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调查研究*

2017-01-28 08:48李玉斌邢宏伟姚巧红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年18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问卷样本

李玉斌,邢宏伟,姚巧红,李 爽

(辽宁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081)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调查研究*

李玉斌,邢宏伟,姚巧红,李 爽

(辽宁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081)

研究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不但有助于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而且能为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组织有效培训提供支持。文章借鉴相关文献资料及成果,构建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维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差异性和相关性等分析,分析总结了影响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高校青年教师;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活正在迈向“智慧”时代,很多国家已将智慧教育作为未来信息化教育的新重大战略,培养现代智慧型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及创新型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大学教师。《纲要》指出,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使其能胜任高校信息化教学工作,已是高校青年教师教育培养的当务之急。这也是本文选择研究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原因。

二、概念的界定与分析

目前,对教学设计能力都是以描述性定义来概括的,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认为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再加工,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1]

何克抗教授认为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适合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能力”。[2]

黎加厚教授认为教学设计能力:“就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的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能力”。[3]

然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与传统教学设计能力相比,在教育理论支撑、结构体系、能力内涵、技术影响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4]因此,总结出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包含内容如下:①以网络课程开发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等教育理论为基础,并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②以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整合运用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成为教学设计的辅助工具,并对教学进行优化;③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本研究在综合各位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对教学设计能力提出的要求、EBSTPI颁布的教学设计能力标准,参考何克抗教授指导的论文《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四个维度,认为高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包括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意识和态度,基本知识和技能),高校青年教师的分析能力(学习需求分析能力、学习者分析能力、教学目标分析能力、教学内容分析能力),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设计能力、教学策略设计能力、媒体资源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设计能力、学习评价设计能力),高校青年教师的评价能力(评价自己设计成果的能力、评价学生的能力)。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1.调查问卷结构与构成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参考何克抗教授指导的论文《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四个维度,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相关理论基础上进行问卷的题目设计,并请相关专家对问卷进行检视,设计编制了“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调查问卷”。

本调查问卷共计55道题目。问卷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教师的分析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评价能力。第二部分的题项采用了李克特式衡量方法进行设计,以五分制的形式,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从高到低依次计分为5、4、3、2、1,所得分数越高,表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越强。

2.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40周岁及以下的高校任课青年教师(不包括行政管理、教辅人员)。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44份,回收244份,剔除无效文件,有效问卷233份,问卷的回收率100%,问卷的有效率95.5%。

3.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评估方式来进行分析,使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对调查问卷的第二、三部分进行信度分析,来测量整个问卷量表的信度。测得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Cronbach(1951)的观点,问卷信度Alpha值的评价标准:0<信度系数α<1。信度系数α<=0.35表示低信度,0.35<信度系数α<0.7表示中信度,信度系数α=>0.7表示高信度;一般认为信度系数α在0.5以上为可以进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总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942,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956,问卷各部分的Cronbach's Alpha均大于0.866,说明该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非常理想,可以进行相关的研究。

4.调查问卷效度分析

本调查问卷采用的是因素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前,首先检测题目间是否可以进行因素分析。常用的检验方法是KMO检验和巴特利(Bartlett)球形检验。本问卷的KMO检验和巴特利(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见表2。

本问卷的总量表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本问卷总量表的KMO指标值为0.925,说明本调查问卷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因素分析适切性是极佳的。此外,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分布χ的平方值为(8304.829),(自由度1485)达到了0.05显著水平,可以拒绝虚无假设,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Sig.)p=0.000<0.05,说明数据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总量表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进而可以进行下一步因素分析。

由表3可知本问卷各部分变量的KMO指标值均大于0.860,说明本调查问卷各变量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共同性估计值的高低也可以作为调查问卷分析时筛选题项是否需要保留的指标之一。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共同因素,初始值均为1;若题项间的共同性低于0.20,可考虑将该题项删除。分析数据得所有变量的共同度都在52.1%以上,说明不需要删除题项。

四、调查结果数据统计与分析

在进行本论文的统计分析之前,首先对总体样本变量进行数据检验,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利用SPSS生成Q-Q数据图,见图1,可知数据分布呈现正态分布。

利用SPSS软件对回收有效的233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个人基本信息统计

经过统计分析,被试233名教师中,男教师有84人,女教师有149人;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46.4%(108人),31-35岁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9.2%(68人),36-40岁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4.5%(57人);博士研究生占总样本的24%(56人),硕士研究生占总样本58.8%(137人),本科占总样本15%(35人);教龄在一年以内的占总样本13.7%(32人),教龄在1到5年的占总样本53.2%(124人),教龄在6到10年的占总样本15.9%(37人),教龄在10年以上的占总样本17.2%(40人);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人数最多,占总样本的46.4%(108人),具有“助教职称”的教师人数次之,占总样本的39.5%(92人),两者约占总样本的85.9%(200人),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总样本的12.4%(29人),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总样本的1.7%(4人);具有师范教育经历的人数占总样本53.2%(124人),不具有师范教育经历的人数占总样本46.8%(109人);从教理工科课程的占总样本48.9%(142人),从教文科课程的占总样本33%(77人);教师参加教育技术相关培训3次以上的占总样本41.6%(97人),1到2次的占总样本41.6%(97人),从来没有的占总样本16.7%(39人)。

2.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结构的描述性分析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本文从四个维度对其进行相应的统计描述性分析,获得了每个维度的均值和标准差,其调查结果和分析如表4所示。

从统计分析结果可知:总体高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较强。高校青年教师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和态度,大部分被试高校青年教师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相关能力,但是在制作图表及使用图表等方面以及二次加工能力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学习需求分析能力、学习者分析能力、教学目标分析能力和教学内容分析能力的某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方面仍有部分教师略有不足,在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方面仍需要提升和加强。

五、差异性分析

从被测试高校青年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和学历等四个方面,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各个维度和智慧教育视野下的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应用情况上进行差异性分析。

从教师性别的方差齐性检验(Levene法检验)和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P值均在0.05以上 (显著水平p为0.05),方差都是齐性的,看假设方差相等第一行中的数值作为t检验数据。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各个维度和智慧教育视野下的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应用情况上差异性不显著,说明男女教师能力水平差异不大。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ANOVA)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年龄进行差异性分析,可以看出,五个变量的显著性概率p值>0.05临界点,说明各变量间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各个年龄段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差距不大。

同样依据教龄的不同对被试高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进行单因素分析(ANOVA),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变量间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各个年龄段的被试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差距不大。

在利用单因素方差法对被试高校青年教师按照学历进行分组分析,可从表5中看出,“基本信息素养”变量的整体检验的F值为2.614(p=0.036<0.05),此变量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不同学历的被试教师在“基本信息素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该变量上,“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的均值比“本科”学历的教师的均值高,这说明学历较高的教师在“基本信息素养”变量上的能力水平更高一些。这也许是高学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强,并且愿意尝试研究、实践。

六、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利用SPSS相关分析中的相关系数Pearson来检测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四个维度间的相关性问题。被试高校青年教师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统计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与信息化教学分析能力两个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851(r>0.70),两个能力维度高度相关,并且为正相关,而且显著性(双侧)概率p值<0.01,说明高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分析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比一般教师强;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与信息化教学分析能力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70,能力维度高度相关,且为正相关;基本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分析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相关系数r均在0.4到0.7之间,属于中等程度相关,显著性(双侧)概率p值<0.01,并且为正相关。

七、结论与建议

1.注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从教师的人本因素差异性分析结果可知,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在性别、年龄、教龄和学历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可以将不同年龄、学历、性别等的教师进行合理化的组合,保证高校教师能够互帮互助,由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带动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师共同进步发展。

注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加强建设。要充分调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教师的内因作用,引导教师重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要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只有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改变相应的教学模式,优化相应的教学过程,从而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要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2.在高校层面上,健全机制,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应用能力

高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机房,并且在教师办公室配备计算机,基本上教师具备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办公的条件。有些高校虽然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但是真正投入到教学中的少,究其原因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没有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推动高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相应的激励机制也没制定。提高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水平,需要构建高校层面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因而,高校应该在这三方面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①完善多媒体硬件等设备的配备,引进相关技术人才,帮助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②出台相应政策倡导高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多开展一些信息化教学设计课程比赛等,在整个高校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氛围;③学习和制定相关的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如将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水平纳入到年终评优和评职称中,充分调动高校青年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主动性。

3.在培训层面上,要丰富培训内容,针对性开展相应培训

通过问卷调查高校青年教师参加教育技术相关培训,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参加过教育技术相关培训,16.74%的高校青年教师没有参加过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41.63%的高校青年教师只是参加过1到2次,可见当前高校对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培训覆盖面还不够到位。

由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各维度相关性分析数据可知,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各维度具有显著正向相关性。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分析能力、信息化评价能力一同在培训中加强提高,提高教师自身教学应用意识,有利于教师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且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与分享。

对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应用能力。目前,基本培训方式是专家讲座和统一授课的方式,对教师自身能力差异性欠考虑,这种方式方法不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培训开展前,事先对被培训教师的需求进行相关调查,并编制培训内容,以分组的方式满足不同程度需求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公开课、微课等网络授课形式加入到培训中。丰富培训内容并分层,开展培训形式多样性和评价方式多样化,提升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国电化教育,2005(2):7.

[2]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37-42.

[3]黎家厚.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EB/OL]. http://www.sste.com/download/Peixun/peixun2.ppt. 2007-3.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6-179.

(编辑:鲁利瑞)

G451

A

1673-8454(2017)18-0072-05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我省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14DB223。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问卷样本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规划·样本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青年教师听(看)课技能锤炼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