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达
[摘 要] 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是工程类专业的管理类通识课程,是引导学生将管理学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工程实践中的重要课程。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和工程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解决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基于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作者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对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利于推动学校教学改革进程,促进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 专业认证;教学改革;管理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11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209- 03
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和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具备初步的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和技术经济评价的能力,适应工程领域经营管理的需要。基于工程类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基本培养要求,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必须满足5个最基本的学生毕业要求指标点:能够在考虑社会、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识别完成设计任务面临的各种制约条件,并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备就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为此,笔者针对传统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教学过程中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
1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教学通常是大班授课,工科专业重视程度不足。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环节为主实践环节为辅,教学环节会面临“老师少学生多”的尴尬,难以做到基于结果的教学模式。从授课教师角度看,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难以照顾到学生个体学习需求,教学结果不易评价。从学生角度看,学生无法获得授课教师的个性化辅导,进而学习成果大打折扣。这种由“概念到概念、理论到理论”的教学内容,容易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管理学知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性得不到体现,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计划”等培养目标不一致。总结以上传统管理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理论联系实际不足,学生难以将学到的管理学理论与专业项目管理实践结合起来,缺乏解决实际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评价的能力。
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初次接触管理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概念,使之由抽象变为具体,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使用案例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先灌输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而是从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评价的案例入手,然后再归纳出管理学理论点。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分析。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驱动教学中心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老师的“教”。它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评价案例的实用性为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模仿案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传统“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案例驱动教学法显示出强大的活力、促使学生明确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由实际的企业项目管理与经济性评价案例提取出本章的理论教学的内容,在理论内容学习完成后再将之用于解决工程案例中。
2 改革教学模式,增强管理知识在工程领域的操作性
传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通常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仅能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习题演练,很难全面掌握分析企业管理或者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思路。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讲得过多过细,教学任务虽完成了,但学生难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了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观念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持续质量改进”和《华盛顿协议》毕业生能力要求,是国际工程教育大力推崇并践行的先进理念和权威标准。推动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从传统投入导向、课程导向教育模式向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实现转变,以此不断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是工程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教学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全方位落实创新要求,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把创新教育融入工程教育“血液”,贯穿于工程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教学,面向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树立通识类课程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观念。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该课程已逐步形成“课堂教学、案例驱动教学、网络教学和过程性考核”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立体化教学结构。在课堂引用案例驱动教学法,由企业管理和工程经济案例导入基本概念,理论推导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些案例背景资料由学生课下自学、课堂讨论完成,既节约了有限的课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管理学实践教学,提高学生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工科学生特点,我们在教学当中运用案例驱动教学法,强化课外学习利用QQ等在线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讨论,解决课后答疑问题。在管理学课程中,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技术融入工科类专业管理学教学实践,改变原来“以课堂教学为主,期末一张卷”的教学模式,建立了案例驱动、编制“工科类专业管理学课程”习题库系统、实施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3 改革学习成果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
按照OBE面向结果的教育理念,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学习成果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描述,使其能表述该成果所要衡量和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管理学学习成果若要符合清晰确定的标准应注意以下几个细节:①管理学学习成果的描述应分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描述应该是与管理学的某个知识模块相对应,最终成果描述是管理学课程对于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最终能够达到的目标和能力的描述。二者表述的重点应该分别是单一知识模块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②文理交叉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管理学课程的具体教学成果的描述方式应该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量化考核的成果描述起来简单明了,但考核结果僵化,容易产生一刀切的弊端,而有些学习成果只使用定性的语言进行描述,这类描述的解读空间较大,容易产生分歧。
传统的管理学学习成果评价模式主要为考评方式,主要是由期末试卷成绩占70%和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出勤次数和作业成绩构成。这种考评方式易造成学生只注重期末卷面成绩,而轻视学习过程,也易造成学生以死记硬背方式应付期末考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了达到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对学习成果评价方式进行了相应改革,将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结合起来,建立了新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以代替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评方式。为了适应工程类专业评估的需要,体现过程化教学管理。将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确定为期末成绩占到40%和平时成绩60%。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由以下环节构成:
(1)案例分析报告,运用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方法对于工程技术方案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撰写企业战略环境分析报告。将教学班组成不同案例分析小组,开设管理案例研讨课,由各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阐述理由。运用人性假设、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激励理论等理论对团队成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能够运用战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知识与业界同行及不同专业背景的社会公众和谐沟通和交流复杂工程问题。
(2)技术经济课程设计,对于具体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够设计具体的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程序,评估技术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利用经济决策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决策,提交盈亏平衡分析和决策树分析的作业。能够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性评价,进行资本时间价值计算,运用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评价指标。能够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了解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3)习题库在线考核,秉承工科教育认证的“成果导向教育”和“持续质量改进”的培养原则和《华盛顿协议》毕业生能力要求。建设教学过程性管理模式,建立管理学在线习题库,注重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改革教师教学内容和方式,实行以“案例驱动教学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性管理模式。“在线习题库过程性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阶段性学习成果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它不仅关注学生质量的持续改进,也是实现“成果导向教育”的保障手段,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综合考核制度,目的是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变被动式学习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期末闭卷考试,期末闭卷考试作为一种传统有效的考核方式,依然予以保留。期末闭卷考核可以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核的一种有效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企业管理理论的理解及解决项目管理问题的方法等综合能力。由于对于课程考核方式作了综合设计,期末考核成绩在总成绩当中的比重适度调低。
4 结 语
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是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管理类通识教育课程,能够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要求,能够运用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分析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识别完成工程任务面临的各种制约条件,并对工程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该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更是锻炼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工程经济意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培养计划”目标作为指导,对于工程类专业的管理类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探索,以提高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建强,吴辉.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工学”课程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z2):35-38.
[2]张立巍.基于OBE理念的高校经管学科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3):106-109.
[3]王士财,成忠.基于“专业认证”的教学改革探索——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6,28(8):306-308.
[4]谢艳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模式发展转向与课程管理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