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管理在经鼻导管规范化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7-02-06 01:30:23崔丽娟赵淑萍张冰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内科

崔丽娟,赵淑萍,张冰倩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品管圈管理在经鼻导管规范化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崔丽娟1,赵淑萍2,张冰倩3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经鼻导管规范化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以“经鼻导管的规范化护理”为主题,按照品管圈管理方法的步骤加以实施,并评价其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品管圈管理方法,拟定了一系列对策,如完善并执行导管管理制度、制定专门的“管道自我护理宣教处方”及消化科经鼻导管护理流程、进行全员培训和考核等。取得的有形成果:经鼻导管的护理不规范发生率由17.71%降至7.27%;健康宣教不到位、口腔护理不到位和局部皮肤观察不到位的频数显著降低(P<0.05)。无形成果:护士在品管圈运用、工作积极性、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管理方法用于经鼻导管的规范化护理是可行的、有效的,是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利器。

导管,留置;护理;品管圈

经鼻导管在消化科的使用非常普遍,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腹泻、恶心呕吐、胃潴留和导管堵塞等危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规范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的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规范化护理的实施至关重要。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的相关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科学地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持续地进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1],其注重营造愉快、团结的团队氛围,鼓励每一位圈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是一种以人为本、由下至上、由点至面的新兴管理模式[2]。2013年4—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开展了以“经鼻导管的规范化护理”为主题,以品管圈为管理方法的活动,历时5个月,在医务人员的指导及患者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1—2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品管圈管理方法开展前和2013年8月1—21日品管圈管理方法开展后经鼻导管护理调查表(每张表含15个调查项目)各32份,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 品管圈管理方法的开展

1.2.1 品管圈的成立 在消化内科例会上采取平等自愿的原则,由护士长根据科室情况整体规划统筹,按照护士的年龄、资历、学历及临床护理能力成立品管圈,成员共8名,包括圈长1名,辅导员1名,圈员6名;学历: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生5名,专科生2名;圈长由责任组长担任,辅导员由大内科护士长担任。通过微信及邮箱的方法,投票选定4个圈名及圈徽,经讨论后最终决定天使圈为本次活动的圈名及圈徽。

1.2.2 主题选定与拟定活动计划 组织圈员召开会议,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把所有有待解决的问题一一列出,并按其相似性进行分类,再采用评价法对所总结出的问题就其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比较,最终确定“经鼻导管的规范化护理”为活动主题。之后,所有圈员共同拟定活动计划表,绘制鱼骨图,明确具体活动日程并进行具体的分工。

1.2.3 现况把握 制作“消化内科经鼻导管护理调查表”,调查消化内科32例留置经鼻导管患者的资料,将相关情况记录于检查表,统计频次,计算所占比例及累计百分比。

1.2.4 目标设定 通过品管圈方法的目标值设定公式,对经鼻导管护理不规范发生率进行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在主题选定时根据得分,该案例的圈能力应为77%(总分5分,评价后的分数是3.85分),现况值=不规范发生的频数/总频数即85/480=17.71%。改善重点即健康宣教不到位、口腔护理执行不到位、局部皮肤观察不到位的累积百分比。本次活动目标值=17.71%-(17.71%×76.6%×77%)=7.27%。即将经鼻导管护理不规范发生率由17.71%降至7.27%。

1.2.5 解析 明确目标后,圈员对改善重点项目进行展开,分析健康宣教不到位、口腔护理执行不到位、局部皮肤观察不到位的原因,并绘制出鱼骨图。将所有原因进行评分得出要因:培训监管不到位,知识缺乏,认识不足,责任心不足,沟通欠佳,工作缺乏程序化。由因果关联图得出根本原因是:培训监管不到位,知识缺乏;过度原因是:认识不足,责任心不足;治标问题点是:沟通欠佳,工作流程缺乏程序化、制度化。

1.2.6 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主要原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所有问题,并针对每一个问题探讨其改善对策,再对每种对策的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分。经商讨后按80/20法则一共拟定4个对策来进行改善实施。①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完善且严格执行导管管理制度,规定好各类管道在置管期间相应的巡视、宣教、固定、标志、交接及记录(必须记录置管长度等)要求。并实行层级监管,每日由高年资护士监督管理,护士长则不定期抽查,每周至少2次。②组织导管知识培训:组织消化内科全体护士进行消化道基本解剖知识的培训,制定消化内科各型导管护理培训计划,并进行模拟及实际操作;每周进行1次针对不同层级护士的导管相关培训,并进行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使全体护士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各型导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由于技术不熟练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③加强沟通与宣教:制定专门的“管道自我护理宣教处方”,将宣教内容设计成海报及宣传册形式,张贴在病区宣传栏内,并发放给经鼻导管的患者及家属。每2周组织1次针对经鼻导管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当面讲授、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自我护理导管的方法和重要性。对于清醒患者及陪护家属,告知其留置导管的重要性、目的及配合方法,提高管道自我护理能力;对于一部分不易耐受导管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尽可能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详细讲解留置导管的意义及对其身体恢复的重要性,使患者了解导管的重要意义,降低其心理抵触情绪,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感受并进行柔声细语安抚,给予其有效的心理精神支持,也可让患者聆听舒缓音乐,降低其焦虑情绪及不适感。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护理人员应当在其意识清醒的第一时间立即告知患者各个管道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3];对于置管后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用心观察患者的非语言信息,如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4],可为患者提供辅助沟通的工具如纸、笔、写字板等,也可以使用相关图文让患者选择,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对新毕业护士及低年资护士进行提高沟通交流技巧的小讲座,采用模拟、现场演示等多种方式进行,以提高新毕业护士及低年资护士的沟通及表达能力。④加强工作程序化的培训:制定消化内科经鼻导管护理流程,组织全科各层级护士进行护理流程学习,并进行模拟操作、现场操作及考核,让每位护士都熟练掌握经鼻导管的操作流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有形成果 对消化内科留置经鼻导管的32例患者找到7个方面的问题:开展品管圈后对宣教不到位、口腔护理执行不到位、局部皮肤观察不到位的问题改进非常明显,与开展品管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导管及周围皮肤清洁不到位、悬挂警示牌不及时、更换胶布不及时和标识不规范的问题也有一定改进,但与开展品管圈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运用品管圈方法前后护理操作不到位情况比较 (n=32,例数,%)

2.2 无形成果 品管圈应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运用品管圈能力、团队精神、脑力开发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积极性、荣誉感6个方面进行自评,总分开展后26~32分,较之开展品管圈前13~20分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运用品管圈方法前后护士职业素质评分比较 分)

3 讨 论

3.1 品管圈管理方法可以规范化经鼻导管的护理 品管圈作为注重改善质量、提高绩效的管理模式,目的在于提高科室的团队协作能力及科室的整体绩效,提高科室领导的管理能力与技能,促进科室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在医疗护理行业已被大家所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5]。报道显示品管圈在医疗、护理及药学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其对于提高工作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管理意识有很大的帮助[6]。本研究应用品管圈,以患者、护理和管理为出发点,以“经鼻导管的规范化护理”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护理措施,完善了护理流程,获得了显著成效,结果显示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后与之前相比,经鼻导管护理不规范的发生率显著下降。通过建立品管圈小组,采用科学方法及品质管理工具,对经鼻导管护理进行分析,找出了健康宣教不到位、口腔护理执行不到位、局部皮肤观察不到位是目前存在的主要3项不规范内容。分析造成护理不规范的原因,并以此作为降低经鼻导管护理不规范的发生率的切入点。通过分析发现培训监管不到位、知识缺乏、认识不足、责任心不足、沟通欠佳、工作缺乏程序化为造成经鼻导管护理不规范的原因。由因果关联图得出根本原因是:培训监管不到位,知识缺乏;过度原因是:认识不足,责任心不足;治标问题点是:沟通欠佳,工作缺乏程序化。本研究针对以上原因,积极完善了各项相关制度;组织护士定期进行经鼻导管的相关知识培训;制作“管道自我护理宣教处方”海报和宣传册并组织讲座,提高患者的导管自我护理能力;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或应用音乐疗法降低患者的不舒适感;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能的培训,进而降低经鼻导管护理不规范的发生率。

3.2 品管圈管理方法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临床上为了治疗各种疾病使用的导管种类越来越多,这为患者的监护、治疗及抢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预后起到了促进作用[7]。与此同时,导管护理中的不规范问题亦不容忽视,加强导管的规范化护理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本研究将品管圈管理方法应用于加强导管规范化护理之中,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的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的PDCA循环法,组织科室全员进行头脑风暴,充分激发脑力资源,通过科学性活动与实践,促进了科室工作质量的稳步提高并持续改善[8]。利用鱼骨图等基本工具,从排查服务缺陷着手,层层剖析、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地发掘问题,从外部和内部分别寻找原因,从诸多因素中找出要因,针对要因制定与实施对策,以达到导管规范化护理持续改进的目标[9]。岳春雯等[10]在提高药师工作质量中应用品管圈,结果显示,应用品管圈后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检出率由50.52%提高至79.23%,工作质量显著提高。

3.3 品管圈管理方法可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品管圈管理方法使护士由过去的被动完成既定工作变成主动工作,激发了护士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护理管理的工作中,调动了品管圈成员对于科室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使医院的护理品牌文化得以提升[11]。根据品管圈管理方法参与权、自主权及管理权原则,本研究全体圈员主动设计圈名、圈徽,收集经鼻导管护理不规范的资料,并分析造成护理不规范的相关原因,制定相应的针对措施,集众人智慧共同完成。通过组织开展导管培训、讲座、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有效降低了经鼻导管护理不规范的发生率。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全体圈员不仅认真学习了品管圈的相关知识,并且熟练掌握了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并有效使用;护士们积极参加科内组织的各类型经鼻导管的相关知识培训,在前期调查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经鼻导管护理不规范的原因进行分析,改进护理措施,完善护理流程。制作患者“管道自我护理宣教处方”的宣传册及海报,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与技巧,使全员都参与到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护理管理不再是护士长与护理部的职责范围,而是延伸至一线临床护士,人人有主人翁意识,有利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使得护理工作质量稳步提高[12-15]。

3.4 品管圈管理方法使护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品管圈管理方法强调让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圈员享有更高的参与权、自主权,并发挥管理潜能[16]。开展此活动后,为了使导管规范化护理达到预期目标,小组成员思维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畅所欲言,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激发[17]。通过活动中的培训,使圈员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得更为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对患者及家属导管相关的健康宣教更为全面,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各种品管圈手法从不懂到熟练应用,业务知识与技能逐渐提高,使小组成员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增强了自信心[18]。圈员们分工协作,不仅做实施者,而且做管理者,大家一边探索,一边实践,一边总结,一边改进,圈员们的积极性及参与性一并被激发出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中去,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日积月累中,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也提升了。

本研究实施的品管圈管理方法,既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还提高了护士的组织管理能力,激发了其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其认识问题的水平,拓展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其改进工作的意识,让其享受到了工作的成就感。科室的工作氛围更加融洽,向心力明显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利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

[1] 吴芳,杨立利,王玉琼,等.品管圈活动降低护理人员逾时下班率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19-421.

[2] 俞玲英,管学妹,庄丽萍,等.医护一体化品管圈在胸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5,7(1):73-76.

[3] 张宏,于蕾,朴日红,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03,104.

[4] 徐萍.重症患者鼻饲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5):138.

[5] 于德兰.成人鼻胃管留置的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175-178.

[6] 刘延锦,李青青.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效果评估[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4):124-126.

[7] 王守丽,杨昭云.品管圈在降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中应用效果的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1):58-60.

[8] 高增敏,桑琳霞,安聪娟,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6):674-676.

[9] 丁小琴,顾晓燕,吴冬琴.护理干预对留置胃管病人夜间非计划拔管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31):2943-2944.

[10] 岳春雯,王荣梅,刘新,等.品管圈在提高药师对用药不合理处方审出率中的作用[J].中国药事,2015,29(2):204-208.

[11] 谷文燕.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提高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8):380-381.

[12] 李瑞红.护理“品管圈”在中医院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5,7(5):114-115.

[13] 吴妙莉,古金燕,黄明丽,等.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普外科护理临床教学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74-75,76.

[14] 孙峰.探讨品管圈在提高PCI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90-291.

[15] 王丽红,王国英,丁彦芝,等.品管圈活动改进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质量的效果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0):1146-1148.

[16] 孙秀丽,李佳勋,闻会英,等.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1):4-6.

[17] 刘芳.脑梗死患者实施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6):199-201.

[18] 杨雄涛,陈世容,杨青,等.品管圈活动在口腔肿瘤术后口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766-768,769.

(本文编辑:许卓文)

2016-06-03;

2016-06-21

崔丽娟(1978-),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管护师,医学学士,从事临床护理学研究。

R197.39

B

1007-3205(2017)01-0075-05

10.3969/j.issn.1007-3205.2017.01.018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内科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如何提高品管圈圈会质量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
品管圈的魅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6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