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皓月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唐皓月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本文立足对中小学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创造性学习的迁移与拓展三个方面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创造力;发展;音乐教师;教学;学生
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它的非语义性决定了它所富有的“创造”特性。音乐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我国中小学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毋庸置疑的价值,因此,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肩负起为祖国未来培育创造型人才的使命。
都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应首先在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教育心理学上表述,智力激励法与头脑体操法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有着极具代表性的作用。所谓智力激励法,一般以小组为单位,以多人讨论、创造、学习的方式进行,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常见的分组讨论活动。在音乐教学的分组活动中,音乐教师应就相关的音乐疑难,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与鼓励,让学生在小组、团体的合作讨论中迸发智慧与想象,让学生自由地交换思想见地并探求真知与新知,并引导学生树立“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的思维交融中逐渐积累创造的能量。头脑体操法,教育心理学将其定义为一种直觉思维的有效训练方法,它是凭人的第一感觉对问题作出正确回应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设计使用头脑体操法的音乐活动有很多。比如,就“音乐对话”这一课堂环节,音乐教师抛出小段音乐问句,学生给予音乐答句,且学生的音乐答句必须是学生在听到教师随意给出的音乐问句后,在第一时间内凭直觉反应的音乐回答。当然,“音乐对话”活动可以是节奏、旋律、律动、乐器等多种形式的问答。在“音乐对话”活动中,音乐教师应对学生的音乐答句表现充分的肯定、信任、鼓励及适当的纠正,告诉他们,每一个人都具备无限的创新潜能,以激励他们慢慢建立创造性思维。可见,“音乐对话”活动的本质就是创造,笔者相信,学生们在诸如“音乐对话”类的教学环节之下,必将爱上音乐,爱上创作。
纵观外国音乐教育,不乏有运用创造性教学法获得音乐教学成功的例子,国外颇具代表性的创造性音乐教学法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等,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可由对这些教学法精髓的掌握,进一步对自身的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性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张“原本性音乐”教学,其讲求将动作、舞蹈、语言与音乐紧密结合,在奥尔夫主张的音乐课上,学生不是被动的听众和单调的歌唱学习者,而是自由地、全身心地用他们的肢体动作、语言与情感去学习、表达音乐的积极创造者。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将一首歌曲的学习方式由死板地、一遍一遍地跟着录音,跟着老师的教唱,转变为对歌曲歌词有趣的节奏性诵读,对歌曲旋律形象性、趣味性的哼唱,对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情节性、故事性予以身体的舞动展示,最后对歌曲理解性的,发自内心的情感演唱,那么此时,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才被实现,也只有这样的音乐教学,才能与音乐本身具有的创造特性相呼应,也才能称得上为音乐教学。达尔克罗兹最为著名的音乐教学法则是“体态律动”,他还主张将身体运动、音乐与学生的游戏活动相结合,由于游戏具有与音乐相同的创造特性,因此在音乐课堂中融入游戏性的教学活动,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动机,学生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也能产生并习得有趣的创作方法。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借鉴他国优秀音乐教学法的同时,还应创新性地将我国民族文化特色融进音乐教学中去。总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善于带领学生在充满创新、趣味与热情的音乐学习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成长。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认知或者学习对另一种认知或者学习的影响。早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了音乐与数学密切不可分的思想,他认为数字可以创造音乐。我们不难联想到,音乐中的数字简谱的确是用数学中的数字充当音符象征的,既然数学能够对音乐的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那么音乐自然也会对数学有着反作用,中小学学生对音乐创造性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迁移,可给予学生将音乐与数学相联系的提示,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并指引他们勇于去感受、发现并探索音乐学习与数学学习之间的关联与奥秘。音乐除了与数学相联以外,与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同样关系密切。在音乐的学习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首歌曲的歌词正是语文课本中的某一首诗文,利用歌唱的方式,学生将更为轻松地对诗文进行巩固与记忆,音乐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任何一首诗歌、一段文字都可作为歌词填进我们已经学过的歌曲与旋律中,并鼓励学生,可以自己为诗歌、文字创作旋律,或者为旋律创作优美的、诗歌一般的歌词,甚至可以自创歌词与旋律,写下自己的音乐作品。在中小学音乐课本中,不乏有以政治、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的音乐作品,如《义勇军进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七子之歌》等,对于这些音乐作品,音乐教师可从政治、历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故事性讲解,告诉学生,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凭空创作出来的,这些作品都有着专属它们的故事背景与生命力。这样的音乐教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全面的学习思维,同时,以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讲解,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政治、历史事件的感受与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政治、历史的学习兴趣。
创造性音乐教学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施与落实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时刻反省自身,务必避免“只知不做”的现象,脚踏实地的肩负起培养新一代创造型接班人的使命,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房思源.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创造性的方法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2]付江涛.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探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G623.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