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霞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论三级联动的多元教学督导体系的构建
王明霞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自教育部启动了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巡回诊断检查后,促使各高校积极探索和建设本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大部分高校随即先后设立了校级和院(系)级教学质量督导组织,即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督导机构。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省(市)—校(院)—院(系)”三级督导联动的多元教学督导体系,将有助于搭建起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沟通桥梁,有助于平滑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对接通道,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省(市)、校(院)、院(系);三级联动 ;教学督导;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持续发酵,其教学质量下降的潜在风险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等院校强化质量意识,建设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是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要在原有分散的质量保障要素的基础之上,通过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改革和强化学校管理系统的质量管理职能,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置于院校管理体系中的首要位置。重视过程监控,将用人单位作为重要的外部主体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构建以院校自我管理为核心、以教育行政部门宏观引导为辅助、以社会广泛参与为补充的省(市)、校(院)、院(系)三级联动的多元教育教学督导体系对高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1 教学督导的内涵
教学督导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相关主体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外延上包括了对高校开展教学督导在内容上包括对教师教育教学的督导(即“督教”)、对教学管理(含教学服务)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督导(即“督管”)、对学生学习的督导(即“督学”)三个方面。督教的范围主要包括教学秩序、课堂教学、教师授课、实践及其他教学环节等方面,督管的范围包括学校办学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等,督学的范围包括学生学习、学风等。
1.2 教学督导的工作理念
督不是监督,是检查、督促,导不是领导,是引导、疏导和局部的指导。教学督导工作不能代替行政管理工作,不应直接干预教学活动主体和管理机构的行为。教学督导工作要找准定位,做到参与而不干预,到位而不越位,引导而不责备,建议而不决策,既不能给督导对象添乱、瞎指挥,也不是为了给管理部门挑毛病,而应努力做学校和院系、老师和学生的好参谋、好帮手,为高教事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2.1 三级督导的内涵
三级督导指的是省(市)级督导、校(院)级督导和院(系)级督导组成的自上而下的督导体系。省(市)级督导负责辖区内高校全方位、前瞻性、引领性、关键性的督导工作,具体应由相对独立的省(市)级教学质量督导机构履行,对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校(院)级督导由各高校自行组建,负责督促、指导校内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对主管校长直接负责。院(系)级督导由各高校二级院系组建,负责检查、督促、指导本院系各项具体教学活动,以期达到所在学校和院系的教学规范、质量要求和发展期望,直接对院长或系主任负责,间接对学校校长负责。[1]
2.2 三级督导的职能划分
省(市)级教学督导是由教育厅(局)高教处下设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督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在高等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有较深造诣并热心高等教育事业的专家组成。高校教学质量督导委员会是咨询机构,其工作职责是结合教育厅(局)工作重点,根据各高校工作计划,在宏观层面对高校进行有选择性的监督、评价、指导,有效监控高校教学质量,辅助政府科学制定教育方针政策。
高校校(院)级的教学督导部门由主管校长直接领导,督导部门成员由在校内享有较高声誉和威望的资深教授、知名学者、教学管理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其工作职责是在中观层次把握学校的教学运行质量,侧重开展全校性教学工作的评估和专项督导工作。督导不仅要督教、督学,而且还要督管,要对各院(系)教学工作开展面上的督导与监测、结合国内外主流教育教学理念准确识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院(系)领导、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与对话,提出问题改进的对策建议,同时协调三级督导工作。
二级学院设置直接受二级学院院长领导的督导组,成员由专家教授(含退休)、同学科的兼职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等组成。此种成员构成具有同学科进行深层次诊断的特点与优势。同时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的教师、专家和管理人员担任教学督导工作,能够确保督导队伍作风优良、业务精干、办事公道,从而有力地保证教学督导工作的顺利实施。督导组只对本单位的教学开展督导工作,负责本单位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调研,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
3.1 三级督导问题
从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经历时间较短,目前尚属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及其有关制度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3.1.1 高校教育教学督导机构设置和职能不明。高校教育教学督导机构在有些高校被设置为行政管理机构,在有些高校则被设置为咨询机构。有些高校教学督导机构附属于教务部门,或是教学督导机构在分管教学的校长的直接领导与教务部门的协助下展开工作。这样的机构设置会导致教务部门既是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又是教学质量监督部门,造成其无法独立、超脱的开展工作。有些学校对教育教学督导的理解有误,经常会叫督导做一些与教育教学督导无关的工作,因此使其很难起到“督教”、“督学”、“督管”的作用。
3.1.2 省(市)督导与校、院督导的关系不清。省(市)教学督导与学校教学督导、学校教学督导与两级学院督导是指导关系还是领导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省(市)教学督导主要“督什么”,学校和两级学院的督导又“督什么”,这些问题的含混不清是制约当前督导工作实效的重要症结所在。有些人把听听课,谈谈话作为教育教学督导的主要工作手段,这就很难真正发挥督导的作用。所以研究省(市)、校(院)、院(系)三级督导组织体系,正确厘清三级督导机构的职责分工,理顺三级督导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3.2 三级督导关系
三级督导的主要职责是分别对政府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及职能部门、院系领导班子起咨询建议、智囊参谋的作用。三级督导相互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业务上,省(市)级督导可以指导校(院)级督导、院(系)级督导,校(院)级督导可以指导院(系)级督导,三级督导之间可以毫无保留地提出意见。
3.2.1 省(市)级督导与学校教学督导的关系。省(市)级督导从外部对高校开展督促指导工作,省(市)级督导与学校教学督导外促内动,相互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省(市)级督导要结合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校实情,深入调研和分析,提出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指导性的办学论断和政策建议;对影响和制约高校办学质量的疑难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和检查督促,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和参谋意见。校(院)级督导对发现的先进典型和重大问题、普遍性问题,应及时向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反馈,扩大先进典型的推广应用或问题的调研范围,提出解决方案供政府决策参考。
3.2.2 校(院)级督导与院(系)级督导的关系。院系的教学督导与校级教学督导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而是建立在平等地位基础之上的分工协作关系。他们之间应经常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对改进教学工作中经常性问题的举措交换意见, 使全校的教学督导人员上下熟悉、不断提高各自的业务水平, 使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发挥更好的作用。
3.2.3 省(市)、校(院)、院(系)三级督导相互间关系。省(市)、校(院)、院(系)三级督导是督导与被督导及指导的关系。教学督导人员一般熟知教育规律并具有一定的教学工作经验,对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因此教学督导员能凭借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地发现督导对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抓住问题的实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教学督导工作包括督促与指导,在两者之间更重要的还是后者。能否给督导对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指导,这是评判督导工作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联动工作机制是指在工作中两个及以上系统彼此关联、相互产生能动影响的一套方法制度。 高校的教学管理是复杂的工作系统, 呈现着多学科、多专业、多环节、多层面的特质, 因而它的管理也相应的要求多元化。“省(市)—校—院(系)”三级督导联动机制,第一是省(市)、校、院(系)三级督导之间的联动;第二是各级督导与督导对象和对口负责机构的直接联动和交叉间接联动,涵盖了学校内部督导与学校外部督导的联动;第三是督导工作本身与政策保障之间的联动。
“多元”一是指实施主体多元,教学督导队伍是一个以校内专家为主、校外专家为辅,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队伍;二是指督导内容多元,督导工作既有对教师教学各个环节的督促、检查,也有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督促、检查,还有对教学管理的督促、检查;三是指督导的手段多元,根据督导内容的不同,可灵活采用
听课、评教、专项教学检查等多元化手段。
4.1 三级督导联动工作机制在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优势
4.1.1 宏观与微观的问题诊断全面科学。三级督导联动工作机制,不仅可以弥补不同层级督导的认知局限,同时在审视问题宏观与微观结合更加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具科学、操作性。
4.1.2 外促内动加快诊改步伐。“校—系”两级督导属于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督导机构,而省(市)级督导机构从外部对高校开展督促指导工作,外促内动,内外联动,从而加快问题诊断和改进的步伐。
4.1.3 分享亮点,突显共性,提供决策参考。三级督导联动工作机制,较快地了解各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各校的优秀经验及时进行交流学习。这不仅有利于高校之间相互借鉴和启发,还有利于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4. 2 建立三级联动的多元教学督导体系
4.2.1 上下结合,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督导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快健全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机制,推动高校建立起有特色的办学定位、办学模式、专业建设体系、课程开发体系、师资培养体系等,形成省(市)、校(院)、两级学院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督导体系,以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4.2.2 内外结合,构建社会参与的教育教学督导体系。高校的质量工程必须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结合的严密工作机制。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学校、学院(系部)、系(专业教研室)组成的教学管理体系和由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学院(系部)教学督导小组、学生三级构成的监控体系组成。督导队伍建设也需要学校和社会一起参与,外部监控体系是由政府、行业、社会公众、媒体、用人单位、第三方认证等院校外主体构成。
4.2.3 软硬结合,构建质量保障的教育教学督导体系。督导意见、建议对改进工作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但是督导意见的柔性化总是面临着执行不力的潜在威胁。督导工作需要与刚性的政策制度相结合,才能更利于达成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3]因此,加强督导工作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和规章制度建设,三级督导与相应的行政管理政策之间合理联动是关键。
构建省(市)、校(院)、院(系)三级联动多元的督导体系,能够有效推进督导工作机制,加快教学诊断工作反馈,对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搭建较好上下衔接的沟通桥梁。
[1]陈文贵,梁福成,穆树发.高等教育质量督导“省—校—系”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初探[J]职业与教育,2012第12期.
[2]朱继洲.高等学校教学督导的作用和定位[J].江苏高教,2005年第1期.
[3]王明霞.基于社会参与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和完善[J].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编辑 马海超)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level-combined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WANG Mingxia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Ningbo 315100, China)
The teaching work level evaluation and diagnosis examin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launch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onsequently, most universities have established the supervision group or commissions at both the school-based and department-based levels, which is called the university-based internal teaching quality supervision mechanism.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pervision orga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supervision mechanism, which are called the three-level-combined system, the province-based, school-based and department-based levels, will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internal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and the external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and promote smoothing the connection channel between the macro level and the micro level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Thus this will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province-based, school-based and department-based levels; the three-level-combined system;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2017-04-01
本文为宁波市教育局2012年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号165)。
王明霞(1966-),女。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原宁波大学职教学院)教授,校质管办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G610
B
1672-0601(2017)05-0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