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莎
(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文化动态对等翻译伦理下涉外茶企的翻译策略探究
陈莎
(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文化是人类所有智慧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历史沉淀而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意识产物,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属于一个动态化的概念,其具有一定的变动性。本文在论述了对等翻译伦理的相关内容后,又就涉外茶企的翻译现状进行了简要探析,并最后透过文化动态对等翻译伦理对涉外茶企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文化动态;对等翻译;涉外茶企;翻译策略
文化动态对等翻译伦理最早是由美国的达奈提出的,其主张从文化的功能属性出发,将翻译伦理精神直接作用于翻译行为中,从而推动翻译朝着忠实化与全面化发展。我国涉外茶企的翻译行为一般是多样化的,其不仅包括相关的茶文化作品翻译,也会涉及日常的茶叶贸易口语翻译。因而,不同的语义环境下,涉外茶企翻译人员所承担的翻译工作是不同的,所运用到的翻译手法以及翻译理论也会有所区别。但是,我国涉外茶企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翻译工作大多沿用同一翻译模式或者翻译理论,甚至部分翻译人员以口语翻译的方法对茶文化文学作品进行翻译,而其所翻译的茶文化文学作品也就可见一斑了。其实,文化动态模式下,所有的翻译行为都存在相通之处,无论是哪种翻译模式抑或是何种翻译理论,只要翻译人员万变不离其宗,从翻译的本质入手对其进行具体化地翻译便可。
1.1 对等翻译伦理模式
功能对等翻译伦理是从功能对等理论中衍生出来的,其是达奈在研究了结构主义语言大师的翻译理论后,从自身的翻译活动出发而提出的动态对等概念,其认为翻译是运用最为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将原始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化信息,并且完全再现其原作品中的文学道德伦理精神。翻译研究经历在先后经历了不同的文化后,随着文化学热潮的兴起,翻译伦理的回归精神也得到了大力提倡。切斯特曼分别从再现的伦理、服务的伦理以及交际的伦理与居于规范的伦理四个角度阐述了翻译对等伦理内涵。再现伦理模式是指从原文以及原作者的意图出发,对作品进行忠实准确性的翻译,不添加也不删减任何语句,将翻译人员的翻译工作置于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之中。服务伦理模式是从翻译行为的商业服务化视角入手,翻译的文学作品只要满足了某种商业目的达到了客户的需求即可,其强调的是对于权利主体所承担的忠诚化义务,在此语境下翻译的本质是一种商业性质的行为。交际伦理则是从语言文化的交际功能着手,通过不同的文化交流来促进语言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动态翻译的桥梁。规范的伦理模式则是以描述性翻译研究与规范理论为切入口,对译作进行贴切化地翻译研究,立足于翻译国以及目的国的语言文化,以一种道德化的模式对翻译作品进行衡量判断。然而,一般情况下,再现伦理模式是翻译行为中难以企及的状态,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些许外来因素的干扰,但是动态翻译伦理模式却为翻译人员的翻译工作提供了不同的文化视角,也进一步扩大了文学作品翻译的理论基础。
1.2 对等翻译的原则
翻译作为一门高级的语言艺术行为,其是在研习了大量的语言文化之后逐渐形成的,“听、说、读、写、译”中的“译”被置于最后,也就是说必须要通过前四项“听、说、读、写”的不断积累方能掌握基本的翻译技能。而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文化活动,其必须以“忠实通顺”为准则。在翻译活动中,翻译人员应当完整地将原文所表达的意思进行准确表达,不得随意删改原文内容,以绝对尊重原作者的心态对原文进行最为真实地转述,即使翻译人员不赞成也不认同原文所传达的思想理念以及文化立场,其也必须以再现的伦理模式进行对等化翻译,不能从翻译人员的主观好恶出发,也不能在翻译中添加其个人感情色彩元素。同时,翻译是不同文化联系的纽带,其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因而,翻译势必会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此时的翻译人员则应该在不同文化之间寻求共通性,以通达流畅的文字对原文进行规范化翻译,使之既能保留原作品的文化特性,又能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中为大众所接受。总而言之,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其应该从翻译的本质出发明确翻译的目的后,利用文化动态翻译伦理将原文翻译得透彻淋漓。
2.1 囿于对等翻译理论的框架下,忽略了跨文化交际因素
随着世界融合趋势的加强,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不少企业都盯准了国际市场这一蛋糕,以昂扬积极之态走出国门,却由于语言文化障碍而折戟败北失落归来。其中,尤为典型是涉外茶企。作为世界茶叶中心的中国,名茶种类繁多,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茶叶之林中居于翘楚之地。但是,我国涉外茶企的国际之旅却并不顺坦,翻译工作的失误极大地影响了涉外茶企的长远发展。一方面,涉外茶企作为一种贸易公司,其翻译工作却极为死板。翻译人员在进行茶文化翻译时,只知道从对等翻译理论着手,不善于运用多种翻译理论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准确化翻译。另外,翻译人员对于茶文化的认知也处于较为浅层的阶段,其连基本的茶文化内涵都不甚明了,也无法理解不同角度下的茶文化表现形式,更遑论其对于茶文化精髓的理解了。于是,茶文化知识的匮乏使得涉外茶的翻译人员所翻译的茶文化作品丧失了原有的文化属性。另一方面,涉外茶企在走出国门之时,其必须以目的国的语言文化化为切入点,对其文化风俗与宗教信仰以及语言习惯进行详细探究,以入乡随俗之态对涉外茶企的翻译工作进行调整,但是我国的涉外茶企却直接忽视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依然以原有国的文化形态为基石从事茶事翻译活动,进而在无形中降低了涉外茶企的国外市场运作效率。
2.2 异化与归化翻译手法的运用不娴熟,翻译语言缺乏文化意义
涉外茶企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独立法人,其业务所囊括的领域是较为宽广的,并且其所指向的最终对象是国外市场,那么销售、谈判以及合作都会运用到翻译。但是,我国涉外茶企的翻译人员不能娴熟地在异化与归化翻译中进行切换应用,大部分翻译人员都只能片面地以异化或者归化的翻译模式对涉外茶企的相关工作进行转述翻译,并且翻译的语言缺乏基本的文化内涵,也毫无艺术美感可言。涉外茶企一旦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那么其可能就是我们中国形象的代表,其翻译本应该恪尽职守,翻译素质与翻译水平均应当与其综合实力相当。然而,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我国涉外茶企对于翻译持一种不甚重视的态度,其固执地以为只要保证茶叶的品质便意味着打通了世界市场的钥匙,殊不知高规格的茶叶没有同等水平的包装翻译以及商标翻译都会为琳琅满目的茶叶市场所湮没,毕竟在这个“以美为美”的年代里,任何商品都必须对其外在形式进行包装,否则即会立刻为时代的黄沙所吞没。可是,我国的涉外茶企并没有意识到翻译也属于茶叶商品外在形式的一种,其无法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对茶叶产品的包装进行专业化地翻译,进而也无法利用茶文化的独特内涵吸引消费者。
3.1 结合目的国的文化动态发展趋势,对涉外茶企的翻译工作进行系统筹划
翻译作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工具,其必须从两者的物质文化形态出发,分别结合翻译国与目的国的文化发展趋势,运用对等翻译伦理对翻译行为进行概括化指导。首先,涉外茶企的翻译人员可以透过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对目的国的语言文化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然后再以对等翻译伦理中的功能翻译理论对不同性质的涉外茶企工作进行针对化翻译。而后,涉外茶企也可以文化对等为突破点,将涉外茶企的翻译行为置于翻译国与目的国的文化交融之下,对于不能以直译形式翻译的涉外茶企文化,可以在目的国找寻与之相关的词汇对其进行转换性翻译,而不是僵硬地以归化方式对其进行不切合实际地勉强翻译。此外,面对纷繁复杂的涉外茶企翻译工作,翻译人员可以从翻译的性质出发,运用对等翻译伦理的原则,对不同属性的具体翻译工作进行细化归类,以统筹帷幄的方式将涉外茶企的翻译工作进行统一设置,并针对不同的翻译工作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法。
3.2 运用多样化的翻译手法,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精神构建完善的翻译体系
对等翻译伦理并不是简单的对等翻译,而是基于翻译目的而形成的一种翻译理论,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同时使用多种翻译手法,也可能会运用多种翻译理论。我国涉外茶企的翻译也可以运用多样化的翻译手法,运用不断变化的翻译理论逐渐完善其翻译体系。翻译人员可以从涉外茶企的商标、广告、文化着手,分别运用不同的翻译手法对其内容进行翻译,打破传统旧有的翻译模式,借鉴优秀的翻译理论与文化翻译手法,利用翻译伦理中的商业服务模式对涉外茶企中的茶文化进行准确与忠实化翻译。继而,翻译人员也可以根据涉外茶企的具体业务工作,对其笔译与口译进行不同程度地划分,从茶文化翻译的价值取向与其商业性质入手,考虑跨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通过文化的融合来实现对等翻译的目的。
[1]周文革,杨琦.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以翻译伦理为视角[J].外国语文,2011(3):111-113.
[2]何科育.翻译伦理视角下《红楼梦》文化元素翻译策略之探讨[J].作家,2012(14):153-154.
[3]刘叙一,李璐.“动态对等理论”关照下的商务英语翻译[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62-65.
[4]张莉,余丽雯.文化动态对等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5(22):31-32.
[5]殷丽萍.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文报刊标题翻译策略[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3):51-53.
课题: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伦理意识研究”(课题编号JY1416)阶段性成果。
陈 莎(1982-),女,江西东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