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笑
多媒体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罗笑
多媒体因其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成为聋校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最佳媒介之一,借助多媒体,能够促使聋生更有效地掌握课本中的学习内容。凭借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像、色彩、声音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如何更好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
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光影色彩
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学生包括盲、聋、智障(含脑瘫)、肢残和自闭(含语言障碍)等多种类型的对象,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在听力方面存在残疾(缺陷)的聋哑学生。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出现障碍,而听不见或者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1]抽象思维与正常儿童相比也往往达不到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广度与深度。[2]如此一来,聋哑学生学习知识较健全学生更为困难。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原本生硬难懂的学习内容变得活灵活现,不同的光影色彩刺激聋生的视觉神经,加强了聋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多媒体技术对于聋校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使用多媒体并不能直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应该关注如何利用多媒体提升聋生的语文分析理解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和认知辨识能力。此外,如何优化教学格局,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最大程度地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思考。
在多媒体没有被广泛使用之前,聋校中的语文教师要让这些听力欠佳的学生理解课文和学会词语句子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图片、手语和书本是语文课堂平常所能借助的主要学习工具,而多媒体的使用让平面、生硬的词语变成了活泼有趣的动态图片。鲜活、生动的动态图画能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和记忆神经,不仅可以降低课堂教学难度,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听说读写和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这两项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敲门砖。以往的语文教学,教师以平面化、单一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聋生接受知识较为被动,有时甚至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学习的积极性易被挫伤。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让语文课堂成为了一个生机勃勃、乐趣满满的地方。例如在上课时,教师把书本上平面化的知识转换为动态图片或者视频播放给聋生观赏,能使原本沉闷、单一的传统课堂活泼起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将语文教学的格局由原来的形式单一化转变成了形式多样化,一定程度促进了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推进。
学者麦克伯斯特通过研究提出,聋哑学生记忆语言文字材料比较困难,而记忆图形的能力则较强。[3]因为图形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比语言文字等更长远,学生在观看图片时,脑神经受到刺激的程度要高于阅读文字时所受的影响。多媒体在播放视频时有不同的光影,在播放图片时又有不同的色彩,利用这些光影色彩能激发出聋生的学习欲望。
聋生在听力上存在缺陷,与普通孩子相比,也许落后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差别。有研究发现,少数聋生的智力也稍逊于普通学生。但有的教师并不关注这些,他们以为部分聋生的成绩落后仅仅只是因为听力不好或不能表达而已,殊不知智力也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聋生的成绩上不去,自身也非常焦虑,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逐渐挫伤、消退。此时,教师则需要走进聋生的世界,了解其学习、生活及其以外的世界。在课堂上多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课后多与之交流沟通,因材施教、想方设法来关心、教育和帮助他们。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对于聋生尤其重要。多媒体中的光影色彩乐趣的体验能较好地帮助教师激发聋生的学习欲望,让聋生主动、积极地适应不一样的课堂环境。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课文,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制作与主题相关联的视频和图片课件辅助教学。比如,教师事先了解学生流行的事物,将其感兴趣的东西结合课文做成课件,或在课件中加入时下的流行元素,这样,在课堂上展示的时候学生会更乐于更易于接受。多媒体课件中光影色彩的植入不仅能有效地激发聋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感受更多元、更丰富的课堂形式和氛围,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在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更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和胆量,让他们更加大胆、勇敢地敞开心扉、完美表达自我。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口语交际。辨音识字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已然成为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语言文字的学习会让他们觉得枯燥无味,阅读陌生的词语和句子,更易产生厌烦痛苦。而对于聋生来说,单一的学习文字、词语的难度更大。因为聋生对于文字词语的语音很难掌握,在记忆这些词语、句子的时候要花费比健全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在短时间内记忆牢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记忆的饱和(数量自动删减),久而久之也会忘得一干二净。但聋生对于图形的记忆能力远远超过单纯的文本记忆,所以教师应该依靠图像的展示来提高聋生的语文辨音识字能力。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事物,教师可以将其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在课堂上。比如,课文里会出现花草植物,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常见的花草图片展示出来,并在相应的图片旁边配上与之颜色一致的动态艺术字,让聋生更直观、更方便地了解、接收和记忆知识点,在边学边玩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记忆能力,加强记忆周期。在学习与动物有关的词语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形态不一、习性迥异的动物的生活动态图像展示给学生看,以拓展学生词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在动物的图片旁边加上动物叫声、日常动作等链接小视频,让动物词语生动化,从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除了动植物之外,其他词语的学习也可以借鉴此类方式。这样一来,聋生学习词语从数量到质量,都将有质的提升和飞跃。此外,把所学词语的音频和图片放在一起,让聋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听读音,且不停的跟读发音,可以大大提高聋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读辨识能力。
辨音识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久性的过程,教师不可揠苗助长,试图短时间内让聋生迅速提高,而是要在日常教学中用心发现,更好地利用图像对于脑神经的刺激,具体地探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升聋生的辨音识字能力。多媒体中的动态图像比静态图像更易刺激人的感官和记忆神经,对于聋生来说,记忆图像比单独记忆文本简单,记忆一段连续动图比单一图像更加简单。
除此之外,在学习单个字词的时候,还可以把这个字词的起源以图片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记住字词的含义,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多媒体的交互学习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自主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及同学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多媒体的交互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或网上资源,由学习者积极自主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式学习方法。[4]
聋生虽然在听力与表达能力上存在缺陷,但对于视觉的刺激非常敏感,有的聋生甚至优于常人。所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即采用多媒体与书本相结合的动静交互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能使学生更加迅速、积极地接受学习内容,还会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此外,针对部分聋生在语文学习时缺乏定力、意志力薄弱、上课不自觉走神等现象,教师则可将多媒体与电子教辅书结合起来,以丰富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
多媒体教学中的声音可以刺激聋生的想象空间,拓展其想象性思维。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辅书展示所学词语的读音,让聋生不由自主地跟读。对于情境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插入与教学环境相符的音乐,让聋生“听着”美妙的音乐自然地进入到学习环境中,音乐声的出现,可以唤醒聋生残留的听力,刺激聋生对事物的回忆或想象,与学生的思维形成共鸣,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5]多媒体教学的声音与图片结合可以使枯燥单一的语文课堂充满趣味和活力,最大程度地降低聋生学习的难度。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学环境被实际教学条件所限制,多数教师习惯于一板一眼的重复教科书上的知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交互式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教师利用电子课件的生动性,让聋生更加直观明了地增加对课文理解的通特性。真实而有趣的课堂情境更能使聋生的感知能力得到直接、有效的提升,其思维能力更能无限发展。
因为听力缺陷,聋生在获取信息的时候会不自觉把视觉当作主要工具,通过视觉帮助其提取出大脑中与所看见的东西相关的记忆碎片。聋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低,因为他们不像健听学生那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经验,相比之下,聋生的知识经验显得较为匮乏。此外,表达能力的欠缺也使聋生难以将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以语言文字描述出来,造成其逻辑概括性思维低下。正因如此,聋生无法将自己想象出来的事物进行表达,无法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想所感。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可以帮助聋生减少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帮助其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生动具体的图像刺激了聋生的神经,使他们能够快速地将脑海中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记忆提取出来,减少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讲解方式让聋生阅读理解课文,那他们只能干巴巴、艰难地咀嚼零散的字词和长串的句子,“迷迷糊糊”地阅读学习完一篇课文。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阅读文章转化成生动易懂的图片或视频,待聋生观看后,再让其带有目的与问题去阅读文章,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总之,聋校语文教学的探索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目前,多媒体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虽然大大改善了课堂教学,体现出诸多益处,但也暴露出一些仍需改进的问题。作为语文专任教师,应该明白自身责任的重大,不仅要坚持学习、坚持工作、坚持探索,还要在给予聋哑孩子丰富知识的同时,帮助、引导他们在学习与成长道路上提高自信、挖掘潜能,积蓄持久能量,拓展人生的宽度与深度,这才是语文教师最大的收获和最本真的职责所在。
[1]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4]毛霞,陈健.以学生为主体交互式学习方法的初探[J].经济师,2003(8):84.
[5]崔玲玲.聋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 蒋云柯]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湖南省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JK016CZY114);2013-2014年度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重点课题“高职院校‘中国手语’课程‘六化’教学改革研究——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CZJG14A01)
罗笑,女,长沙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手语语文教学。
G762
A
1674-7747(2017)03-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