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兰
(德阳日报社,四川德阳618000)
以服务为宗旨以本土为特色
——地市级党报教育新闻行业化发展之路初探
□杨晓兰
(德阳日报社,四川德阳618000)
进入自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纸媒都受到有力的冲击,个别市场化运作的纸媒已停刊,尚在生存的大多举步维艰,都在图谋转型。党报虽然每年的发行有行政支撑,财政亦会或多或少给予补贴,但生存空间已大幅受限。新媒体的有力竞争,经济因素的影响,党报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少论调甚至认为若干年后纸媒将彻底消失。面临生死困局,地市党报作何选择?是如国家、省级大报一样,抱紧财政的大腿不放,还是争取支持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笔者认为,要想生存,且有所发展,地市党报必须要走出自己的路子,与大报,与新媒体差异化发展。从本地入手,从小处着眼,走行业化发展的路子。以教育新闻为例,教育与民生息息相关,且又极具地方特色,无疑可作为地市党报突破的一个口子,改变传统的教育新闻模式,精准定位本土教育市场,推出各类教育服务及产品,实现新闻与经营双赢,为发展趟出一条生存之路!
以位处西部的四川德阳日报社为例,德阳与四川省会城市成都仅40公里车程,受其影响巨大,国家及省级媒体图谋扩大版图,首选目标即是德阳,成德绵版块、德阳频道纷纷推出。而作为德阳市委、市政府想要对接省会城市的发展,也十分乐意与其合作,这就使德阳本地媒体的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以行政手段保住了《德阳日报》的发行数量,但《德阳晚报》发行、广告收入下滑,且由于新媒体传播手段的直达性,地市一级的网站根本无法与各门户网站相提并论,加之地市一级的新闻管控,受限严重。新媒体商业运作,也早已是红海。要想发展,地市党报只有另辟蹊径。让新闻宣传走行业化运作,不失为一条可探索之路。《德阳日报》办有一张教育周刊,在新媒体冲击之下,教育周刊的发行未受到影响,究其原因,教育的行业特殊性使然。教育不像其它行业,来自外地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即使有外地学校的生源争夺,都会在明里暗里受到主管部门的保护。因此,为本地教育行业服务的教育周刊读者群体一直较为稳定,这使得教育新闻走行业化发展之路有良好的基础。
地市党报,先天与国家、省级党报相比劣势明显。首先,财政支持的力度较小,除个别地市党报财政拨款足够支撑运作外,大多数地市党报都需要自谋生路。其次,地市党报国际、国内新闻都有涉足,求大求全的新闻报道势必远远落后于大报。另外,由于观念的问题,地市党报在新闻报道上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约束较多,即使创办的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也无法有更多的自主权。因此,要想有所发展,地市党报需更新观念,切勿再求大求全,或者亦步亦趋,步步落后。
转变新闻宣传为资讯服务观念。先天不足决定了地市党报在新闻竞争中处于下风。那么,就应改变观念,从小处入手,从本地着眼,以服务为宗旨,用本土新闻资讯为老百姓服务,以此寻求生存之道。
当今地市报都在谈媒体融合,可媒体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聚拢。仍以教育为例,报社几大平台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各平台各自为阵,甚至相互制约,既扰乱市场,同时内耗严重。真正要走行业发展之路,就当聚合各平台的力量,改变教育新闻宣传为教育事业开发,建立从采、编、产品设计、营销为一体,融合传统纸媒与新媒体手段的新型平台。采取行业化运作,以新闻牵头与主管部门有效合作,以各类教育产品寻求市场商机。这一平台既是教育新闻的报道者,也是教育服务的提供商,更是教育产品的开发商!
教育系统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但也是一个资源庞大的系统。要打造教育平台,首先要取得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这一点,地市党报相比大报和新媒体就有了先天的优势。大报顾及面广,无法单独在一地市一行业专设平台。而新媒体由于中小学生的特性,又无法深入学校。而且当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不愿生源流失,在某种程度上也愿意与本地媒体合作。这就给地市党报留出了一定的空间。
取得主管部门的支持是基础,营造百姓自己的本土教育平台是关键。一个学生背后是一个家庭,一个老师影响的是一个班级,一定要把老师学生作为平台的主人,让他们有归属感,才会对平台产生认同。以教育周刊的小学生版块为例,仅仅是学生作文一个途径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家长关注这张报纸。而与当地教科所深度合作,也是地市党报教育平台发展的一大利器。除了高考以外,小升初、中考的指挥棒都还在本地教育部门的手中。虽然现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升学依然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与教科所合作,升学政策、考前复习指南、课业辅导等都是平台第一时间可获得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正是百姓最需要的东西,可有力地提升平台的服务性。
教育行业化发展最终目的是盈利。教育平台吸附的广大师生与家长,市场潜力巨大。倘若能为他们提供服务及所需教育产品,不愁没有生存空间。如,初中及小学生小记者队伍建设,以小记者队伍为基石,即可开发旅游、拓展、读书等诸多活动;而对每年高考家长头疼不已的志愿填报,也可针对性地提供专业的填报志愿等服务。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学生的发展也不仅限于中高考这一条路子。那么,教育平台也可借助地市党报的公信力和自身的力量,提供各类针对学生的特色服务。还可创办培训学校,开展各类培训,多元发展,多条腿走路。
教育行业发展,仅仅是地市党报的行业发展路径之一。还有一些行业,如医疗卫生等也可借鉴这样的做法。这样,地市党报可有效避开大报锋芒,也能与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差异化发展,不用求大求全,但求小而活。但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地市党报也势必面临一些政策上的“擦边球”,这就要求新闻主管部门更多放手,党委政府更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这样,地市党报在财政扶持之外也能生存下去,走出地市报自己的特色之路!
(编辑: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