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市农业局农经总站 刘长猛
农村土地确权意义与作用探讨
项城市农业局农经总站 刘长猛
为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久稳定,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农民依法承包的土地颁发一份“身份证”,保障农民对本集体土地承包经营的合法权益。
承包经营权证书的颁发,将进一步巩固承包农户市场主体地位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提供法律保障,为保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现实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对激发农村生产要素内在活力、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农民最大的资产和权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用益物权的形式固化于农户,明确了承包归属,保障了农户承包权益。
1989年土地承包及1998年土地二轮延包时,大多是以打灰橛的方式来划分农民各家各户的土地边界,经过18年来的反复挖掘以及旋耕机的反复翻犁,部分灰橛已很难找到,土地边界也多有偏移。通过航空影像图与卫星GPS定位,可以准确测量并标定农民每块土地的边界,解决承包土地四至不清,空间不置不明,以及多年耕种过程中边界偏移等问题。通过逐家逐户的入户调查,明确农户家庭成员并把家庭成员及其关系打印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不仅明确了产权关系,更为承包经营权的继承提供了依据。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部分农民担心长期的土地流转,会导致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的丧失而不愿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只有通过确权登记颁证,把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证书的形式固定下来,解决承包经营权权属不清的问题,才能让农户放心的把土地流转出去,实现土地经营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转变。
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更为下一步的农村改革奠定了基础。
承包经营权证书的颁发,确定了农民和土地之间的承包经营关系,确定了土地的面积大小和空间位置,使农民对土地承包权有了法律保障,相当于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农民担心的土地长期流转后权益丧失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土地流转的流入方提供了准确的土地面积数据,解决了因部分农户担心土地流转后丧失权益造成的租用土地碎片化,土地注入方无法租种到大块连片土地问题,方便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的建立,将为农民土地承包情况的查询提供便利。在土地承包数据库的基础上,更可以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由农户自愿登记自己的土地信息,便于有租种需求的合作社或种粮大户查询与联系,促进土地流出方与注入方的信息交流。
2015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在农村耕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的实施,必须要以明晰的承包关系为基础,而土地确权工作,就是要把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本集体组织的每个农户,明确土地的承包权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保持农户承包权的长期稳定,使经营权可以灵活流转。
2015年8月10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指出,“按照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流转有关要求,以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面积大小不准、四至和空间位置不明的土地,不具备金融抵押功能的基础,而只有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才能成为落实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深化和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落脚点,才能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对经营权的抵押业务的试点和实施。
土地确权工作在清查农户土地大小、确定土地空间位置过程中解决了部分农户之间存在的土地边界不清等问题,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解决了农户之间的矛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发后,如果再次发生土地边界偏移等纠纷,则可依据承包经营权证书提供的地理坐标为原始依据,通过实地测量确定边界位置,解决纠纷,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