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9)
大旅游发展背景下茶文化与旅游资源互动状况统计分析
张丽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9)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当今文化旅游的主要阵地。本文以“大旅游”为理论视角,对当前我国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互动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帮助相关旅游管理部门完善规划机制,加强融合力度,实现茶文化旅游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大旅游;茶文化;旅游资源;互动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消费方面,人们的关注点不再单纯地停留在商品的实用价值上,而是更多地看重商品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体现在旅游之上,传统的以景点为核心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模式已经逐步被人们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充满历史积淀和艺术价值的文化旅游,以及充满自然气息和原始韵味的生态旅游。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现代旅游产业的互动愈加频繁也愈加密切,令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加富有民族及地域特色。针对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互动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可以对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构建、旅游模式创新等提供指导,促进各种资源之间的归并整合,促进旅游产业及文化产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大旅游”是旅游产业以“大数据”、“大交通”等概念为理论依据所创立的、与传统旅游模式相对的旅游发展观念,其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首先,“大旅游”的主体是旅游者,核心群体是具备一定经济能力,对生活品质拥有较高追求,期望通过旅游行为获得精神享受和身体放松的人群。目前,随着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多的居民具备了进行旅游的经济能力,大旅游的主体人数也在不断扩展。其次,“大旅游”的客体是旅游资源,既可以是山水、植物等自然资源,也可以是建筑、民俗等文化资源,随着人们文化意识和审美理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事物被纳入到旅游资源之中,大旅游的客体也在不断丰富。再次,“大旅游”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有机统一,完全突破了传统旅游模式单一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藩篱,是对当前可持续发展观的有力实践。最后,“大旅游”的开发模式着重突出“大”这一特征,在内容的丰富性、空间的多样性、时间的跳跃性、形式的多重性方面做足了文章,其内容涵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交叉景观等,其空间涉及天空、山林、绿地、水域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自上而下、由高至低予以开发,其历时从古代至现代、从当前至未来,既有对历史文物古迹的探寻,又有与当前文化景观的联动,更有对未来资源的开发和创造,等等。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正在朝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可持续发展轨道迈进,但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加之部分地区旅游规划管理人员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旅游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大旅游”概念的提出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突破口,在这一概念的指导下,许多旅游企业将特色文化与旅游产品相结合,想方设法地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与美学色彩,旅游开发遵从我国传统道家哲学与儒家思想,顺应自然规律,体现和谐理念,打造绿色环保、持续进步的发展理念,形成文化促进旅游、旅游弘扬文化的有机互动局面。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文化为核心内容,以旅游为基本形式,旨在通过旅游促进茶文化推广、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茶文化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一样,其内容主要涵盖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个方面。
茶文化旅游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茶园、茶树以及相关的山川湖海等。自古有云,“好山好水出好茶”,受生长条件的影响,茶叶往往扎根于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的名山大川之中,远远望去,茶园翠绿一片,与自然光景融为一体,美感十足,非常适合旅游产业的开发。例如宋代茶学专著《煮茶泉品》中有云:“吴楚山谷间,气清地灵”,这里的山谷所指代的就是福建武夷山,那里常年温和湿润,空气清新,是人人向往的“天然氧吧”,名山、名茶可谓是相得益彰。无独有偶,与此相似的还有盛产龙井茶的杭州西湖,盛产毛峰茶的安徽黄山,盛产绿茶的青岛崂山,盛产普洱茶的“彩云之南”,盛产白茶的福建福鼎,等等,这些地区都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茶文化资源的存在既拓展了旅游的内容,又丰富了旅游的层次,所以说,茶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是现代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必然要求,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除了名山大川以外,井水与泉水也是茶文化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茶经》有所研究的人都非常清楚水对于茶的意义,泡茶离不开水,唯有好水才能泡出好茶。在茶圣陆羽看来,泉水和井水都是泡茶的上好选择,这两种水源是直接源于大自然的纯净水源,水质好,杂质少,矿物质丰富,对彰显茶叶本身的色、香、味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正所谓“得茶不易,得泉尤难”,一口好井、一汪好泉,都是彰显茶叶品质的必备之物,能够进一步渲染茶道艺术的美感和魅力,提升旅游项目的历史厚重感,促进特色旅游的开展。当然,茶树本身也是一种具备审美意义的自然景观,无论从形态上来看还是从气味上来说,都非常符合人们的审美,我国很多园林工程都会利用茶树进行绿化和修饰,很多旅游路线也会直接安排生态茶园游览,让游客置身其中感受自然的奥妙,参与到种茶、采茶的过程之中体会与自然互动的乐趣,淡淡的茶叶香气夹杂着一丝雨后泥土的味道,清新怡人,让游客身心轻松、倍感舒畅。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珍稀树种或是野生树种,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不可移位的有限资源,是农学领域的“活化石”,具有显著的教育意义。
茶文化的人文资源主要包括历史古迹、特色建筑、茶道艺术、茶风茶俗等。我国茶文化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各茶叶产区一般都拥有诸多的历史古迹,具有较高的学习与欣赏价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茶马古道”,它穿行于云南、西藏、四川的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等三江流域,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茶叶贸易通道,受交通运输方式的限制,当时运送茶叶大都以马车完成,故得名“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特色浓郁。与此类似的还有四川的皇茶园、福建的北宋贡茶苑等,这都是当时专门为皇室贵族生产茶叶的地方,可见当地茶叶品质之高、口感之好、汤色之佳。将这些内容与旅游相结合,可以增添旅游内容的历史感、文化感与审美感,在游览的过程中让人们有所学、有所感,符合现代旅游对于文化价值的要求。另外,在茶文化盛行的地区都流行各类茶馆、茶楼以及茶学博物馆等,这些场所以突出茶文化为主要目的,具备茶艺表演、茶叶品鉴、茶道欣赏、茶学介绍等功能,与当地的风土民情高度融合,符合当代旅游者猎奇与求知的心理。一些旅游部门为了突出当地茶文化特色,又能够满足游客的住行要求,便打造了各种档次的融合了茶文化元素的酒店,在酒店中,与茶文化相关的诗词歌赋随处可见:墙面以茶画来装饰,走廊处以茶树来点缀,接待大厅中还播放着悠扬动听的茶歌、茶曲,特定时间还会组织茶道、茶艺及茶戏欣赏活动等,从装修、装饰到服务都洋溢着浓厚的古典韵味。上述内容都是茶文化旅游的资源体现,是在当前大旅游发展背景下茶文化与旅游资源互动的载体。
在大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关注点已经从单一的旅游资源拓展成为历史文化资源、人文景观资源、自然生态资源、艺术美学资源以及传统旅游资源的有机统一。茶文化作为物质与精神的高度融合,其生态茶园可以怡情,其茶道艺术可以养性,毫无疑问是一种典型的旅游资源。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根据各地的生态条件、茶树类型、生产历史、茶类结构等特点,将我国划分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四大茶叶产区,每一个产区都有各自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茶风茶俗,自然资源与文化自然十分丰富,在这些地区,部分龙头旅游部门已经开启了茶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之间的有机互动,科学规划茶文化内容在整个旅游线路中所占有的比例,使旅游线路在涵盖主要景观的同时,能够带给人们心灵的启发与视听的享受,获得身心的放松,这也是大旅游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根据当前茶文化在各地旅游产业中的开发与应用情况,从资源开发、内容层次以及设计宣传角度对大旅游发展背景下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互动状况进行分析。
首先,从资源开发上来看,我国茶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市和地区基本上都进行了茶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不过,从总体而言,我国茶文化资源开发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过度开发、无序开发、零散开发的问题,没有考虑到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没有与当地的经济、交通状况相匹配,未能与相关景点连成一线,导致规模效益迟迟无法形成,不利于茶文化以及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所以,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紧握“大旅游”的发展旗帜,实现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例如,部分先进旅游管理部门通过网络调查去分析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期待和乐于见到的茶文化元素,发现游客对于茶道表演和茶叶品鉴的热情最为高涨,对于茶园活动、茶叶制作等活动也拥有较高的兴趣,对于各地不同的茶风、茶俗、茶歌、茶舞等也抱有求知和学习的欲望,故此上述旅游部门在资源开发之前,根据游客的喜好与地区的特点,制定出富有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的茶文化展示方案,将茶文化展示与实际旅游活动结合起来,达到娱乐休闲与学习猎奇的双赢结果,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为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它以大觉寺游览为主,点缀进行茶园观赏、茶道欣赏、茶汤品鉴等活动,令旅游线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动相宜,既突出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又实现了各类资源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综合协调发展,也实现了大旅游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其次,从内容层次上来看,我国茶文化资源内容深刻、层次丰富,物质层面包括名山名水、茶园茶叶、茶杯茶壶、茶诗茶画、茶歌茶舞等,精神层面涵盖茶道茶艺、茶风茶俗、茶学茶礼及其灵感来源儒释道精神等,然而,目前大多数地区的茶文化旅游仍然停留在单一层面上,几乎无一例外的是茶道鉴赏和茶叶品鉴,西南地区则常有茶园行走的项目,仅此而已,茶风茶俗、茶学茶礼等并未出现在游客眼前,很有可能会给游客造成一种“茶文化就是茶艺表演和茶叶品鉴”的错误印象,不利于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也不利于旅游产业的纵深拓展。因此,在开发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站在“大旅游”的宏观视角下,努力开发具有多样性与多层性的产品,全面突出茶文化的美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增强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实现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共同进步。
最后,从设计宣传上来看,茶文化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当在相关的旅游产品设计和说明中予以体现,清晰明确地向游客呈现茶文化元素与旅游线路之间的关联。纵观我国当前茶文化旅游现状,相关旅游线路并未把茶文化作为一个核心元素进行宣传,也并未专门针对这些元素进行包装设计,很多景区所销售的茶叶商品都是统一的包装形式,没有任何标识说明,无法体现茶叶产品与旅游地点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够引起游客的强烈消费欲望。所以,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应当明确茶文化资源对于旅游产品的重要意义,重视对茶文化资源的广告宣传,组织对当地茶文化纪念商品的包装设计,突出当地特色及文化内涵,实现茶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及相关产业之间的有机互动,促进经济、生态、文化及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1]张全镇.话说长兴大唐贡茶院[J].江南论坛,2009(8):60-61.
[2]林清清,周玲.国外葡萄酒旅游对我国茶旅游发展的启示[J].热带地理,2009(3):290-294.
张 丽(1983-),女,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