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婷婷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23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尹婷婷**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23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网络社交工具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平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微信,受到多数人群的喜爱,也成为如今用户人数最多的社交软件之一。本文介绍了微信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现状,重点阐述了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以期为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微信;大学生人际关系;应对策略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为智能终端提供的即时通讯服务,其中集合了图像、语音、视频、表情等多种功能的媒介。微信的出现不仅带来了社交网络的繁荣,同时也带动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其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际情况分析,找到合理的应对措施,掌握好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社交类网站用户不断活跃度发展趋势下,微信用户正逐渐超越QQ、微博等,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网络学习和社交工具。自2017年,腾讯公布的最新微信数据分析:我国微信独立用户达8.89亿,大学生平均有128个好友,在工作后会逐渐增加到百分之二十。整体网民覆盖率超过70%,在大学生中的用户比例更是远远高于这一数字。根据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大学生使用微信比例达到95%。微信的作用在于不仅整合了传统社交网站中的功能,同时也创新了多种形式特有的功能,例如:朋友圈、表情包、语音对讲等,这对喜欢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具有较大吸引力。所以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影响以及对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微信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消极影响
微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沉溺于微信而忽略现实,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变弱。经过相关调查发现: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大学生一天中经常使用手机,百分之二十二左右的大学生对微信几乎已经到了不能离手的地步[1]。从中就可以看出微信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拿着手机打开微信几乎已经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事情,而有接近百分之七十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办法接受生活中没有微信的日子。但微信的作用已经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更难摆脱对微信的使用率,让大学生原本应该学习的时间更多花费在微信互动中。同时,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也逐渐变弱,在平常吃饭或者是聚会时,拿着手机打开微信已经成为一个主动的意识,注意力也会被微信所吸引。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产生抵触心理,过于频繁的网络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现实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社交媒体最重要的弊端就是加重了大学生自恋与攀比的心理。各种自拍、晒美食似乎要通过这些方式来验证自我。在大学生潜意识当中,想通过社交媒体来探索朋友甚至是在社会关系中得到更多的认可。于是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大学生的朋友圈中,竟然没有一张照得不好看的照片[2]。大学生正在利用社交媒体来维持一种完美的假象,保持自己的优势状态,以此寻求更多社会认可。这样的大学生往往不能全然接纳真实的自我,更想在别人的肯定和认可中寻找存在感。微信的流行正是这种现象的显著体现,通过简单而快捷的记录方式,大学生就可以迅速地从他人的认可中获得自我感的满足。
(二)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积极影响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利于情感的表达与巩固人际交往关系。微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大学生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在大学期间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主要的人际沟通往往是与教师、同学之间,这种稀少的交流人群与沟通关系并不能满足逐渐走向成熟时期的大学生。这个阶段,往往需要大学生更多的接触生活中的人与事物,微信作为媒介平台,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的平等性,让各个阶段的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可以相互交流与沟通[3]。对于直面的交流,如今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将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就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信息与情感的表达也会更加频繁,以此来减轻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压力。这种超越时空性质的表达,利于加深大学生之间的情感表达,对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也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2017年安徽工业大学获得全国基层团组织微信公号综合影响力的第一位,通过微信媒介平台,致力于创新,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加入思想的引导,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微信公众平台运用校园文化作为底蕴,让大学生可以尽情的诉说自己的校园故事,传播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大学生积极进取,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一)掌握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平衡
微信为大学生的生活创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学生不应该只是这种网络上的沟通,应该明确的区分微信与现实之间的交流。对于微信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但是也不可以忽视其中的消极因素,平衡好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在加强网络互动的时候,也要积极参加现实中的社交活动,努力实现现实与网络的有效结合。利用微信表达自身情感的时候也要不断的扩宽自身的眼界,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交往中,让人际交往达到一个健康稳定的状态。
随着手机智能机的广泛运用,微信红包也应运而生。微信红包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现实与虚拟之间的互动,在现实人际传播过程中所需要的交际工具,可以通过微信红包来实现,这也成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大学生愿意在自己的家人或者是朋友面前分享自己关于收到红包的经历,在现实中相聚时,会拿出手机,通过“面对面建群”进入到一个共同的群组中开始了“抢红包”游戏[4]。微信红包作为线上的社交媒体工具,在某种程度上为线下传播提供了话题和契机,同时甚至可能出现从线下交流转移到线上的互动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发生,必然会进一步对人际交往中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多元化的特征下,可以感受到双方之间的尊重与理解,从而在社交中实行自我价值。
(二)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人际交往是连同个人之间频繁交流互动的过程,能够体现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树立正确人际交往观念是大学生开展人际关系的前提,也是对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意识的有效保障。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是衡量大学生积极交往的标准,对社会关系其中宏观调控作用,其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平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大学生对微信也要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不能只是沉迷于微信的娱乐形式之中,应该更多的与教师、同学交流和沟通。
2017年5月对四川大学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从中随机抽取了40个宿舍进行全面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微信的接受程度较高。其中有百分之五十的大学生表示可以充分的认识微信,理性对待,让微信成为自身学习与生活的有益帮手。能够客观的看待微信在生活中的作用,把握和主导微信,发挥微信平台在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和知识,个人能力上的作用。从而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精神,在追求事实的基础上发现知识的深度,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朋友的交往中,注重面对面的现实交往,真诚的沟通更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教育形式,完善相应的“微机制”
当今时代是一个注重发展与创新的时代,对于大学生人才的培养也应该对着形式的变化而有一定的创新。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与个人特色进行培养高。面对大学生存在的“无人不微”等情况,应该主动结合微信的积极作用,将实现政治教育与校园绿色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完善相应的“微机制”。微信的普及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利用微信互动性的特点,以创新的形式去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去学习思想教育。建立微信公众号,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政治活动,有计划性的宣传校园主流文化,充分利用微信的功能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校园文化[5]。学习微信上的演讲、咨询、辅助等活动,将活动内容分享到朋友圈,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氛围。
利用微信公众号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平台,在平台上大学生可以通过公众号了解招聘信息以及最新的政策消息。做到高效率的与岗位平台积极互动,让微信的作用不仅仅是局限于聊天,而是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全方位、高效率的互动交流渠道。利于社会人际交往中的沟通,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微信的交往中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在虚拟的平台交流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所以大学生要增强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对不熟悉的人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信息。在遇到诈骗或者是危险情况时,要及时的报警,尽量避免自身的经济财产受到威胁,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微信的使用对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大学生与网友及陌生人见面要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不要让微信成为“危信”。正确认识到微信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利用微信传递给朋友正确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微信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与管理,抓住与其他人相互接触的机会,这样才能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扩宽大学生的交往面,不仅在学习方面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而且在生活中也能很好的发挥引导作用。
互联网的发展,让微信成如今最后欢迎的人际交往平台之一,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也存在着部分消极因素,所以大学生应该平衡好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关系、创新教育形式,完善相应的“微机制”、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正确的把握好微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廖艳芳.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7):274.
[2]蒲力铭,刘朝霞.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J].新闻前哨,2016(10):56-57.
[3]赵宗康.QQ和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其策略[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6):113.
[4]朱剑虹,张敏.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研究[J].视听,2016(04):153-154.
[5]王彦凤.微信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6.
*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微信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SJB710085)。
**作者简介:尹婷婷(1981-),女,江苏徐州人,苏州大学,讲师,政治学专业。
G645.5;G
A
1006-0049-(2017)24-0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