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7-01-30 08:40
北方音乐 2017年7期
关键词:歌唱者音量唱法

李 清

(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弱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李 清

(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本文由对弱声唱法的涵义及本质的理解入手,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弱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优越性,探讨弱声唱法的教学训练方法以及如何全面理解弱声唱法等,让我们对弱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及运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感受。

弱声唱法;声乐教学;头声;声区

一、弱声唱法的涵义、本质

“弱声唱法”是指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使用小音量演唱的练习方法,音量小了,但对声音的质量要求却不打折,同样强调声音的位置﹑气息﹑音色等,某种程度上它更强调头声的获得。弱声唱法是一种从精神层面到肌肉层面,从外在到内心都很松弛的发声方法,弱声唱法发出的声音较为美妙﹑纯净,具有头声区和胸声区的混合音色,同样追求声区﹑音色的统一。

我国的传统声乐理论认为“夫气者,音之帅也”[1]西方的声乐教学体系中也认为“歌唱就是呼吸”,笔者认为一味片面的强调呼吸,甚至把呼吸看成是主宰声乐问题的法术,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歌唱者在练唱时如果不仔细考虑声带的闭合挡气功能,长期下来会使声带受到严重的创伤,“弱声唱法”则较好的解决了声带的闭合挡气功能,事实上“弱声唱法”也早被一些声乐教育家所采用,如意大利派的托西·曼契尼﹑新意大利派的杜普雷,声乐家加尔西亚(子)等[2]。弱声唱法的本质在于一个“弱”字,歌唱者不仅要把声带和各个器官周密配合起来,还要调整呼吸。“弱声唱法”具有自发性和自然性,声音听起来更加地自然﹑柔和﹑悦耳,因此它是一种相对自然放松的歌唱方法,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应该大力倡导。

二、弱声唱法的发声原理及优越性

林俊卿大夫在《歌唱发音的机能状态》一书中说:“唱最弱的音时,呼气牵张声带的作用几乎没有了。声带的张力几乎全要靠拉动声带的肌肉来维持”[3]。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对于拉紧声带的肌肉进行的“强声练唱”训练而言,“弱声练唱”大大减轻了声带的肌肉压力,这又丝毫不会减弱声带的闭合挡气功能,弱声练唱可以有效的保护声带的肌肉群。

人们在歌唱发声时,声带会产生一定的震幅和频率。振动幅度决定音量,振动频率决定音高。这些又取决于呼气牵张力度与声带的闭合挡气能力。“两声带越用力靠拢,挡气的作用越大,声带越容易被呼气牵张。从另一方面来说,倘若将声带维持在某一靠拢状态,而在发音时加强呼吸,则呼气越强,声带越被牵张,发的音自然越高。”[4]因此可以看出声带的闭合挡气的能力和气息作用于声带的力量是一对对抗性的因素,也是弱声练唱的机能原理之一。在弱声练唱时,气息对于声门的作用力是微小的,声带的振动也是微弱的局部振动的状态,对于声带肌肉群的压力还是歌者精神的紧张程度,“弱声唱法”都是一种很松弛的状态,尤其对于喉头也是一种保护,没有硬撑的感觉,这是弱声唱法特有的机能状态所决定的。

相对“弱声唱法”,“强声唱法”是各种练唱方式中最为普遍强调和追求的。“强声唱法”过多追求在练唱过程中的声音洪亮,声音的力度强﹑张力大,音调尽可能的提高等。“弱声唱法”相对于我们平时普通的强声练唱方式有很多的天然优越性。首先歌唱中的情感体验和采用的音量﹑音色﹑气息控制关系密切等,这些要素倘若首先经过弱声进行反复练唱,使声带及其关联器官﹑精神充分调整好之后,慢慢予以加强练习,获得较为准确的感受后再去放开进行强声练唱,这样提升作品的表现力要比一开始就去强声练唱更为科学。其次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嗓音。一味地加大音量和提高音调的练唱,往往使我们娇贵的嗓音长期受损,很可能会伤及嗓音的艺术生命。越是期望延长歌唱者的艺术青春,越要注意嗓音的保护。因为弱声练唱本身就是运用很小的音量来进行练唱,它大大减轻了声音负荷,嗓音绝不会像强声的练唱方式那样而显得异常疲惫。再者,声乐艺术中追求的就是干净﹑美好﹑多变的嗓音音色,“弱声唱法”可以帮助歌者找到获得干净﹑柔和及多变的嗓音音色感觉,找到感觉后再进行由弱到强的练唱就会事半功倍。

三、弱声唱法的练习方法

“弱声唱法”强调的就是一个“弱”字,在教学训练中,较为有效的练习方法是首先发声上从哼鸣练习开始。要求上﹑下排牙齿不能咬得太紧,双唇稍微闭合,舌根尽量放平,口腔内好像含着一点东西,哼唱时唇部及鼻腔稍向前凸并有轻微的振动感觉,声音像是从鼻梁上端(眉心之间)发出似的[5]。学生在起初练习的时候,也许一时找不到“所谓眉心震动”的感觉,用“叹”的哼鸣,来找到“眉心”的位置比较有效,哼鸣时一定不能盲目追求过大的音量,因嗓音条件不一,有的歌唱者哼鸣的音量天然就大,有的歌唱者哼鸣的音量则相对较小,不必在意。练习时只要歌唱器官处于最为放松的状态,声音自然会容易找到“眉心”的共鸣。只要在哼唱一个长音时,能慢慢把下巴放下来,直到口大大地张开,这时对哼唱时形成的声音共鸣不会有太多干扰,这就是正确的哼唱共鸣[6]。再者哼鸣练习时也不能因为是弱声练习,就忽略了气息的控制。即便是这种弱声练习对气息的要求相对较弱,但在练习时依然要保持气息的“稳﹑慢﹑匀”,小腹有一种向外的张力,就像一把伞被撑开的感觉,只不过这把伞是头朝下倒着被撑开的。获得哼鸣练习的经验后,接下来就要进行有开口音的弱声练习。在正确的哼鸣位置上慢慢张开唇部来唱各种母音,首先口形要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强调要“打开喉咙“唱歌,打开喉咙唱歌其实和鼻腔共鸣是同时进行的。如果口形张开的过大那么气流就会从口腔排除,发出的声音就显得很虚,口形较小时不但有利于气流的封闭和喉咙的打开,更有利于找到正确的共鸣位置,感觉熟练后,口形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行放大。其次音量要弱,弱声练唱更有利于歌唱者对声音的控制。意大利歌唱家兰培尔蒂说过:“应该努力使轻声的效果比强声更好,轻声是表情的基础,没有它就不必指望长期的辉煌前途。[7]”

四、弱声唱法在教学中的地位

通过对“弱声唱法”的涵义本质﹑发声原理﹑练习方法等的阐述,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弱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弱声唱法”在教学中一直没有被重视起来,强声练唱方式似乎是老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最多手段,学生对此也最了解。如果在教学中引用“弱声唱法”,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并且这种唱法本身就是有效的练唱方式之一,可以为学生积累更多的练习经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接受。所以说弱声唱法的应用,对于声乐教学中各种传统练习方法来说也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弱声唱法”和“头声唱法”很相似,在练唱过程中,必经的阶段肯定是寻找头声,对于声乐学习者,头声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声音洪亮饱满﹑具有穿透力,“从生理上说,歌者的喉内肌的收缩促使甲状软骨前摆,使声带拉长变薄,由声带的整体振动到部分振动再到边缘振动的变化过程,也是从中声区向高声区发展的过程。”[8]。弱声唱法中特有的生理运动机能更容易帮助歌唱者获得各肌肉间相互配合,及迅速找到头声的感觉。音乐作品的表现,在声音的要求上有高﹑低,强﹑弱之分,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的对比和变化才能体现出音乐作品情绪的波动与变化,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与刚强﹑火辣﹑激烈﹑磅礴的“强声”表现方式相比,“弱声”的优势是能更多的表现静谧﹑柔顺﹑温和与内在。因此运用弱声练唱能更好的在艺术表现中表达自己的多方位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因此可以看出,弱声练唱在老师的教学中﹑在学生的日常练习中﹑在声乐艺术表现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弱声唱法”的价值是巨大的,当然它要与其它声乐教学方法相互搭配训练,取长补短,全面﹑合理的运用各种发声技巧,才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1]吴修林,曾莹.现在思潮冲击下中国传统艺术之走向的思考[J].音乐创作,2007(06).

[2]陈彦衡.说谭[J].中国音乐,1983.

[3]那查连科,王启璋,译.歌唱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9.

[4]张俊.歌唱训练中微声唱法微探[J].大众文艺,2011(05).

[5]那查连科,王启璋,译.歌唱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9.

[6]林俊卿.歌唱发声的机能状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

[7] 陈丽平.如何改变声乐学生歌唱中的“喊声”现象[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03).

[8][美]维克托·亚历山大·菲尔兹,李维渤,译.训练歌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J616

A

李清(1972—),男,安徽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歌唱者音量唱法
测测你的“音量值”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的基本素养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请放心地扭大音量看电影听音乐吧!Mclntosh Sonus Faber家庭影院套装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