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蔡海粦
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性思维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
文 / 蔡海粦
我国档案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形成了多分支学科的特色。唯物史观为档案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价值观、社会观。唯物辩证法为档案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有助于发现档案的实践本质和相对独立性。合理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可以推进档案学研究。
档案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上世纪三十年代,吴晗、徐中舒、方苏生等人对明清档案的价值、整理、编目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档案开始成为一门现代学科。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大了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建设。1959年,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同志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性[1]。重实际轻理论是我国档案学研究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由于缺少理论的支撑,很多档案工作都是凭经验办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开拓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另类思维,对于提高我国档案学的理论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也叫做历史唯物主义,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档案学研究的进展中,唯物史观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有着广泛群众基础,马克思哲学体系逐步成为档案学的指导理论;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被档案学研究者充分运用。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我国的档案研究工作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研究人员能够对复杂程序进行梳理,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同时,研究人员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更加深刻地概括档案学的一些内在规律,全面纠正固有的思维方式。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内容及其管理过程。我国的档案主要是由国家统一管理,所以档案学兼具政治性、科学性、社会性等特征[2]。这就需要档案研究者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唯物史观为档案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将唯物史观作为档案学的研究指南,可以有效揭示档案学的本质,进一步明确档案学的研究方向和遵循原则,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导向。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我国档案学研究逐渐形成了科学世界观。从档案学的发展历程看,它主要是记录历史的发展轨迹。通过唯物史观强化档案学的价值观,有利于研究者从价值角度看待档案资料和历史资料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档案学研究的科学世界观。唯物史观作为“社会历史观的一般方法论”,反映的人是活生生的、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人,这符合科学世界观的内涵。同样道理,档案文献所揭示的是真实的历史信息,任何想象出来的事物都不能成为档案。这就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进行理论指导。在合理价值观指导下,档案学的研究交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时间的交流,即档案在历史各阶段中得到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一种是基于空间的交流,即跨越地域进行档案信息传播。
唯物史观的本质是一个物质性的科学世界观,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3]。而社会也是一个物质的世界。档案学研究主要是为社会大众服务,通过唯物史观的指导,有利于研究者形成正确的社会观。档案学研究需要这种基于物质的辩证观点,明确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全面梳理各种社会纽带。档案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通过档案信息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进而有目的地改造这个世界。人们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一般会利用档案记录过程和结果,所以档案是人们认知社会的重要工具。档案学研究主要是通过人们对档案信息的挖掘、利用、发展,形成一定的知识理论。从一定意义上看,档案可以帮助人们体验到已经过去的历史,也能够帮助人们预测未来。但档案学研究要遵循唯物史观,即物质始终是第一性,任何脱离物质、脱离实际的档案都是不科学的。这是遵循科学世界观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档案研究者形成正确社会观的根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4]鉴于我国的国情,档案学研究与人民的支持密切相关,如果能基于实践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档案学理论则能得到顺利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档案学及档案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许多历史档案陆续开放,档案实践工作日益活跃。基于人们对档案信息的实际需求,我国的档案学理论研究开始进入规范化、法制化、标准化阶段。唯物辩证法强调人的物质权利,认为:“人类实践的最高形式是无产阶级实践以‘现实的普遍利益’为立足点,这决不是思辨的虚构。”[5]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指导,档案学研究有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各级档案馆应以务实精神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档案接收时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整理。档案学的理论研究离不开实践。只有在档案学全面发展的情况下,档案事业才能获得更充足的动力。各级档案馆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使档案学理论能够紧密结合实践,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依据。
档案学有一定的逻辑结构,既要展现出档案知识的最大范围,又要理顺内部各环节的关系,有着相对独立性。西方国家的档案学发展较为成熟,具备严谨的内部结构,从归档到内容储存,再到档案保护、传播利用,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我国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衍生出多个分支学科。但当前的档案学理论体系并不完善,各分支学科的内容较为单薄,对于内部各环节的支撑力尚有欠缺。这就需要加强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从中发现档案的相对独立性,使档案学理论研究体系能够在档案相对独立性的支撑下得到完善。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发展,我国有必要发展档案学,借助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指导,制定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计划,明确各分支学科在档案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档案领域,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也给档案学理论的完善带来了新的契机,为突出档案的相对独立性奠定了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6]。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可以进一步推动档案学研究。我国的现代档案学研究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元化发展,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繁荣。但从档案学的发展历程来看,理论创新成果并不多。这就需要充分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档案学研究提供更好的指导。档案学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不但分支学科多种多样,交叉学科也极为丰富。我们要借助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从辩证立场出发,不断开拓档案学实践和认识的新境界,推动档案学的整体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实际上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统一。理性因素包括思维、理智、逻辑等,在认识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非理性因素则是指非理智、非认知的精神因素,包括意志、情感、欲望、幻想、猜测、直觉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在档案学研究的过程中,牵涉到诸多复杂的领域,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等,如果遵循马克思主义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统一机理,则能更好地把握档案本质,使档案学研究进入一个良性发展轨道。例如,研究档案学宏观理论,离不开逻辑推理,只有充分调动多种因素,才能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学术研究通常具有争论性、模糊性、难以协调性,形成统一的观点极为不易,对于档案学理论研究来说同样如此。这就需要运用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持续推动档案学研究工作。档案学揭示了档案内容及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我们在档案学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应坚持“三统一”原则:一是简洁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即档案学理论研究要简单明了,要遵循整体要求,有适当的分类。二是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即档案学理论研究应具备现代创新意识,但不能颠覆历史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各分支学科。三是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即档案学理论研究要经得起实践考验,提高档案学理论的深度。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上述原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和谬误辩证关系原理。
档案是拥有一定价值的历史产物,档案学研究必然涉及到价值理念。运用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有助于推动档案学研究的良性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更好更快发展。在真理面前,档案事业的价值与档案本身的价值是有机统一的。档案价值的发掘程度决定了我国档案学的发展层次,而档案价值的统一程度则决定了我国档案学的发展范围。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强调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方法论的档案学需要更多的外部交流,吸收各相关学科的新鲜养分,持续提高档案的综合价值,最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韩云惠.论曾三同志的城建档案管理思想——纪念曾三同志诞辰110周年[J].档案学研究,2016(4).
[2]郭旭,曲春梅.多元并存:国内档案学范式研究综述[J].山西档案,2017(1).
[3]徐拥军,李晶伟,丁子涵.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之一)——历史学视角[J].山西档案,2017(1).
[4]陈志尚.深化唯物辩证法核心和精髓的认识[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2).
[5]庞立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价值自觉与文明憧憬[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6]马拥军.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J].求是学刊,2017(1).
本文为2016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MYZX201632)。
(责任编辑:虞志坚)
G270;B27
A
1005-9652(2017)05-0036-03
蔡海粦(1962-),男,广东揭东人,广东开放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