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品质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7-01-29 20:28朱喜文
山西青年 2017年19期
关键词:德育课心理品质德育

朱喜文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3

积极心理品质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朱喜文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3

积极心理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它挖掘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利用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过上良好的生活。

最近几年,积极心理学在中国不断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同时国家也颁布了一些相关文件,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注重促进人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的十八大强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积极心理品质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而且能帮助职校学生正视自己,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一、积极心理品质与德育课的联系

德育课和专业课程一样,是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中职学校开设德育课的意义在于培育青年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其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而良好的人格品质必须要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活动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实质,都以生为本,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品质正好契合了德育课人文关怀的理念,它为德育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思想保证、文化条件和舆论环境。积极心理品质可以促使个体的潜能发挥和自我完善,挖掘内在的积极力量和美德,增强积极情感体验,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让个体体会到幸福感。积极心理品质是德育课教学的基础,德育课的发展要靠积极心理品质来支撑,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活动的制约,二者相互制约,相互辅佐,相互借鉴,德育课的发展离不开积极心理品质的运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也离不开德育课。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

通过职校生心理品质现状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职校生大多是参加中考成绩不理想或者是初中三年一直成绩不好的那部分学生,年龄大多在15岁-18岁之间,无奈之下他们才会选择上职业学校,这些学生既有优势又有很多劣势。这类特殊的复杂的群体,心理性格上非常自卑,认为老被人瞧不起;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恒心不足等方面导致不想学不会学以致学不好;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处世的能力较弱,存在普遍的逆反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缺乏,对学习的关注程度几乎消失。但是他们积极的一面是他们的智力通常发展较好,不存在智力低下,他们思维活跃,反应迅速;自我意识较强,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对待生活独立性较强,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他们精神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在某一方面得到进步;他们充满热情敢于创新,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充满着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积极心理品质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从中职校学生品质现状出发,针对当前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积极的师生观,改变教学策略、形成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学会用积极评价法,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为中职学校德育学科提升教学质量服务。通过积极心理品质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正向引导,产生积极效应,作出积极行为,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思想的成熟和人格的完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向上的幸福观。

(一)贯彻积极教育理念,累积学生积极品质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学科的教师,自身的态度,把握学生的心理尺度决定了德育学科的教学效果。德育学科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来授课,课堂上的激励性语言、赏识性语言、启发性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积极教育理念,为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创造条件,从而在积累效应中逐步培育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将当下流行话题、时尚因素融入德育课堂,让德育学科的目标由传统的静态变为动态,让传统的难以触摸的抽象的目标变为具体的可亲身实践的知行统一的行为中,重点突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知与行作为德育目标的“落脚点”,最终达到育人为本的根本目的。

(二)给予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体会认可肯定的幸福感受

中职生在初中时代学习上很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每一次的月考测验模拟考试等,几乎很少被老师表扬过,因为他们的成绩在班上是不被重视或者不被看好的那部分群体。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方法时要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才是最好的。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已经不可取,心理学的认知理论与行为理论指导德育课教学,要求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引导这些学生的学习模式,利用德育课程内容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从学生具备的特长出发,充分发挥这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求知力。

譬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在第一课塑造良好形象,我采用实践训练法,充分展示中职学生的个人礼仪风采,让课堂动起来。第二课展示职业风采,采用小品表演法,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既活跃了课堂又让学生深受启发,获得成长。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采用故事分享法,让学生自己寻找喜欢的美德故事,在班级课堂进行分享,通过学习自觉转化为个人的道德实践。第四课恪守职业道德,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团队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个人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把自己培养成高尚的人。第五课提升道德境界,我采用知识竞赛法。通过竞赛,让学生掌握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理解作为一名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职业道德规范,从而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根据对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表现情况,对每位同学给予不同的奖励,并就每位同学的进步程度进行点评,评学生之长,助学生之气,给予肯定认可。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感到有趣好玩,而且让他们更感到有成就感、荣誉感,这不仅剔除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单调感、厌烦感,而且还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增强了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幸福。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才艺展示、社会调查、热点分析、主题演讲、小论文写作、看视频说感受、辩论会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德育课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让德育学科发挥超人的力量,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积极的多元评价模式

要用爱的方式,赏识每一位学生,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愿意做这件事并为之努力,从而自身的一些缺点也能够正视并愿意改掉它。侧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摒弃传统单一的考试计分法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法、等级法、进步法、成长记录法、多主体评定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原本因为分数失去自信的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获得自尊,重拾自信。通过多元积极评价,让每个人深信自己具有一定的潜能,只要积极努力就能挖掘出自己的积极力量和无穷潜能。

综上所述,将积极心理品质运用到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让更多的学生在成长中形成和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将来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了解社会,用更多的知识促进他们工作学习,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之将来有能力参加社会的各种竞争和建设。帮助他们快乐,引导他们成功,最终达到幸福的彼岸。

[1]渠慎霞.浅论职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05(20).

[2]李露露.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G

A

1006-0049-(2017)19-0126-02

猜你喜欢
德育课心理品质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