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助力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017-01-28 07:36孔祥富
职教通讯 2017年34期
关键词:助力个性化中职

孔祥富

黄炎培先生早在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建之初,就把“谋个性之发展”[1]作为职业教育四大目的之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中职教育的应然选择。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差异诊断困难、个性化教学工作量大、个性化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等因素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机制难以落实与推广,而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可有效克服上述困难,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以信息化助力学生差异分析系统化

理清中职学生的差异是差异教学有效开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而传统的手段与方法,耗时、费力、低效,往往是愿望不错,实施困难,以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差异分析系统化。

(一)以信息化助力起点差异分析

(二)以信息化助力过程差异分析

建立学生自适应学习平台与测评系统[3],适时掌握学生过程相关数据,分析蕴含其中的差异。学校围绕文化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程,与相关网络公司合作开发建立具有职教自身特点,满足差异化学习要求的差异化学习平台与诊断系统。通过建立文化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数据库,以及大量的网络在线学习、练习与考试系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在系统中一目了然。便于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过程的差异数据,并开展有针对性分析、处理;便于学生自我诊断、自我查漏补缺、自我修改完善、自我总结提高;便于家长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并开展有针对性地帮助、辅导。

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信息化平台系统,将中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数据记录在学生成长数据库中,便于学生了解、总结、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便于班主任、任课教师了解学生成长过程。利用数据分析、挖掘工具,对中职学生成长记录中的学习成绩数据库、行为记录数据库、奖励处罚数据库等进行分析处理,了解学生成长过程的差异。

(三)以信息化助力评价差异分析

建立多元评价系统,全面系统评价学生,视差异为资源。(1)学生自评系统:学生进入自己的成长记录空间,完善相关基本信息、家庭背景、兴趣特征、学习偏好、个性优势及特长,记录学习感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对未来发展设想与展望;(2)学生互评系统: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间有效开展互评,实现同学之间的分享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我、分析自我、规划自我、激励自我;(3)教师评价系统:教师既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完整记录,包括随堂练习、同步作业等练习性测评和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试成绩,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关评价记录。并注意与学生及时交流、沟通;(4)企业评价系统:围绕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职业实践活动完成与职业素养提升,完善指导师傅与企业的过程性评价记录。

二、以信息化助力学生多元选择科学化

为学生创设多元选择的空间是差异教学的本义,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关键,而传统手段与方法同样面临工作量大,操作与实施困难等问题,制约着学生多元选择的空间,而信息化技术平台可有效实现专业选择多元化,课程选择多样化,课程难度系数自主化。

(一)专业选择多元化

“中等教育应进一步面向外部世界,并应使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文化程度和在校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4]以学生起点差异为基础,建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专业选择转换机制,给学生有广泛选择的机会。

1.利用互联网+平台,使专业选择向前延伸。职业学校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广泛宣传介绍各专业情况、发展前景及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指导学生进校前了解专业方向,初步确立专业意向,而不至于因职业启蒙教育缺失,导致学生职业意识缺乏,专业选择盲目的现象。

2.利用互联网+平台,使专业选择适时可控。学校通过建立专业填报系统,让学生、家长及学校及时了解专业招生数与学生报名数的适时数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确定或调整专业方向,

遥想当年王、朱、查观此画,与智朴结交,潜心佛境,聆听梵音,对于被烦杂事务缠身的世人是何等自在。 着眼于最后一句,晚节落英,实有暗指智朴晚节依在。

3.利用信息平台,使专业转换向后拓展。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特长及专业特点等大数据分析,允许学生中途转换专业,或选修第二专业以满足学生多重选择及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选择多样化

1.课程选择自动化。“在中等教育阶段使课程结构多样化,进一步重视教学内容和为职业生活做准备,这些都应是任何改革追求的目标”。[4]中职学校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就业或对口升学),在课程上体现多样性、灵活性和选择性。每一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规定有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设置广泛的选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组合,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为此,需要建成网上自主选课和动态管理系统,学生和家长可以随时随地远程登陆学校选课系统,全面了解课学校选修课程简介及课程开设情况后进行自主选课;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选课系统了解学生对自己开设课程的选课情况,针对学生的需要,不断完善并更新选修课程。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通过该系统对课程和任课教师进行在线多维度评价,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加强对课程的过程管理,根据课程等级评价制度,奖励学生喜爱的精品课程,淘汰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保障高质量选修课程对学生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形成自身优势、增强竞争力创造条件,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留有接口。

2.选修课程在线化。对于选修课程,可以通过混合式学习——教师引领学生开展网上学习、咨询、讨论,在此基础上,给与必要的课堂教学与讨论结合,并通过网上在线考试与现场考试相结合方式完成选修课程的考核,大大提升选修课程的开设范围与开设效率。

(三)内容难度系数选择自主化

“最有效的学习往往发生在教师所提供的任务结构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对学生技能发展水平的诊断以及提出恰当的任务有密切联系。”[5]中职学校通过自适应课程系统建设,在每一学科内,建立差异化教学要求,给学生自主化选择。差异化教学要求的编制实行从低到高的原则,即先研究适合低水平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然后随着学生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与扩充,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并通过学分制的实施来体现这种目标差异。

三、以信息化助力学生学习路径个性化

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差异教学,助力个性发展,在传统手段与方法,往往受制于教师的精力、时间与学习路径单一,实施较为困难,效果也十分有限,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有资料显示,美国推出一个比较有智慧技术含量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可以生成27亿条个性化学习路径。信息化有效实现学生学习路径个性化。

(一)异化学习

中职学校通过自适应课程系统的资源库建设,建立差异化学习系统。系统课程,由学习视频、学生学案、习题练习与测试等组成,按照正反馈思维、游戏化机制来设计。学生不断接受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成功激励,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学生还可以通过该系统查看其他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从而达到竞争学习的目的。做错的题目,系统会自动编入错题集,学生能随时查看,老师也可以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辅导,让优等生有挑战,让后进生补差距,让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学习状况了如指掌,实现以不同的学习路径,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位学生学有进步。

(二)网络化学习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和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养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服务的良好习惯;要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实践经历记录的网络学习空间呈现;依托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教学模式。[6]使学习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物理限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更好地互动、交流。

(三)反转型学习

改革传统课堂学习形式,教师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将学习内容的微视频课前发给学生学习、讨论,而让课堂沟通和探讨成为主要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及参与程度,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可以更多地关注弱势学生群体的学习状况,并开展有针对性辅导。

(四)协作探究型学习

以课程为单位,建立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学习任务、项目或问题等,广泛开展合作、讨论、交流,围绕学习中的问题,探讨解决的路径,交流学习心得,学生间互助互补,同学间的差异也变成了相互学习的资源。

四、以信息化助力活动课程系列化

中职学校的活动课程,对于张扬学生个性,展示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作用明显。而传统手段与方法往往使得学生被动接受与参与活动课程,针对性、主动性及深度与广度都不够,效果大大折扣,信息化平台,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一)助力各类兴趣小组与社团建设

通过建立兴趣小组网络平台,使兴趣小组与社团建设更具广泛性、自主性、便捷性、层次性等优势,助力学校各类兴趣小组与社团建设,助力学生特长展示与综合能力提升。

以网络平台报名为基础,使兴趣小组与社团组建更具广泛性,可以不受专业、年级、班级及基础的限制与束缚,使兴趣小组与社团组建更具广泛性,人人有机会,个个能参与;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来选择,避免传统方式上的班主任与任课老师选拔与指定,学生更具自主性;借助网络平台,兴趣小组的学习、交流、探讨会更便捷,实体活动还可结合虚拟仿真软件或虚拟生产场景相关资源开展,使各类学习、活动、交流与探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具便捷性;通过兴趣小组与社团的网络学习、交流、活动及考核平台,有效收集相关数据,开展相关考核,发现每位学生的特长及深入程度,凸显层次性;在信息化平台为基础的兴趣小组与社团,对相关内容学习与活动的探究性将进一步深化,兴趣小组与社团在数字技术与感兴趣领域知识整合探究上更容易迸发创新火花与催生出创新成果,使兴趣小组与社团建设更具深入性。

(二)助力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活动网络平台,使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新的载体,大大拓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空间,助力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创新、创业活动网络平台可使创新、创业教育做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线上教育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空间,扩大了影响力,线下教育,巩固了线上教育的成果,提高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与有效性;创新、创业活动网络平台,可使有关创新、创业学生专业社团建设更具广泛性与专业性,通过网络平台的选拔,使有兴趣的同学都有机会参与,使有能力的同学都能达到体现;创新、创业活动网络平台可以使创新、创业活动机制,更科学、更完善,通过网络交流,可以群策群力,完善相关活动机制,使创新、创业活动科学、有效发展;创新、创业活动网络平台可以使创新、创业活动吸引、吸收更多优秀、高端指导专家的参与,通过远程指导、交流,让更多的高端专门人才参与其中,提高创新、创业活动层次与效果。

五、以信息化助力职业指导人本化

中职教育的职业指导常常是通过职业指导课程来落实,往往是共性有余,针对性不足,以学生成长的大数据为基础,“导航”学生成长,助力学生学技终身,体现职业指导的人本化。

(一)助力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1.助力把握职业发展大趋势。《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教材与技术的深度结合。开展人才需求、就业预警和专业调整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增强职业教育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针对性与支撑产业发展的吻合度。[7]学校通过信息化平台,让教师、学生了解相关行业、专业、职业发展的大趋势。

2.助力职业发展指导个性化。大数据“导航”学生成长,“预测”学生未来发展趋势,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下,中职学校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完善每位学生成长信息化系统的大数据,研究蕴含其中的关联性,为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提供更加客观、科学、准确的数据、技术和模型支撑,可以有效预测学生就业行为趋势,为每位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服务。

(二)助力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

以信息化手段构建职业情景,广泛深入开展模拟职业场景训练,熟悉岗位、职业流程,掌握岗位、职业的关键、核心技能,增强学生岗位、职业的适应能力、纠错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增强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三)助力学生职业发展的跟踪服务

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以“为工作和生活培养技能”为主题,提出职业教育是全民教育,更是“学技终身”的教育。[8]一方面,学校以微信、微博、BBS等,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或就业创业服务网站等构建学生职业发展咨询平台,完善职业跟踪服务;另一方面,构建以专业—课程—资源为主链条,视频、幕课、微课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教育云”,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高持续发展能力服务。

从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1999年4月汉城)首次提出“全民职业教育(TVE for all)”,到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12年5月上海)提出职业教育是全民教育,更是“学技终身”的教育,面向人人的大职教是职教发展的必然趋势,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中职教育应然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一人本化教学机制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目标就在前方,只需持之以恒。

[1]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三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216.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0-07-29].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3]皮健.大数据下中职学生成长记录信息化平台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5):13.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1,119.

[5](美)卡罗尔·安·汤姆利桑.差异教学的学校领导管理[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5:28.

[6]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EB/OL].[2016-06-07].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 0622_269367.html.

[7]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3-30].http://www.edu.cn/html/info/10plan/ghfb.shtml.

[8]赵婀娜,贾娜.从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看中国职教观念的突破[N].人民日报,2012-5-25(18).

猜你喜欢
助力个性化中职
助力成功七件事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