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霞
空运后送颅脑损伤术后病员的护理
●宋海霞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多变,病情复杂,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居首位,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尤其重要,我院驻基地医院医疗队成功的空运一名术后不足24小时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对于如何做好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的观察、物品充分准备、空运后送过程中的护理以及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等,我们进行了总结,现将空中后送中的护理组织与时间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病情、手术名称、时间等介绍)经过术后观察、远程会诊,患者符合后送标准,经上级指示,抓住时机,尽快后送。
颅脑;病员
启动应急小组成员(由2名医生:主治医生、麻醉医生,2名护士:护士长、重症监护科护士,卫生员1名共5人组成),随时处于战备状态。
物品准备:急救物品箱(内有急救器械、急救药品、操作用物等)、药品液体箱(内有空运途中所需液体及常规药品包括甘露醇、止血药物等)、便携式心电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除颤仪、氧气瓶、吸痰器、备用电池等。
1.2.1 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评估
检查生命体征、气道、意识、瞳孔、感知觉等,出发前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1.2.2 建立静脉通路
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两条通道,保持通畅,以便快速有效的抢救、扩容、对颅内压增高倾向的伤病员迅速滴注甘露醇。
1.2.3 空运前集中治疗
提前对伤病员进行处置、护理工作,尽量避免空中做治疗护理操作。
1.2.4 空运前护理宣教
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创伤,在躯体受到伤痛折磨的同时,心理也受到强大的不良刺激,医护人员应积极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向患者介绍一般常识及飞行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后送时间、地点等,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此时,医护人员应用温和的目光、体态以及适度抚摸一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1]。
1.2.5 空运后送患者前检查工作
医护人员应先行登机检查机舱,对机舱内空间进行评估,包括患者位置,固定方法,各种仪器放置位置,检查机舱内电路等。
保持平稳地将患者抬入机舱,头部存在损伤的伤员将其安置成头部朝向机尾地体位,从而减轻飞机起飞,落地时大气压对伤员头部地冲击压力[2]
。担架四角用绳子固定,防止在飞行途中滑动出现意外,伤员双耳内棉纸填塞,减少噪音对伤员的影响。安置好伤员后将各种仪器,物品放置于合理,便于操作使用地位置。
空运中因噪音大,与患者沟通困难,医护人员应重点观察患者表情、目光、精神状态[3]也可以用提示板或图形卡片来与伤员进行交流,以观察其反应能力。
连接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如飞机干扰严重,则使用电子血压计(常规使用的体温计、血压计均有水银,水银制品为空运禁忌的医疗器械)监测血压。定时手指触摸患者的大动脉搏动来感觉患者的心率是否规整。呼吸的观察可以使用棉花纤维用胶布固定于伤病员的鼻孔处[4]。保持伤员呼吸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
确保静脉输液通畅,空中输液最好不用玻璃瓶而用塑料瓶或袋输液,因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受气压变化影响小,不易破损,需快速输液时还可用手加压,携带方便。另外,静脉通道会受到气压的影响而使输液滴速时快时慢,须随时观察和调节液体滴速。术后伤员常规留置头部创腔引流管、尿管,要做好引流管的固定、观察等护理,保持位置正确、引流通畅。
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气压下降,气温和湿度也较低,因此,要做好伤员的保暖工作。
伤病员会有恐惧、焦虑心理,医护人员要适时给予安抚鼓励,因噪音交流障碍时,应使用眼神关注、抚摸等非语言交流,增加伤病员的安全感,可以分散其注意力,让伤病员情绪趋于稳定。
护理人员要将整个飞行过程中病情、监测到的生命体征、出入量、药物使用等情况详细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中,以便飞机降落后与医院接诊的医护人员一起做好交接工作。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1医院重症医学科)
[1]邓月仙,陈千,岳立平等.卫生列车伤员护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7):71-72.
[2]李莉,孙莹,王纯巍,“卫勤使命 -2009”演习空运后送伤病员护理流程地实施及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1):1748-1749.
[3]Donnyama N,Takeda F.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massage practitioncrs with visual impair-ment[J].Ind Health,2007,45(2):191-192.
[4]李莉,杨小平等.2009 年卫勤演习空运后送护理类及其装备的实践探讨[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9):1033-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