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妍妍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调查分析
张妍妍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现代学徒制的办学模式已经逐渐深入,各高职学院也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着深度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但改革的效果仍需各高职院校客观评判。加强对自身问题的诊断,实施有效的自我诊断方法,了解各方面的需求,直视弱点,进一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促进现代学徒制的进一步发展。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质量评价
近年来,我国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而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是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职业经验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加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水平,就要从提高其教育教学监控和评价水平入手。为此,加强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推动高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创新发展,积极探寻有效的方式方法尤为重要。通过对各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育工作者、教学督导专家以及在校高职生开展调查研究,获取详实、有效的第一手数据材料,分析现代学徒制实施背景下高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和研究有效的对策。
1.1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为使调查更具有代表性并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本研究分别针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教学督导专家和在校高职学生为对象开展不同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网络问卷”开展,另外有一部分采用纸制问卷开展调查、专家采用访谈开展调查。三份调查共有253名师生参与,其中以辽宁省内高职院校为主,同时涉及到吉林、天津、黑龙江、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市),范围涵盖10余所高职院校。其中,针对高职生的问卷参与调查195人,有效问卷174份,有效回收率89%;针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问卷参与调查52人,有效问卷51份,有效回收率98%;针对督导专家的问卷参与调查6人,有效问卷5份,有效回收率83%。
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三份问卷所有问题的设置均符合有关问卷制作的一般原则和语言规范要求。问卷制作过程得到了指导教师和多位同事的帮助,并邀请了多名教师对问卷做了试验,以确保所给的问题能够被明确的予以回答。
针对高职学生的调查主要调查高职生对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理解、学习效果评价及学生评课的现状。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专家的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是如何实施和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针对高职院校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教师在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中的“有效课堂”认证。
1.3 调查研究资料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对于数据的处理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两种方法相互证实,互为补充。在数据分析和统计方面采用了较为简单直观的百分比形式呈现。
2.1 学生对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此次调查中83.19%的受访学生觉得通过项目化教学及边学边做的形式授课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感觉,但也有13.61%的学生认为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授课效果不如传统授课形式效果好,主要问题集中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边学边做等过程中,容易造成课题纪律混乱, 如玩手机、打闹、讲话、吃东西等问题,还有3.2%的学生认为怎么上课都一样。以上数据说明学生充分认可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方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有待提高,应该引起各高职学院的重视。
2.2 学生对评课、评教方面的评价
被调查的高职学生100%都参与过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活动,有94.12 %的学生曾参加过对老师教学质量的网上打分形式的评价、有11.76%的学生参与过对老师教学质量的座谈形式的评价,还有57.14%的学生参与过对老师教学质量问卷形式的评价,从评价内容上基本上都是对教师授课过程的评价,而对于课程质量的评价,如:课程内容开发设计的质量、实验实训部分的设计质量等方面的评价基本上没有。由此可见,在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过程中,从评价指标上看还不够全面,有待深入挖掘。
2.3 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期望方面
在调查中课题组意外的发现64.71%的高职学生认为授课教师的衣着和外表是影响其授课质量的因素之一;有49.02%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师能否给予学生关心和个性化的指导对于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影响很大、78.43%的学生希望通过增加实训课时来提高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以上数据说明高职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期望不仅仅停留在职业技能和知识点的传授方面,他们更注重直观的感觉、看重课程的实用性和老师对其心灵上的理解、支持与帮助。以上数据说明在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工作中,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需求一直被忽视,从学生需求角度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工作还有待改进。
在参与调查的督导专家中100%的受访专家所在学院都在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工作,其中33.33%的学院正处在质量评价工作的初级阶段,50%的学院已经进入评价体系的完善与调整期,还有16.67%的学院正在推进深入的教学质量认证工作。各高职学院都是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摸石头过河”,各干各的,“每家一本小九九”,至于现行的评价体系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还有待观察,各高职院校之间的毫无保留的交流、学习比较欠缺。由此可见, 高职院校没有形成成熟有效的可提供推广借鉴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从各学院督导专家的调研中发现,对于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的评价更重视岗位工作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突出学生实践过程的考核、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从以上几方面来看各高职学院基本上能够完成课程效果的评价。但问题更多的体现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手段传统、评价过程中企业参与度不高、评价标准与职业标准偏离、评价结果认可度不高等方面。
这也表明年龄与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之间存在的联系,年轻人的学历层次更高,理论基础扎实,更乐于接受和尝试新的授课方式。但其实践经验往往比较薄弱,参与调查的老师中具有两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的9.80%,这也表明年龄与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之间存在的联系,年轻人的学历层次更高,理论基础扎实,更乐于接受和尝试新的授课方式。但其实践经验往往比较薄弱,参与调查的老师中具有两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的9.80%,在相关企业担任实际职务的5.88%,具有相关的国家注册职业资格证书的4%。这说明年轻教师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欠缺。容易在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的时候存在诸如:项目、任务的设计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脱钩,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因此,提高年轻教师的企业实践技能是保证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的关键。
5.1 课程质量评价的针对性不强,对于课堂效果的评价不到位
我省各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质量考察时,对于各个专业和各门课程具体特点的结合度不够;对于出现的问题缺乏自我监控和诊断的能力,有效的评价较少。高职院校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方面都缺乏规范性和针对性。甚至不知道应该以怎样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教学质量和成果。现行的教学评价标准恰恰和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区别不大,根本没有突出高职院校职业性和技术性的特点,针对性不强。这便使得目前的教学评价结果失去其本应该具有的参考意义,对于高职院校自我诊断的作用不大。
5.2 评价结果的被认可程度不高、利用率不高
目前在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往往完全由高职院校内部进行,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没有参考和吸收同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经验和意见。使得用人单位和行业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水平没有一个具体的认知,其评价结果自然社会认知度不高。另外校内的评价结果人为因素影响巨大,学生方面的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片面化和不确定性的问题。教师方面的其想法与意见往往在评价中被忽视,导致一线教师对评价结果认可度不高。
5.3 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的角度过于单一,缺乏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去评价
调研组在研究中发现 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工作本身更多的反映学院、督导部门和相关专家的主观意识,较少考虑到“以学生为本”的评价理念,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对于学生和企业的需求项设置明显不足。
综述所述,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存在教学质量评价的观念较为陈旧、教学质量评价往往流于形式、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针对性不强、评价过程不公开、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人员职业素养不能满足专业课程评价需求、评价过程企业参与度低导致课程评价标准与企业需求和职业标准之间对接困难等问题。
6.1 应实施面对全体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师的“有效课堂”认证,通过认证活动,找出结症,解决问题
6.1.1 有效的内容
课程实施前应该对教师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造质量的有效认证,考核、评价课程的内容是否是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改造。
推荐的认证标准:有效的课程内容包括有效的目标和支撑目标的理念。项目课程是以“教学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素质;“项目”是以源自于岗位工作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的实际案例为基础,将实际案例经过教学性的改造转变为适合教学用的“教学项目”,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项目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于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进行改革,首先应该对于课程体系进行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改造,然后才是对一门课程的改革。
6.1.2 有效的传递方法和过程
有效的传递方法和过程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对教师进行包括有效的载体、有效的实施条件和有效的教法和学法的有效认证。考核、评价教师掌握和传授职业技能、利用实训资源和掌控课堂节奏的能力。
有效课堂认证要求教师:认真做好调研、认真分析岗位与能力、认真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认真做好课程定位、认真实施、认真总结和完善。
6.2 做好教学质量评价的后续工作
为了保证教学评价能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对教师是否根据其获得的评价对课程加以改进做出跟踪调查和监督,并将其结果纳入整个评价体系中来,以确保教师能够按照教学评价的建议做出相应的改进,并根据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和每学期或学年教学质量改善程度的动态对比,对教师进行奖励,甚至作为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以此激发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6.3 引入第三方评价制度
建议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机构(中介),实现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的标准化、专业化、公平化以及评价结果的科学化、客观化。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机构由教育主管部门、企业专家、学院督导等多方参与,实行市场化运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评价方式多样、评价方法高效、科学、客观、灵活、评价结果面向社会公开、受社会和教育部门认可。评价结果可计入学院网络评估数据平台,为各高职院校进行自身的教学质量诊断提供依据,也为学生和学生家长选择理想的学院提供参考。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介入,建立从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设计、授课过程、课堂效果、企业认可度、毕业生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全方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6.4 提高高职院校自我问题诊断能力,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的监控制度
SERVQUAL模型可以从不同的需求角度对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诊断。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可能同时面临着许多需要改进之处,但由于问题复杂,一时不知从何入手。通过将SERVQUAL模型引入高职教学实践,以此诊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的逐步深入,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在不断深入。边学边做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地点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变化,而这些变化与发展决定着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深入研究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创新与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1]王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 (3) :116-118.
[2]何应林,顾建军.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学生需要及其满足[J].现代教育管理,2015,(4 ):81-85.
[3]Paula Y. K. & Paul W. K. Quality indic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comparing Hong Kong and China’s students [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1999,14(1/2):20-27.
[4]汪明.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我国职业教育文应对[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97-102.
(编辑 马海超)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ZHANG Yanyan
(Liaoning Urba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122, China)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mode has been gradually deepened,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ke curriculum reform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depth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But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ill need objective evaluation. Strengthen the diagnosis of their own problems, implement effective self-diagnosis method, understand aspects of demands, face weaknesses, and further develop targeted corr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quality evaluation
2017-03-26
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立项课题《职业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ZJX2016JT21YB)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妍妍(1980- ),女。辽宁省长海县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改革、房屋设备管理、房地产投资方面的研究。
G712
B
1672-0601(2017)05-0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