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敏,张保真,杨彩燕,杨 爽*
(1.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2.利津县北宋镇卫生院;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滨州 256600)
沟通能力是指个体与他人进行有效信息沟通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有研究显示,患者除了对护理工作人员有专业技术要求外,还有强烈的沟通愿望,希望从护理人员那里既得到疾病的护理,也得到人文的关怀与服务[1]。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在校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令人担忧,84.6%的学生在公共场合介绍自己时存有恐惧感,51.7%的学生在与陌生人社交时有心理障碍[2]。针对这一问题,教学团队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中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并推广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该模式的内涵、特征、设计、实施及实施中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能为护理沟通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体验式教学即通过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亲身经历与实践,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学习体验获得联动性实践思维,使实践能力得到训练与提升的一种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和学习特点,有目的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亲自去感悟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得到深刻的经验感受。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组织心理学家库伯主张学习不是获得与传递内容,而是在具体实践中获得经验,再将经验转换成知识的过程[2]。体验式学习具有六大特征:第一,重点是个体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知识在过程中的持续是关键;第二,具体体验式是教学方法的基础,在学习者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修正已有的观念;第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处于多个辨证对立的角度,并在不同角度体验中产生冲突,如学习者可以为主动行为者、观察者、参与者和分析者;第四,学习的过程是个体持续而完整的逐步适应世界的过程;第五,体验式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持续地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体验涉及学习者的主观意识,另一方面涉及学习的客观环境,这两种体验形式以复杂的方式相互渗透和联系;第六,体验式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是社会知识与个人知识之间进行相互转换的结果,学习则是主观经验与客观经验之间的转换[3]。
体验式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实践性问题解决而展开。基于这一设计理念,将教学活动分为基础体验、反射观察、抽象概括和主动应用四个阶段来组织实施。
1.自我学习体验。授课前,教师提前2-3周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及思考题通过教学网络平台公布。学生课下预习并思考。课题授课教师以提问为主,围绕预留问题请学生作答,查看其学习情况。在实施过程中,检查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如重点提问、小组混答,鼓励学生通过寻求各方帮助解决问题。在了解了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有侧重有目的的总结讲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增进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2.经典案例重现。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将护患沟通中常见的沟通不良状况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甄别、记录、分析的方法,了解这些视频中所存在的沟通问题。在视频播放前,教师可对故事背景进行简单介绍,并把本次讨论主题提前告知学生,让其带着问题去观看。观看完毕,以小组(一般以5-7人为宜)为单位讨论案例中使用的沟通方法与技巧有哪些?是否存在沟通不良?如何解决沟通不良问题?讨论中教师予以实时辅导,亦可加入到小组讨论中。课后布置小组练习作业:情景模拟练习。小组成员以情景模拟剧的形式对案例中的故事进行叙述,通过运用沟通手段有效化解矛盾,重塑护士良好形象,达到护患间的有效沟通。为了保证活动开展有据可依并为下一步反思讨论做准备,要求小组对情景剧的编排书写脚本。情景剧展示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教师根据案例内容结合小组制定的展示计划(剧情脚本),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此次讨论的目的是对小组提出的沟通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护士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时,哪些技巧可以使谈话更加深入?如何在沟通中更加合理地使用提问、倾听、共情、阐释、安慰、沉默等方法?适当采用称赞、批评、说服、道歉、拒绝等策略是否可以提高沟通效率?怎样应用?面对特殊患者(如愤怒患者、抑郁患者、视力或听力缺陷患者等)可采取哪些特殊的沟通技巧?如果出现沟通失误将如何补救?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做好引导、总结和归纳,针对各个小组的展示发言,进行有针对的评价。鼓励小组间进行比较,取长补短。
以案例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情景模拟展示。教师对小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小组间进行互评。评价中主要针对沟通中应用的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巧,特殊患者的沟通策略等问题,讨论沟通中切实可行且容易掌握的沟通方法。小组展示完毕亦可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尤其是自感不足与改进想法。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情景模拟展示进行反思性总结,对沟通过程中应用的沟通技巧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描述,结合自身感受总结适合不同情境的沟通方案。
以临床实践方式进行学生与患者一对一的沟通。实践前首先让学生了解此次护患沟通的目的、要求及患者一般资料。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患者病历资料,与责任护士沟通的形式完成前期资料的收集。在护患沟通过程中要求学生获得患者以下信息:现病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等。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教师使用评价工具对护生的沟通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主动应用是学生上一个循环学习的结束也是下一个循环学习的开始[4]。体验完成后,学生通过书写实践报告来完成对此次护患沟通的自我评价与总结(反射观察)。教师将教师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再次讨论,对实践体验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并进行概括和总结(抽象概括)。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效果比较,对照组仅进行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学习,结果显示实验组实践沟通能力考核,教师他评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自评教学反馈显示,实验组82.5%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形式有趣,内容丰富、新颖;78.5%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对提高其临床沟通实践能力是有重要帮助的。对照组95%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通俗易懂,上课节奏较慢,老师提供的临床案例丰富有趣,但理论知识较枯燥,影响学习兴趣;88.7%的学生反映自己在实践能力考核后仍无法将所学知识融入临床实践中。
护患沟通教学是一个融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于一体的学习过程,因此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适应了课程学习特点,能够带给学生直观、深刻的学习体验。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在基础体验阶段,学习者仅凭自主学习尚不能完全理解部分理论知识,如共情、阐释、安慰、沉默等定义及在沟通中的应用问题;沟通技巧的分类及使用等。因此,在涉及重要概念理解、方法阐释方面依然需要借助传统教学手段。教师的讲授往往可以起到提示、总结、归纳的作用。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及体验式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方能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往往注重的是学生主观感受,但并不是说体验材料越多,学生获得的体验感受越多。有时在体验中学生会因为阅读速度过快、思考过于仓促而失去了阅读的价值,甚至迷失了方向,混淆了体验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正好充当指引者的角色。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紧抓学习重点、强化学习目的,避免体验式学习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偏离,防止发生教学失真。
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获取经验转化为主观感受的速度是最快的。近80%的学生认为,临床护患沟通过程是令人兴奋的,在这一过程中不同于课堂准备情景模拟练习,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应对患者的种种表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培养沟通能力,也有少量人认为这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但学生均表示愿意进一步体验,通过更多实践得到更加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因此,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应该适当增加临床实践环节所占比例,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取适度的指导,通过不断实践缓解学生沟通压力,提高沟通水平。
[1]程守梅,贺彦凤,刘云波.论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理论依据[J].成人教育,2011(7):43-44.
[2]沈 莹.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护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6:9-10.
[3]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EB/OL].http://www.aacn.nche.edu/education/baccessn.htm,2005-01-17/2008-03-01.
[4]黄 萍,丁丹凤.体验式教学法在ICU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