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文化视角看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路径选择

2017-02-04 10:39张福仁
福建茶叶 2017年7期
关键词:茶文化中华民族思政

张福仁,杨 涛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从茶文化视角看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路径选择

张福仁,杨 涛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课则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具有很大的作用。从茶文化视角来看,中华民族文化可谓丰富多彩,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茶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并为之感到自豪,由此就会产生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

茶文化;高校思政;中华民族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民族是中国人群的最典型划分。作为民族中的一员,需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这样才能够促进民族的团结和集体荣誉感。促进民族认同关键在于文化,这也是基础。文化的不同源于不同的内容,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认知,这种认知是一种长期的感悟。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激发一种共性的民族认同。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可谓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

1 茶文化视角下的中华民族认同

民族是人类群体归属的一种,那么民族认同也就是人类群体的一种认同。在民族认同中,茶文化为这样的认同和增进民族聚合力增添了更多的力量。认同是人的一种主体认识和心理活动,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认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毫无疑问,这样的文化一定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认知。现代民族的维系不存在血缘关系,但人们还会情不自禁将民族与血缘融为一体。这样,民族认同中也会存在一定的血缘认同,这种血缘认同也可以看成是文化的认同。在茶文化视角下看待这样的认同,不难发现,文化中所存在的共性是民族维系的基础,有了共同的文化才会形成共同的认知,才会有一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将血缘认同看成是对某种共同拥有的文化的一种认同也就不难理解民族认同的深层次概念。

茶文化视角下的民族认同,有地域的差异和不同民族风俗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名茶,云南普洱茶,安溪铁观音,但却毫无例外地囊括在茶文化之中。当这些地域的人提起这些好茶的时候,总会滋生出一种自豪感,这是属于文化的认同范畴,上升到民族层次则是另一种升华。因为民族认同从来都不会孤立存在,人们总会十分看重与民族相关的利益、得失,时刻将民族与高尚的精神和追求融为一体。在这种认知下,其所带来的必定是更加完善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

2 茶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培养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意义

基于茶文化视角研究中华民族的认同并将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培养大学生民族认同的有效途径。认同是一种态度,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民族更需要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互帮互助,为发展中国的经济而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增强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具有宽广的心灵,不断拓展视野,具有高尚的民族情结。热爱民族,热爱国家有很多方式,但绝不包括狭隘的民族情结。在高校教育中融入茶文化,一方面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基于高尚文化之上的,不偏激,重理性,自然形成民族认同。反之,一旦受到了偏激的影响,大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不仅低级,还容易产生人身攻击,所以,狭隘的民族情结一定要摒弃。茶文化视角下的中华民族认同具有丰富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团结,摆脱种族歧视和偏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庭。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若要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全体成员的努力,大学生则成为这其中的中流砥柱。通过茶文化加强高校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可以使大学生意识到文化的珍贵与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民族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这种认同感将使大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在学习中不断迸发力量。

3 茶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路径选择

在茶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政课中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基础。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之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这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民族认同进行培养。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可从研究茶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路径中入手。

3.1 理论教学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部分,需要通过其有力的观点与少数民族的实际相结合,比如民族的文化、风俗等等内容,融合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云南大理白族三道茶,每一道茶都有其独特之处,同时也与做人有直接关系。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时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将教学内容上升至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民族文化,使学生可以深深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自豪,并且,灿若繁星的民族文化也会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融入茶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一方面要为学生传递有效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现代社会中,茶文化所蕴含的民族意义需要学生深刻理解,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再通过查找资料,找到相应的答案。在这一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中华民族认同。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越发丰富,融入茶文化的思政课具有其独到之处,不仅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越发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借助茶文化的优势,高校思政教师要充分将这种优势继续发挥,以课堂作为平台,使学生能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拓展教学的宽度。这样的课堂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政教学的质量,也提高了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度。

3.2 实践教学

在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需要结合茶文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围绕教学内容,把握学生的实践环节,力求每个学生均能得到锻炼。实践活动可以不拘一格,充分展现中国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信仰,学生在实践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民族认同体验,这是理论教学难以企及之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茶艺表演,阅读茶道书籍,领略茶文化的精髓,通过课下实践活动,了解茶与民族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高校思政课要建立具有茶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学校可以尝试与一些茶企业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就会认真传承中国的茶文化,对民族感到自豪,由此就可以建立中华民族认同。

高校可以激励学生到茶叶产区进行调研,这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体现。高校的科研课题多与思政教学相关,由此可以启发教师依托科研课题设计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更加合理。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不仅会通过亲身体验找掌握一手材料,还会在调研的过程中看到民族的发展,并对其感同身受。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征文比赛之中,对于感悟深刻的学生给予奖励。通过调研的形式培育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是一种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教育自己的典型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学生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彩,而融入茶文化的民族文化将以一种更加精确的形态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性意识,由此也可以带来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就是一种民族的认同。

此外,民族文化并不仅限于民族,其博大精深之处还体现在国家的重大节日、校园文化均包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将茶文化融入至这些重大的节日和文化氛围中,可以为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注入无限的动力。因为影响力越大,学生就越会感同身受,尤其感受到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民族的力量,由此就可以升华到民族认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可结合茶文化和民族特色,分别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入手,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培育学生。民族认同所带来的是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大学生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摆脱狭隘的民族情结,通过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坚决反对分裂和危害国际安全的行为。在培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茶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中所孕育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值得当代大学生认真学习和传承。

[1]张晗.民族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139-141.

[2]郭超,汪一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6):49-54.

[3]邓怡舟.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50-52.

[4]丁小丽.理工科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殊性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9):50-51.

[5]李向前,罗映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构建的探索[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6(3):60-67.

[6]毛加明.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载体:实现地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对接 [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99-102.

[7]邱秀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72-75.

[8]鹿红,王丹.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辽宁警专学报,2011(3):12-16.

[9]曹立中.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以新疆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5(8):225-228.

张福仁(1975-),男,河北阳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校园文化建设。

杨 涛(1981-),男,天津人,本科,讲师(中级),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茶文化中华民族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