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远+许茜+刘惠惠
摘要:为了提高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水平,分析了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安徽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改革为例,提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升教学质量:明确课程地位,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综合考核手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关键词:工程管理;财经类院校;施工技术与管理;教学改革
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时新增设的专业,工程管理是一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复合性学科。
安徽财经大学2005年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现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我校的办学规划目前正在向工程化、应用型发展。工程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综合性强的专业,而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整个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对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课程特点
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类核心课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课,它以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为基础,涵盖专业工种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涉及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实施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知识点繁多且相对零散。
施工技术与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不论是施工技术还是施工组织,其理论和计算方法都涉及工程施工前准备、施工布置图设计、工艺选择、进度计划安排等,是理论基础与实际工程的结合。理论知识绝大多数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特别是常规工程,如土方工程、高层建筑基础工程、钢筋砼工程施工、预应力砼工程、结构吊装安装工程、流水施工和施工网络计划等知识的实践应用率很高。此外,该课程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识图绘图能力,包括CAD软件的操作能力。
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内容与工程行业各类法律法规和工法紧密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新的施工工法的应用都会影响施工行业的施工和计量。同时随着我国施工行业不断与国际接轨,走出国门,国际通行的一些施工承包与管理模式我们也需要了解。
2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2.1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
由于安徽财经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办学时间只有短短十余年,课程体系还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中,教学计划也因为大类招生等原因在不断的修改。其中专业课程开设的数量、科目、开设学期等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技术类专业课开设科目不足,某些先修专业基础课课时量较少,学生学习时往往存在力学知识薄弱,识图能力不足,结构体系概念不清等问题。
2.2教学与工程施工实际脱节
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而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却相对固定,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程内容涉及很多工程实践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工程现场施工工艺与施工组织讲解清楚,让学生接受与消化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3教材内容相对陈旧
以我校目前该门课程选用的教材为例,我校选用的教材为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编的《土木工程施工》(第二版),该教材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经典精品系列教材,该书在2008年8月出版,2014年6月第二十九次印刷,现在是2016年,该教材的内容是8年前更新的。当然其大多数内容依旧是经典的,但显然是跟不上工程技术进步的速度的,导致学生就业后很难融入新的工作环境,进而降低了我们的专业就业率。
3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尝试
3.1明确课程地位,优化课程内容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是工程技术,离开了学科基础,工程管理无从谈起。学习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能使学生对土木工程中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并掌握,包括主要工种工程施工工艺、工艺原理和工程项目中的施工组织原理及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这也是做好工程管理的前提条件。
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涉及范围广,对理工科基础要求很高,使得很多同学学习上产生畏难情绪,笔者曾对安徽财经大学2013级工程管理专业的86名同学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但这其中65%的学生仍感到学习难度较大。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同学所反映的课程学习难点主要集中在知识点太多、规范规定数据太多及工程实际不了解等方面。由此可见,结合财经类学校学生特点和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计划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就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言,结合学校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财经类院校的办学理念,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施工技术为出发点,以必须、实用为原则,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理论教学以施工工艺及工艺原理、施工项目科学的组织原理为主,以土方工程、基础工程、主体结构、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施工顺序为主线,同时结合实验、实践教学进行知识的巩固、强化和提高。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考虑学生基础,扬长避短;内容编排上,要突出重点,弱化难点,着重帮助学生建立工程概念,掌握土方工程调配、脚手架安装、模板安装、进度控制等的设计计算方法。比如针对理工科较差的实际情况,减少规范具体数据规定的记忆,把重点放在设计计算的思路、原理分析及应用上,更多的将学生感兴趣的、与工程实践关联紧密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针对学生反映的知识点零散、记忆困难,对施工工艺较难理解的问题,可以适当增加图片、照片、动画教学,将构造要求和规范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
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包括先修课程与该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衔接。以混凝土结构工程为例,章节的顺序是按施工顺序的,即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又涉及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讲到的材料的种类、特点等。模板工程中模板的设置及支撑又涉及《工程力学》讲到的相关力学计算和《工程测量》中的放线等内容。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了解先修课程重叠的内容,可以提高教学安排课时的合理性,同时关注后续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的结合点,争取把有限的课时用到最关键、最实用的知识点上。
3.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缺乏对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相关新知识的了解,对工程实践也缺少认识。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一方面,我们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真实的完整的工程项目的讲解,让学生接触实际工程中的图纸、招投标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以及施工现场照片,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带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实习,这就需要学校及老师加强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建设。我校目前的实习基地不足,为了避免校外实习学生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转向校内在建的项目,通过与我校基建处的沟通,他们也很欢迎学生去参观实习,并表示学校还有一系列的工程项目准备开建。
另外,教材滞后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比较好的办法是使用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导用书作为教材的补充,教材更新的速度较慢,但是建造师考试用书每年都会更新,其内容较新,且其内容实践性强,书中的案例题具有代表性,是教材的很好补充。另外,让同学们了解建造师考试相关知识,也为同学们以后工作和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教学手段多样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关视频资料的播放,利用BIM技术,进行模型三维立体呈现式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事物与工程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大大提高教学时效。此外,利用我校正在开展的翻转课堂、慕课等方式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兴趣为主线,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3.3采用综合考核手段
传统的技术类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内容较片面,难以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教学考核要求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制定评价标准,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评价既要注意对技能和成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的态度和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既要有任务阶段性评价,又要有结论性评价,应尽量突出能力为本的考核方式。针对传统考核形式的弊端,结合技术类课程的特点,将考核总成绩分为四部分:平时成绩、开放式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上课表现等;开放式成绩包括课程设计成绩、课程现场见习成绩、实习报告等;期中考试考查课程前半部分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与期末考试分开主要是减轻学生在期末考试周之前的复习压力;期末考试考查课程后半部分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采用这些措施,希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避免学生为考试而考试,为考试而学习。
3.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教更要指导、引导。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把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出来。从教师自身水平方面,教师自己要加强学习,要脱离课本,积极参加相关执业资格考试,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积极搞产学研项目,增加实践经验。工程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施工技术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只有增加实践经验,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4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各项教育改革落到实处的基础,是一个逐步深化的长期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优化课程强能力”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进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反映好,也得到了毕业生就业单位好评。。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拓展,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以期将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到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