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莎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高中加强法治教育的研究
王莎莎*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近些年,犯罪群体年轻化,校园欺凌升级为社会话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本文在此背景和基础上,结合高中学生特点,分析现阶段在高中学校加强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且提出相关措施。
法治教育;必要性;措施
(一)“法治”与“法制”
十五大之前,各界广泛使用“法制”一词,近似于“法治”。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徐永康指出,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有法治则必定有法制。[1]崔永东教授认为,“法制”是静态的,它指法律制度而言;而“法治”是动态的,它是一个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事实、法律监督等等在内的一个动态的过程。[2]
(二)法治教育与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指对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学习的社会活动;法治教育是指让公民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和发展公民法治意识及法治素质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包括了对公民进行法治思想、法治原则、法治理念等多方位的教育。
从二者的定义可以看出,法治教育比法制教育的内涵更充分、实用性更强。法治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接受和认可法律的价值,并将法治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追求。
(一)法治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途径
依法治国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能够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更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高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法治素养。在高中加强法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够更好地为法治国家建设储备人才。
(二)加强法治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
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初步形成阶段,由于生理及心理的原因,较容易受外界干扰。另外,由于理性思维不成熟,缺乏对于事物的正确辨别,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影响会让其产生一定的效仿行为。
针对高中学生思想行为可塑性较强的特点,这个阶段对其进行法治教育能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法治教育是构建安全文明校园的需要
一些学校存在“拉帮结派”的现象,产生打架斗殴、侮辱同学、残害师生等恶劣行为。究其原因,带头施暴的学生多是对法律知识了解不透彻,不懂法、不畏法。
高中加强法治教育能够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帮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让高中学生更好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构建和谐校园。
(一)学校的主导教育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多数学生关于法律知识的获得都是在学校中。所以,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法制副校长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近几年,各个高中普遍配置了法制副校长。但存在的问题是,大多高中的法制副校长是由非法律专业的教师担任的,在看待相关法治问题上不够深入,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也大多局限在法律法规的讲授,缺乏生动性。所以,在法制副校长一职上,可以尝试聘请相关机构优秀的法律工作者,与学校法制副校长配合,既能结合学校实际又不乏专业性和生动性。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在学生对法治知识学习之后,学校还应设立相关的教育平台进行加强,比如开设校园法治广播等。
最后,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一部国家统一的法治教材并不能满足各地教学的实际情况。所以,各学校应组织编写适合本校实际的法治读本,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进行教育。
(二)家庭的配合教育
家庭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场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因此,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法治教育也需要家长的协作,家长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治观念,对于子女法治观念的形成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社会媒体的辅助教育
从社会学角度来讲,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要生存和发展的最终归宿是社会,那么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媒体因其时效快、影响广、透明度高的特点,在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加强高中生法治教育也应积极发挥传媒的作用,并且国家也已经在进行这项工作。比如一些法治节目的开展,街头法治文化海报宣传,公交站台法治文化建设等。这对于人们法治观念的形成有着无形的影响,对于高中生的法治教育也有着推进作用。
综上所述,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平衡且相互依存的体系,来为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营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在学校中让学生学到更完善的法律知识,在家庭中努力形成更好的法律精神,在社会中更好地实践法律行为,使高中生成为一个具有法治观念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提升的合格公民。
[1]徐永康.法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73.
[2]崔水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4.
[3]杨倩.当代高中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39-40.
王莎莎(1990-),女,陕西商洛人,陕西师范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24-02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