,教师要进行评改,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还应想法设法在堂上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