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瀚心
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原则及对策
许瀚心*
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完善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目的是在满足人的现实需要、尊重人、善解人的前提下以人性化的方式开展的教育活动,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发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问题,逐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从而能够为其全面发展成才成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人,人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人,想要达到提高人的道德和境界的目的,就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人的心理接受规律才行,而坚持人本理念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满足引领人、教育人、鞭策人的同时还能尊重人、理解体谅人。想要达到思想政治育人的目的效果,需要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人格价值,用高尚的道德品格感染人、引领人、教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遵循党和国家的科学发展观,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是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进行个人的完善和成长的,在此期间,他们的知识结构、内心成长、人格修养等方面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而在这个关键阶段对大学生们进行向善、向真、向美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便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轻个体价值重社会整体价值为主体导向,如果两者出现冲突就牺牲个体而迎合整体需求,这样的教育方式,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因此,想要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内在需求、个性爱好等,并注意调动大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与受教育者的实际利益、成长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人文关怀就是强调人是社会的主体,尊重人的思想多向性和主观特征,人文关怀作为一种对人高度重视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遵从以下基本原则:
(一)人本化原则
人本化原则指教育者使受教育者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合理的交流、互动,能够科学地得到促进和引导,从而促进全面发展成为道德和情操高尚的人。这要求:首先在确立目标时,不把德育作为手段,而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其次把受教育者纳入主体范围,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入手,进行交流和互动,体现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最后,在德育效果上应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管理、服务、激励和完善的作用,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学习、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感受和体验,促进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发展。
(二)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前提,民主性原则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的首要原则,即坚持民主性的精神、作风和工作方法。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民主观念不断增强,传统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抗拒和反感,教育效果也不尽人意,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来的结论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们更加受用,因此坚持民主性的基本原则,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能够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年级差异、成长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坚持差异性原则应该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承认并接纳受教育者存在差异性,在校大学生因家庭环境、经济情况、年龄差异、成长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层次性。其次,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要求,防止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育方式。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过程中教育者应避免消极对待落后群体和重先进的情况,而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大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得到提高。
(四)情感性原则
情感性原则指教育者投入真挚的情感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过程中,用高尚的情感陶冶和熏陶受教育者,这有利于拉近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距离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遵循情感性原则首先要求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情况通过调研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其次,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投入的情感应该是纯洁的、崇高的、严肃的而非狭隘和无原则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还应该避免个人主观情感和感情用事,才能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以大学生为主体,建立优良的人文环境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既是大学生身心发生剧变的时期又是他们人生社会化的准备阶段,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营造一个优良的精神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避免学生被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用对话的教育方式替代传统的听话方式,尊重学生的尊严和自身价值,鼓励和肯定大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真诚、敞开心扉的交流了解、关心大学生的愿望和价值追求,以其大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合乎他人、社会要求的道德意识和规范行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和接纳多维的思想倾向的同时,通过与大学生进行平等地探讨问题、交流思想使大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中受到引领和启发。这一过程的前提是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运用民主、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多元化的思想得到延伸和引导,使学生的自主独立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运用新媒体等现代信息通讯手段,多渠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利用学生的主体性能力行为,达到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个性发展。当代大学生无论是个人修养、道德水准还是心理素质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具体表现就是学生个体社会化完整程度的不同。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指导下,尊重并接纳大学生在身心、思想、成长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避免“一刀切”,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挖掘每一名学生身上潜在的闪光点,为其创造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引导他们成为符合自身全面发展要求、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尊重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宗旨,在思想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掌握学生的关注点,重视学生的内心需要;生活上用真挚的情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帮助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习上引导和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许瀚心,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西安音乐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19-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