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单亲家庭的数量日益增多。家庭的不完整使得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及偏差行为。本文通过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小组工作为切入点写作。描述以社工视角运用小组工作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分析单亲家庭未成年人的问题及在不同时期为其分别开展成长教育小组、兴趣小组、发展小组为主体的小组活动,最终提高了未成年人对学习的兴趣、自我控制能力的实务过程来探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新思路新方法。给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改善其问题,保护未成年人能够健康成长成为研究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小组工作 农村社会 单亲家庭 未成年人 保护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326-02
单亲家庭的形式由来已久,其概念的提出源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状况的考察——欧美国家六七十年代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人们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小型化趋势为代表的核心家庭开始出现不同形式的裂变,导致单亲家庭日益增多,逐渐成为一个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子女习惯于原有的家庭模式,对新的家庭结构适应困难,易激发起新的家庭矛盾与冲突,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一些特殊困境,如家庭经济贫困、自闭、自卑、孤僻、学习兴趣低、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群体,设法解决此类问题成为了当下研究的重点任务。
一、单亲家庭未成年人调查及问题分析
1.单亲家庭未成年人调查
小组工作开展之初,笔者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探访了井研县2个乡镇黄钵乡、马踏镇的31户单亲家庭,黄钵乡16户,马踏镇15户,共发放了65份问卷,未成年人34份,家长31份,收回6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3个家庭分别有2个孩子。通过了解其家庭以及未成年人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得知以下情况。
2.单亲家庭未成年人问题分析
2.1家庭贫困
访谈记录显示本次走访的31户单亲家庭中有16户为低保家庭,占总户数的51.6%,其中黄钵乡8户,占总户数的25.8%;马踏镇8户,占总户数的25.8%。
以上数据表明,一半以上的单亲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且分布相对均匀。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目前中国对单亲家庭尚未有特殊的、专门的优惠政策;单亲家庭所产生的医疗问题、子女抚养及教育问题、父母赡养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必须由其自己解决;以及家中劳动力不足,入不敷出等等。单亲家庭未成年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的家庭环境中不但生活质量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而且可能导致他们在同龄人面前显得更为自卑。
2.2家庭功能缺失
问卷分析显示本次调查的31名家长中有6名家长当孩子犯错时选择采用武力解决问题,占总人数的19.4%;15名家长选择说教,占总人数的48.4%;2名家长不予理会,占总人数的6.4%;仅有25.8%的家长采用沟通的方式。
以上数据表明,单亲家庭中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会采用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家庭的情感交流功能缺失。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家长将生活中的不满情绪发泄到了孩子身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家庭中家长专制;部分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没有时间管教孩子等等。单亲家庭未成年人缺乏与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而长期的压抑容易导致一些心理上的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2.3支持系统不完善
问卷分析显示本次调查的34名未成年人中与家长关系不好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4.7%;与老师关系不好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11.7%;与同学关系不好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23.5%。
以上数据表明,将近1/4的未成年人与同辈群体关系紧张,其余未成年人人际交往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单亲家庭父母多忙于生计,对孩子的陪伴、照顾、关爱较少;学校老师由于某些原因对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的关注度不够;一部分单亲家庭未成年人遭到来自同辈群体的排挤等等。单亲家庭未成年人从小就感受到与普通孩子的区别,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4学习兴趣低
问卷分析显示本次调查的34名未成年人中有14名表示对学习不敢兴趣,占总人数的44.1%。
以上数据表明,将近一半的未成年人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书本教育,应试教学产生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日常生活中缺少学习的榜样;学习无人监督、作业无人辅导等等。未成年人对学习不感兴趣可能导致其出现扰乱课堂纪律、考试作弊、公然挑衅老师等行为,有的甚至主动退学,早早地步入社会。
2.5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问卷分析显示本次调查的34名未成年人中有13名表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占总人数的38.2%。
以上数据表明,一小半的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有的表现为对时间的控制能力不强,还有的表现为无法约束自身行为以及多动等。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未成年人大脑荷叶皮质发育尚未成熟,当体内荷尔蒙分泌时易激发出强烈的情绪;心理发展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合理调节和支配自己活动的能力;自身素质偏低;父母养育行为不当等等。低自我控制行为的未成年人容易出现犯罪行为,通常用违反社会规范的手段来追求需要和利益的立即性满足。
二、小组工作服务过程
1.小组活动背景
2015年,全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赛,笔者的团队有幸恰巧申报成功了一个项目,即“执手同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针对井研县农村单亲困境未成年人。笔者进而能够参与到项目中来,有了亲自为单亲家庭未成年人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机会。此项目建立在2014年对井研县27个乡镇1135名符合条件的农村困境未成年调查、走访、问卷、访谈后初步确定174名贫困单亲家庭儿童的筛选基础之上。笔者团队随机抽取了2个乡镇作为试点对单亲家庭展开了新一轮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并为需要社工介入的未成年人开展小组活动。
活动在井研县马踏镇政府活动室开展,每周1次,共5次,持续时间为4月10日—5月8日。组员是由10名8-12岁对学习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相对不足的未成年人组成。前期活动以破冰为主,中期两次活动以教育小组为主,兴趣小组为辅,后期两次活动以发展小组为主。
2.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法
小组工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是一种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小组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组员参与活动,获得经验,从而正确处理个人、人际和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组员个人潜能,改变行为,促进组员健康成长。小组工作有诸多功能,如能力建设、矫正、社会化、社会功能的康复等。其中,社会功能康复是指协助组员解决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问题。本文社工对单亲家庭子女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兴趣的提升的介入就是基于小组工作方法可以促进组员社会功能康复的功能出发的。
3.小组工作的介入过程
3.1前期——相识
目的:服务对象之间相互熟悉并初步建立信任关系;制定小组目标和公约,调动服务对象参与小组的热情。
服务过程:社工协助组员介绍自己,让彼此相互认识熟悉,并讨论保密原则,组员之间找到共性消除紧张与顾虑。此次活动社工借助丢球游戏的方式,让大家相互介绍并反复重复所听内容来增强组员记忆。以作画的方式制定小组公约,更加简单有趣,易于组员今后在活动中自觉遵守小组规范,形成一个团结、互助、规范性强的小组。
阶段特点:组员初次见面,相互了解小组功能及目标。组员开始探讨彼此认同的小组名称及制定小组规范,团队建设初步完成。此阶段组员较为内敛,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害羞胆怯,不愿与人多分享甚至依恋家长,社工处于主导地位,主要承担引导者的角色。
3.2中期——改变
目的:提高组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兴趣,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会沟通,改变不良认知及行为。
服务过程:社工协助组员分析解决自身问题,通过运用奖励与惩罚机制来强化组员积极的行为与削弱组员消极的行为。通过组员参与讲解《大卫惹麻烦》的绘本故事,来引申出自身存在的不足,给其提供反思的机会。社工采用游戏的方式使组员互动,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增加彼此沟通的机会,改变其交互模式。同时,为其开展兴趣活动来提高组员学习兴趣,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
阶段特点:社工尊重与接纳每一位组员,组员逐渐卸下防备,自我意识增强,投入到小组活动中来,小组功能开始体现,社工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承担服务的提供者以及支持者的角色。
3.3后期——畅想未来
目的:旨在引导组员互相协作,发挥自身系统潜力,主动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正常发展。
服务过程:通过“无敌风火轮”小组活动,发挥组员的潜能去寻求解决方法并增强组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同时让组员发现彼此的闪光点;“未来树”、“梦想起航”等小组活动不仅让小组成员确定了未来的目标,同时也教会组员要有树立理想的意识以及制定实施计划的方法。
阶段特点:组员配合默契,相互指出彼此的不足并提建议,态度积极,沟通良好,对彼此有所期待。这一阶段社工主要承担了引导者与能力促进者的角色。
4.小组工作的效果评估
4.1评估方式
通过过程评估、基线评估、问卷以及访谈的方式来进行。
4.2评估指标
小组活动的次数与活动时间安排。
组员的出席率以及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主动发言的次数。
组员学习兴趣自我控制能力的变化程度。
满意度问卷调查。
4.3评估步骤
过程评估: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询问组员对本次活动的感受与看法,社工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小组活动过程,并开展志愿者总结会议,每周一小结。对每次小组活动中组员的出勤率以及参与的积极性做评估。
基线评估:每次小组活动过后,社工安排组员填写基线评估表,来了解组员学习兴趣、自我控制能力等目标行为的改变。
问卷:最后一次小组活动结束时安排组员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将问卷调查的数据整理、录入并存档,然后将问卷调查结果与需求评估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访谈:通过与未成年人家长交谈来了解他们孩子的转变以及对本次活动的评价,通过与政府工作人员交谈来听取他们的建议以及对本次活动开展的看法。
4.4评估结果
小组活动在社工的主持下保质保量地完成,100%的组员对本次活动的志愿者以及活动安排满意度都在一般满意及以上。活动每次的出勤率为100%,相比于活动前期,组员发言次数有所增加。90%的小组成员表示活动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对约束自身的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政府工作人员表示此类活动的开展很有意义,非常支持。
三、结论
本文以黄钵乡、马踏镇的单亲家庭未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调研,发现其生活习性、沟通方式、与人的相处模式、成长中面临困境等都与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最终目标相一致。因此,笔者将系统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相结合作为小组工作的指导理论。通过五次小组活动,让组员相互熟悉、增加未成年人同辈群体之间的沟通的机会,并挖掘服务对象潜能,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过程中得到认知与行为的改变。在小组这个整体中组员通过观察学习,并不断地履行整合、适应、模式维持、目标实现等任务来使小组保持一定的秩序和稳定的平衡,实现小组与组员自身的正常发展。小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为单亲家庭未成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陪伴其健康快乐成长,推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此研究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单亲家庭未成年人所面临的问题与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方法结合,加深对单亲家庭未成年人问题解决模式的探讨,构建一个更规范、更合理的由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参与的、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帮扶的单亲家庭未成年人保护模式,以将社会工作全面推动到单亲家庭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韦元秀.小组工作介入单亲家庭未成年人保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张发成.单亲母亲家庭儿童成长困境的小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高雅晶.小组工作方法在介入单亲家庭儿童问题行为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4.
[4]戴金.单家庭亲儿童情绪管理的社会工作介入[D].苏州大学,2014.
[5]杨帆.小组工作方法在解决单亲家庭子女成长问题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
[6]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7]吕新萍.小组工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
[8]朱东武.家庭社会工作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
作者简介:易锦,女,乐山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3级本科学生,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