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浅谈中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王晓红**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朗读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所特有的教学方法,恰当的运用朗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教师也能够在教师范读、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过程中加深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故针对目前中学课堂上存在的朗读质量不到位、时间无法保证等问题,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朗读习惯和性格的培养、为学生朗读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
中学语文;朗读;教学;兴趣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手段。[1]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老师将朗读作为学生感知课文的一个前提,通过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的语感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更好的感知课文,对老师接下来的理解课文有极大的帮助。学生们用朗读这样一种有声的阅读方式,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理解,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也训练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以及概括和表达力。
目前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的课堂上的方式有如下四种:
第一是教师范读。很多课文需要教师为学生进行现场示范朗读,这样能够让课堂氛围活泼,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形成班级良好的朗读风气。第二是学生独立完成朗读任务。这种阅读方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并训练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培养了自己的语感。第三,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是中学课堂上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朗读方式。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学生们既体现了一种互相间的协调配合,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还略带竞争色彩,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上获益良多。第四,学生们齐读课文,这也是中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朗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由来已久,发展至今自有其意义所在。这种方式使得学生们的参与度极高,并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但是这种朗读方式比较花费时间,有些课文并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朗读教学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朗读的质量不到位。由于学生自身的局限,使得他们在理解课文方面并不深刻,这就造成不少学生在朗读中存在机械朗读,动口不动脑。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讨厌朗读。另外,朗读时间无法保证。有时虽然教师下达了让学生通读全文的指令,但是学生未能读完全文,教师就急于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终止了学生的朗读。这样往往使得朗读只是作为一个必备的教学环节存在,成为一个教学过程的插曲,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同时,在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朗读目的学生并不清楚的现象。朗读的次数不同、朗读的具体方式不同,目的也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初步了解文中大意,有的是为了更深刻体会作家情感亦或感受文中优美词句,但是教师没有说清楚,学生在朗读中也没有透彻的体悟明白。
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正确合理的运用朗读教学的手段,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阅读的主人并学有所获呢?
首先,让学生能够重视朗读、培养朗读习惯。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阅读主体,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朗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朗读习惯,使他们的朗读成为一种常态。中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兴趣不定,但是比较爱表现自己,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利用开展朗读比赛等方式让学生热爱朗读。其次,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明确朗读目标。
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朗读环节的表现也各有不同。开朗乐观的学生朗读中声音洪亮、态度自然大方。性格内向的学生朗读时却表现的很怯懦犹豫,声音较小。而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有意识的培养。[2]教师要重视学生性格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学生朗读前明确教学目标,将其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促其在朗读中完成所学内容。
再次,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情感,创设特定情境。
朗读需要朗读者尽量体味文中情感,与作者所展现的思想感情达到共鸣,这样才能读出好的情感,从而感染听众。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必要的指导,同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等设备创设符合课文和学生实际的特定情境。
同时,重视教师范读作用。
现今多媒体课件的多姿多彩,使得很多教师忽略自身范读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教师的范读作用是很多电子设备产品无法替代的。教师在范读时候的身姿体态、言行举止等都会让学生印象深刻,也使得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崇拜感并感到教师的亲切。这种榜样教学也对学生养成朗读习惯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朗读细节,为学生做示范,包括声调、音准、停顿等许多方面。
另外,关注课外朗读教学,开展各种朗读活动。
朗读的教本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生的教科书,许多优秀的朗读作品来源于课外,例如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意林》等均可。教师可以专门选择一个时间段交给学生,让他们用来朗读适宜的课外作品。教师还可以号召学生收听与朗读有关的优秀电视节目,例如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优秀朗读者的风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类似的朗读竞赛或者朗诵表演活动。让学生把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发现的适宜朗读的篇章介绍给周围的同学,并增加师生点评环节,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距离,使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得到提升。
总之,朗读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它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领会课文,也可以使学生的说与读自在联结,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也同样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质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如何在中学语文的课堂上恰当的运用朗读的教学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师们正在进行的课题。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陆瑜芳.秘书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016渭南师范学院教改项目(JG201636)“大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简介:王晓红(1978-),女,河北邯郸人,文学硕士,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
G
A
1006-0049-(2017)24-0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