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报纸传播力
——《京江晚报》专副刊的实践探索

2017-01-28 06:20何菁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3期

□何菁

(京江晚报,江苏镇江212000)

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报纸传播力
——《京江晚报》专副刊的实践探索

□何菁

(京江晚报,江苏镇江212000)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课题。

文化自信,是报纸副刊的责任所在。报纸副刊要在历史和人文价值的张扬中传递文化的力量。

近年来,江苏《京江晚报》专副刊通过走基层讲述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的策划弘扬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用中国故事传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践行文化自信中提升了报纸的传播力。

走基层,讲述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地方报纸的副刊,是承载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有责任着眼于独有的文化符号,站在当代思维的高度,深度挖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历程。

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这座城市的根脉。作为一个具有三千多年文明史,两千五百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有着非常深厚的沉淀与累积。

《文物保护法》颁布三十周年,镇江市有25处文保单位新晋升为省级文保单位。《京江晚报》专副刊的《名城》版推出了为期一年的大型探访式系列报道,通过走基层,尝试找到最新的视角对文化遗产作更深入的挖掘。

25个省级文保单位被重新整合,分为遗址篇、古墓篇、江南石拱桥篇、宗教建筑篇、公共建筑篇、旧址篇、名人故居篇、纪念物篇八个篇章。

亮点完全从鲜活的“探访”中来。无论是寒风冷雨,还是烈日曝晒,亦无论人迹罕至、偏远不便,我们都坚持每一处都到现场,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找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回音。

精彩的呈现,来自记者脚下的泥土。

《保护城市根脉,留住镇江历史》大型探访式报道,因其鲜活与厚重,在镇江市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反响,他们收藏名城版,向编辑部咨询并按文索骥地去探访。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六朝古都镇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像富饶的矿藏,经过深入挖掘和筛选后,读者从副刊的文化报道中受到感染和启发,得到了激励和满足。

重策划,弘扬催人奋进的革命文化

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那些富有时代特征、催人奋进的革命文化充满了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

为纪念建党90周年,《京江晚报》专副刊进行了“再走抗日路,重温胜利情”的重大主题策划:通过系列报道引发热点和关注,促成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的修缮保护;组织“红色之旅”真实触摸历史,传递精神力量;微博直播让报纸策划扩大辐射,影响更广。

我们抓住新四军镇江韦岗伏击战(江南第一仗)战场原址修缮不力,多年破败这个典型新闻事实,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跟踪报道。报道引发市民的强烈关注、主管部门的回应、87岁新四军老战士的建言,推动着主管部门担当起责任,直至完成修缮实施保护。

系列报道形成相当热度的同时,策划第二部分:“重走红色之旅”。

这部分,自始至终完全和网友一起行动。

首先,一起通过“探路之旅”“靠近”历史。重温历史、研究探访的过程,是纪念建党最好的教材。我们邀请市民网友一同研究,并用一天的时间探访当年急行军路线。

接着一起组织“红色之旅”“触摸”历史。韦岗战斗周年纪念日当天,记者和38名市民网友在暴雨中,沿着当年的战斗路线,急行军8.5小时,总行程超过35公里,用极限付出去体验新四军的光荣岁月。

纪念碑修缮完成,参加“红色之旅”的网友和记者相聚畅谈,体会新四军韦岗战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长达八个月的活动,每一步都有晚报专副刊的微博直播,与市民微博互动,扩大了辐射和影响。

自我们策划的“重走红色之旅”后,网友们每年在这个日子都自发地举行重走抗日路的活动。

该项策划中采写的作品《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何时能够重放光彩》荣获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纪念新四军战斗红色之旅》在镇江市报纸优秀作品评选中荣获“重大主题创新策划”奖。《系列报道: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何时能够重放光彩》在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讲故事,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讲好我们身边的中国故事,要通过民间视角唤起情感共鸣,要兼具历史视野与时代朝气,要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017年1月1日,《京江晚报》专副刊的《家周刊》版面,讲述了《今年“端木腊八粥”将进第23年温暖与真情仍在继续》的故事。这是继2013年专副刊部在《银潮周刊》讲述《“端木腊八粥”的第20个年头》故事的后续。

1994年的腊八节,一家老字号酒店给镇江市社会福利院的老人送上腊八粥献爱心。在酒店总经理端木礼义的支持下,好事一年年地继续,端木渐渐体会到老人们非常看中这份温暖。退休后端木开了一家快餐店,把这件事一直坚持着继续下去。

讲述这个真情故事,《银潮周刊》用了一个版。

接着,编辑部招募市民志愿者,在腊八节当天早晨一起去快餐店帮厨打杂,给福利院的老人们端上腊八粥。“凌晨四点到店、20多个品种、545斤食材、2000多碗腊八粥……”,记者的笔下,十几位志愿者给读者讲述了他们在腊八节当天的故事。

报道的第三篇,“喝了腊八粥,心里热乎乎”的故事,由福利院里的食堂师傅和老人们讲述。

普通人的故事,才能唤起普遍的情感共鸣。报纸副刊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把握读者期盼,关注城市快速成长中每个个体的生活与梦想,才能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讲好百姓身边故事。

《京江晚报》专副刊《Ta周刊》创刊四年以来,头版期期推出本地封面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

故事讲一群镇江人从南极到北极的破冰之旅,讲首次参加全国越野大赛的镇江选手,讲海归以新技术创业反哺家乡,讲全国手语大赛的主持人、获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全国一等奖的镇江聋人李昂,讲刚考入美国长春藤学校的镇江留学生的故事,讲畅销书作者镇江的全职妈妈,讲用业余时间作词、作曲的追梦男孩,讲从凤凰卫视参加“斗味”归来的扬中大厨,讲80后男生的戏曲人生,听外国留学生讲述“洋眼中的镇江”……

每一个故事都时尚且励志,有满满的正能量。

报纸副刊只有主动融入生活,承担起滋润心灵,凝聚力量的重任,积极传递正能量,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才能发挥着传播中华文化精神价值和精神追求的作用,旗帜鲜明地宣扬社会主流价值,践行文化自信。

(编辑:秦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