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
[摘 要] 创新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首先建立的,他在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关键词]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实践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56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100- 02
通过几年来人类的实践和理论发展,创新的含义已经扩展。创新的定义是:创新就是在有意义的时空范围内,以非传统、非常规的方式先行性地、有成效地解决社会技术经济问题以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活动。为推动创新,需要从思想观念、创新计划、创新组织等方面加强管理。
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1.1 不要留恋成功,迷信老经验
某些企业曾经有过辉煌,有的目前日子还好过,因而缺乏创新的紧迫感。殊不知,产品、技术、制度包括策略都有生命周期,过去成功未必将来也成功。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经理卡贝在其著作《企业成长之哲学》一书中指出,企业要注意以下七个危险信号:固守老的作业方法,未能设定新的企业目标,内省思考的减退,制度僵硬缺乏弹性,经营者积极性消失,新人被老智慧牵制,对批评意见缺乏宽容。
1.2 克服消极等待和侥幸心理
有些企业产品滞销,以为是一时困难,幻想时来运转;有的认为中国的市场大得很,总会有人买我的东西,不搞创新也行;有些国有企业甚至希望政府提供保护和照顾,维持生存。实际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电视商场等新型营销渠道的出现,顾客选择范围将越来越广阔,市场竞争只能越来越激烈,国家也不可能再保护落后,不搞创新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因此,消极等待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在全体员工中普遍树立危机感和时代感。
2 创新的计划与组织
2.1 确定创新的方向和任务
创新从哪些方面着手?首先要开展市场研究,分析顾客的需求。顾客(现实和潜在的)有哪些未满足的需求,企业从哪些方面改进,是改进产品,还是改进生产技术,或者是改进营销方式,是否存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用传统方法能否解决,有没有更有效的新方法,为此应保持企业内外信息畅通,一方面要及时获取国际市场信息,掌握世界科技动向,获取创新构思;另一方面要发动群众,找出生产经营方面需要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创新应考虑和瞄准广阔市场前景的项目,并做持续努力。
2.2 建立队伍,完善组织
大企业应建立创新的专门机构,中小企业应联合组建研究开发中心。要采用高效创新组织形式。有的企业强调职能分工,按照程序开展创新,效率就比较低,应积极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从有关部门选拔各具特长的优秀人才,形成知识和能力互补的创新团队结构。创新团队的工作成效取决于几个关键角色,如收集情报、创见构思、疏通关系、领导鼓动、“保护伞”等,应当指派适当人选担任这些角色。
3 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文化
人类有无限的创新能力,但并非每个人每时都想创新,毕竟创新是一项充满艰辛和风险的事业。只有树立了更高的目标,或者有了生存的危机,或者利益驱动,人们才能激发出创新力。为此企业要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并努力营造宽松、民主、敬业、鼓励标新立异、鼓励尝试的创新文化。
3.1 建立企业内外的竞争机制
心理学的实验已经证明,竞争可以增加心理创造力。在企业外部,政府应建立优胜劣汰的企业破产机制、兼并机制,推动企业创新。企业内部也要开展适度的内部竞争。因为,团队间的内部竞争是激励创新的一大方法。
3.2 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要鼓励每个人包括缺乏经验的年轻人创新,重视每一个创意。有些创新看起来简单、效果明显。贵阳某公司分析美国人大多不喝热水,另外在行车、办公中需要饮料,他们将茶叶用特殊方式制成粉末状茶饮料,用凉水一冲即可饮用,也无茶根,结果在美国展销时价格比普通茶高十几倍。要鼓励尝试、允许失败。如果不容许失败,就会使许多人对创新望而生畏。实际上,创新一举成功的例子并不多,成功是失败经验的产物。
4 创新的领导和支持
4.1 保证必要的创新投入
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创新,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包括:企业R&D预算、固定资产折旧、政府项目拨款、国家政策减免税、民间资金资助、吸引风险投资等。
4.2 加强对创新的领导
企业管理层除了要做好创新的计划、组织和激励工作,还应加强对创新的领导:一是各级领导者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远大目标,永不满足、永不服输,鼓舞员工斗志。二是组合好各种资源、衔接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方努力。三是加强对创新过程的指导和支援。如在创新遭遇巨大困难时,组织会诊会战,发挥内外协作优势,解决关键问题。四是加强沟通,及时总结和交流创新经验,使创新及时取得成果。
总之,创新成果应充分利用,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加以推广,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创新技术成果应及时申请专利,以便保护知识产权。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南洋.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及其日美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7).
[2]秦洪珍.ERP及其在我国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活力,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