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灿灿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资源乐汇”与“结构中介(交混)”
——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音乐分析
裴灿灿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国内对于作曲家鲍罗丁及其作品的研究寥寥无几,特别是以音乐分析的角度对弦乐四重奏的研究。本文主要从音乐分析角度出发,着手于鲍罗丁的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并以资源乐节(主题分析)和结构中介(交混)(曲式结构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进行分析阐述。
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资源乐节;结构中介(交混)
鲍罗丁,19世纪俄国民族乐派强力五人团的重要团员之一。音乐特性(特征)多体现于民族及东方异国情调,重在描写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与精神﹑歌颂俄罗斯古代英雄人物的英勇气概。本文所探讨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即优美甜雅的爱情之作(充满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三乐章则堪称爱情乐章,以优美至极的旋律刻画夫妻之间你侬我侬的纯真爱情。
本文将从音乐分析的角度出发,以主题分析去剖析“2”的控制或者统筹(2小节的全曲资源库),并且在曲式学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及其表现手段对结构的复杂化来加以探讨,以期解读出作品的内在结构张力和叙事策略。
“资源乐汇”,即以作品的前2小节作为整首作品发展的资源库,换而言之则是作品发展所使用的材料都溯源(来自)于前2小节的动机。因此前2小节从自身陈述后便不断的在发展中运行直至再现,从而控制或统筹全曲。整首作品总共可分为四个部分:呈示部(1—47) 中部(48—111) 再现部(111—156) 结尾(156—180)。
作品的前2小节——核心动机是辐射或者统筹全曲的,由前两小节乐汇在大提琴声部上的一个四度级进下行音调(核心动机)首尾包含2°和3°音程,然后以3°逆行上行﹑4°下行收尾成一个近似对称的第二乐汇,从而形成波浪式行进的如歌主题(第一个乐节),往后模进乐节音程度数拉大(5-6小节扩大幅度为5°里面暗含下行三度分解)与适当调整旋律运动方向—在原有的三度(7-8小节)增加拱形运动。由于模进﹑该处在高低点突出4°音程—形成乐句,并行乐句(第二句后部模进以及裁截)到并行乐段,而后交替到小提琴声部反复到复乐段。中部综合三段式的材料发展采取对呈示部材料的派生和展开,B段主题(48-52小节)直接派生核心动机,首尾保持4°音程,但内部2°上拉宽距离增添上行快速音阶和3°的级进填充下行并下三度裁截模进﹑不断的发展;展开段直接对呈示部主题原型4小节+15-16小节展开且模进,并在下方利用B段主题中前部上行音型化材料做复调化间补达到一种综合展开(B段中随着主题的陈述后对3°材料进行不断的模进发展,这里若再行发展显得啰嗦,故选音型化材料做间补,一方面为展开﹑另一方面做情绪推动);再现段形成综合再现。
(一)具体表现
“结构中介(交混)”是指一个作品结构处在两种结构类型中间地带﹑可相互游移或以某一结构为主﹑另一个做附生性。该作品则是在再现原则之下所形成的单式(双三部变体)和复式(复三部)结构的中介,简明概要说即该作品既有双三部的特点也有复三部特点,但这里是以复三部为先显(最明显)或主导结构,在其次级结构横向来看具备另一结构类型特点的基础上以此形成中介(交混)。
接下来以复三部为先显结构的基础上体现变体双三部结构将作进一步解释,如下:
1.作品的两端部分采用乐段作为次级结构,中部采用三段式,首先为中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从整个三部分的规模及发展上来看,首尾都不具备与中间部分抗衡的表现,且两端体现更多的是单式结构中的呈示。
2.从音乐的发展来看,两端部分都是单一形象内容的表达,中间B段对于A段核心动机是直接派生保持了下行4°,只是规模扩大到5小节——内部填充了其他的音型材料进行,但核心动机的骨干音清晰明了,在织体和节奏上都是直接的派生也没有与A段形成对比,况且两个材料在情绪上以及性格上也没有形成更大的对比,更像是统一主旨内容思想下的不同阶段发展,因而这与复三部中部能够形成更大的对比性与转折性﹑戏剧性发展不符合。
3.典型的双三部是A B A1 B1 A2 A段必须坚守在主调,其他两段在不同调性上,而这里A1却是换调再现(明显带有展开性但具备清晰句法结构)。单从A来看,首尾两端在原调,中间换调,具备洛克时期“回归曲式”的特点,但并没有两个插部的形成﹑只是一个段落的变奏再现而已,故可定义为变体的双三部曲式(只相差一步将B1变成C即可成回归曲式,故此结构也是由再现原则的单三部五部曲式向循环原则的回归(旋)曲式过渡的中间状态,但一般还是将双三部归入单式三部结构中)。
由此可应证该作品结构在复三部(复式)的基础上形成变体双三部曲式(单式)的结构中介(交混)。
(二)其他表现手段的烘托和丰富
在音乐作品发展中每一种表现手法都可以参与作品发展构建,而这种构建也是符合作品的总体构思,根据总构思以及内容主旨的需要来对某些表现手段进行使用。该作品中则有两种表现手段对作品的结构进行烘托和丰富:
写法(主﹑复调)上的烘托与丰富。呈示部以主调写法为主(隐含等分音型的分解线型化旋律特征),中部以复调写法为主(旋律间以乐节进行交替乐器应答这体现了复调原则或因素并非真正的具体手法,织体自身形成对位),再现部在原有基础上添加八度模仿旋律。这种由隐含对位—复调因素发展—真正复调模仿的递增手法带来了结构在变化再现的基础上增添写法综合再现以及音乐总体情绪递增的贯连布局,同时也带来暗合爱情主题形象的发展。
织体音型上的烘托与丰富。作品在整个发展历程中织体音型的变化较为明显,以一个乐段的织体音型为“源生”材料不断发展,在既定的曲式结构上显现出现变奏与回旋原则的融合,从而达到对结构的修饰。
综上所述,作品前两小节作为资源乐汇成为全曲发展的源泉,辐射于整首作品;而作品在曲式结构却体现中介(交混)性以及其他表现手段的对结构的修饰和丰富。因此,通过分析两方面精妙设计与构思,得出作品阐述和传达出的正是作者本人意图表现的夫妻之间你侬我侬﹑至真不渝的真挚爱情。
J61
A
裴灿灿(1994—),男,汉,安徽淮南,武汉音乐学院16级研究生,作曲技术理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