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柯云
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初中阶段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调查研究报告
刘柯云*
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提高自身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受益终身。本次问卷根据调查学生阅读的基本情况,探求当下初中生对待经典阅读的态度,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等,初步探求乡镇初中对经典阅读的认识。
初中阶段;阅读教学;语文教学;经典阅读
本次问卷调查题目为“初中学生阅读现状问卷的调查”。调查者的研究课题为“初中阶段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的研究”,试图通过分析初中生现阶段的阅读现状以及调查对象对经典阅读的态度,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分别从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对经典阅读的态度和认识开展调查。
本次调查初中两个初三班级、一个初二班级和一个初一班级班主任进行发放和收取,发放119份,收回119份。本次问卷调查是针对江苏省某学校初中阶段的119名学生进行班级不记名问卷调查,单项选择题共九道。
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初中阶段三个不同年级,其中九年级分别两个班,各有26人、25人,八年级39人,七年级29人。调查的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查只针对初中部学生,学校处于普通乡镇学校,学校特色项目是花键,近几年没有开展关于阅读类的互动,平时一周有一节阅读课。
第一题:你一周内大概看多长时间的课外书?1小时之内占21%;1-2小时占37%;2-3小时占19%;3小时以上占23%。通过调查学生每周的看书时间,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学生平时的阅读状态和习惯,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推测学生课余时间的使用情况。其中,37%的学生看书时间在1到2小时,所占人数较多,23%的学生看书时间能在3小时以上,这说明有77%的学生平均每周的看书时间不足3小时。由此看来大部分学生阅读时间是较少的,说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另外,这与学生的作业负担较重也有关系,经常有学生连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更不用说有空余时间读书了。
第二题:你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是?认为提高语文水平占20%;增长见识占33%;休闲娱乐占37%;学会做人和处世占10%。这道题主要是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了解其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其中37%的学生把阅读课外书当成是一种休闲娱乐,这样一方面说明学生很享受课外阅读的时光,另一方面反映这部分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树木选择的时候,更注重休闲娱乐性,而非文本内涵。另外,24%的学生认为阅读能提高语文水平,33%的学生认为阅读能增长见识,还有10%的学生认为阅读能帮助自己学会做人和处事,这样相对来讲阅读的目的更加鲜明。
第三题:阅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最关心的是?选故事情节占61%;艺术风格占15%;精神熏陶占24%。这一问也是关于学生阅读时的态度,其中还能反映出学生对经典阅读的认识,了解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时更加关注的条件,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更加看重故事情节,占61%,这说明这部分学生更加看中的是文本内容与结构。24%的学生最关系的是精神熏陶,这说明这部分学生更加看中的是文本包含的思想内涵,传达的精神。还有15%的学生最关心艺术风格,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会更加注意文本的文体以及语言风格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经典文本的选择呈多元化趋势。
第四题:是否打算用课余时间阅读《红楼梦》等古典名著?一定阅读占71%;不打算阅读占16%;从没想过占13%。调查学生对下一步阅读的打算,可以反映出学生的阅读意识,调查学生对待类似于《红楼梦》一类经典书籍的阅读态度。可见,71%的学生表示一定会阅读这一类书目,说明对于经典类书目的阅读,绝大多数学生呈积极乐观的状态。但仍有29%的学生表示没有这方面的打算,甚至有13%的学生根本没有考虑过要读,这说明仍有部分学生对经典阅读的意识薄弱,不能正确认识经典阅读的积极意义,没有这一方面的阅读习惯。
第五题:你认为阅读经典名著对语文学习有帮助吗?非常有帮助49.6%有帮助,但不是很有用49.6%没有帮助0.8%。学生对待经典阅读的态度与其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有密切联系,调查学生对经典阅读与语文学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待经典阅读的认识。有49.6%的学生认为阅读经典对语文学习非常有帮助,说明这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离不开经典作品的阅读,另外也有49.6%的学生认为阅读经典对语文学习虽有帮助,但是没有用,这说明这部分学生站在实用主义的角度看经典阅读,并不肯定其作用,这与学生的阅读方法,甚至阅读运用能力有关。另外,还有0.8%的学生认为这二者之间没有互助关系,并不能排除有个别学生对经典阅读丝毫不感兴趣。
第六题:你觉得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多吗?认为全都是经典占23.5%;只有部分是经典占74%;几乎没有经典占2.5%。通过调查学生对经典阅读的认识,了解学生平时在语文学习中对课文的了解和思考。74%的学生认为课本中只有部分是经典,也就是说有些算不上经典,这说明这些学生对经典作品有自己的评价标准,有意识的区别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和经典作品。当然仍有23.5%的学生认为课本中的课文全都是经典,这说明这些学生看待经典文本的标准不同,且不是非常清楚何为经典。
第七题:你和你的同学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最关心的是?认为是语文考试成绩的占68%;是否有用占16%;精神修养的提也占16%。了解这一问题,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阅读态度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更加关注语文考试成绩,占总人数的68%。还有16的学生在乎是否有用,说明这部分学生更加在乎语文学习的工具性、知识性,16%的学生在乎精神修养的提高,这是一种较高的内在追求,学生学习的动力由外部条件转换为内部因素,追求精神修养的提高,是值得肯定的追求。
第八题:你阅读过的经典文学作品主要来自?主要来自书中学过的语文占11.8%;主要来自课外阅读书籍占65.5%;主要来自课本中指定的书目占22.7%。这是对学生平时的阅读习惯以及学生阅读材料的来源的调查,其中65.5%的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来自课外阅读书籍,这说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书籍选择的指导。有22.7%的学生选择的经典文学作品来自课本中指定的书目,这是种很有效的选择方式,但同时也有局限性。但仍有11.8%的学生只停留在语文书中的经典书目,这就说明学生的阅读量十分有限,缺乏课外积累,需要引起重视。
第九题:平时教学中,你的老师是否推荐你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经常推荐44%偶尔推荐46%很少推荐10%从不推荐0。本题调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关于阅读经典作品的指导,有助于分析学生经典阅读态度的形成。通过数据显示,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推荐,其中46%的学生反映教师偶尔推荐,44%的学生反映教师经常推荐,还有10%的学生表示很少推荐,这说明仍有部分教师需注意对学生的经典阅读的指导。
总的来看,该学校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及经典文学作品呈较积极态度,对经典作品有自己的认识和标准,但仍有不明确现象。另外,学生自发阅读的需要远远小于语文成绩下的驱动阅读需要,学生之间较关注成绩以及阅读的实用性,但阅读之后缺乏运用阅读经验的能力。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实际阅读状况并不乐观,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时间仍偏低。况且该校对阅读的重视程度有限,这也影响学生的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
根据研究现状,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乡镇学校应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尝试提供图书借阅等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多读书。2.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的书目,更要指导学生如何开展读书活动,如何运用读书获得的经验和收获,及时的反馈读书心得,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读书给大家带来的改变,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兴趣和信息。3.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开展不同的阅读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产生阅读体验,例如演讲、话剧、读后感、观赏影片等,这些都是易于操作且效果明显的活动。4.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潜移默化的创造出和谐的阅读氛围,学生与老师对话在阅读中丰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阅读中拓展,这种阅读习惯就是一种可贵的阅读体验。5.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无非要从三个角度去把握,即学生、文本、教师,而能将这三者有效连接的纽带就是活动。正如我们教师常常提到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和尝试都是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阅读活动的开展无疑是促进学生对阅读产生不同的体验,但同时阅读文本的选择更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桥梁,选择经典文本更是对阅读质量的有力保证。
虽然本次研究的调查范围有限,并不能完全说明当下初中阶段的状态,其中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和地区条件差异等,但是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帮助当代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的阅读现状,从身边的学生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忽略经典阅读,缺乏阅读体验这一现象也确实存在,这一点确实值得广大教育学者关注和思考。
刘柯云(1993-),女,汉族,江苏新沂人,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G
A
1006-0049-(2017)06-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