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斌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125)
立足音乐欣赏提问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
陈 斌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125)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基础。在欣赏教学中,为了提高欣赏的有效性,我们往往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聆听,让每一次听音乐都有目的。然而,在欣赏教学提问中却总出现一些尴尬现象——问题脱离音乐本体,问题空洞、繁难,学生无法解答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音乐欣赏实效,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发展、提高没有促进作用。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针对不同的曲目,总结了以下三种方法:立足音乐“体裁”、立足音乐“主题”、立足音乐“结构”。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课堂
音乐体裁是多样且复杂的,宏观上有声乐、器乐之分,中观上有民歌、艺术歌曲、丝竹乐、鼓吹乐、交响乐、器乐独奏小品,微观上有进行曲、舞曲、小调、交响曲、交响诗等等。这样庞大而多样的体裁要让学生有所了解,欣赏时就需要从大到小、层层递进的提问。《打麦号子》是一首劳动号子,欣赏时我设计这样的问题:这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在学生回答之后我继续提问:是哪一类歌曲?学生回答是民歌,接着再问:是民歌当中的哪一种?学生回答是劳动号子。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学生不仅了解了这首歌曲的体裁,而且也从宏观到微观认识了劳动号子这一体裁。这样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提问方式既使学生容易回答,又能使学生跟随着问题逐步进入音乐、了解音乐,梳理各体裁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欣赏实效。
音乐体裁范围广泛,而学生的音乐知识有限,缩小范围,让学生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来进行欣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给了学生一定的方向性,降低欣赏难度,从而提高欣赏实效。同时,让学生有选择的回答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思考、质疑和反思。河北民间乐曲《打枣》是一首吹打乐,这样的体裁学生接触少。学生欣赏了解这种音乐体裁,我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第一个班级教学时我这样提问:这首乐曲属于哪种体裁?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甚至南辕北辙,而且由于不熟悉这种吹打乐,聆听时更是漫不经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在第二个班级教学时,我就这样提问:乐曲是吹打乐还是鼓吹乐?怎么分辨?欣赏时,我发现学生都很专注,都在音乐里找答案。最后学生判断是吹打乐,并能说出是怎么分辨出来的,加上我的补充解说,很快就理解吹打乐的体裁特点,教学效果明显。这样有选择性的提问缩小了范围,使学生在欣赏时方向更明确,目的性更强。
在对音乐“主题”进行提问时,可以将其置于作品中,与作品整体结合进行。在提问时,可以通过不同作品的实际特点,如主题在作品中出现的次数、位置、基本音乐形象等。在欣赏交响音画《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这种“主题”乐句反复出现的作品时,可以按“主题”在音乐中出现的次数进行提问,如“音乐主题在整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在欣赏多段体音乐时,如《牧童短笛》可以根据“主题”出现的不同位置进行提问:有几个主题?它们出现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在欣赏音乐主题形象鲜明的乐曲时则可以通过提问音乐形象来进行欣赏,如欣赏格里格的《晨景》,可以这样提问:你觉得两个主题表现的分别是清晨怎样的景色……这样的提问立足于音乐实际特点,能引导学生逐步进入音乐、关注音乐特点,较为有效。
音乐要素是音乐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本质特征,在欣赏时抓住音乐要素,如旋律、力度、速度、节奏等进行提问必不可少。对音乐要素的提问也是让学生了解音乐、深入音乐的必要途径。在欣赏《袋鼠》时,乐曲的主题旋律(#23 0#56 0#71 0#23 0 |#56 0#71 0#23 0#71 0 |#56 0#23 0#71 0#56 0 |)从低到高再到低的走向特点十分明显。在欣赏时,我就这样提问:乐曲旋律的高低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有了聆听的方向,可以直接感受到乐曲高低变化的显著特点并能细化地找到从低到高再到低的特点。在对音乐要素进行提问时不适宜提“音乐是怎么样的”之类的问题,指向性较为模糊,学生往往不好回答、回答不到重点,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
音乐结构复杂多样,二部性、三部性、四部性、多部性等,其中又有各部之间的对比、呼应、问答、肯定、否定等之分,在提问中,就要注意去繁从简,用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复杂的结构。《采茶舞曲》是一首二部分的歌曲,第一部分中四个乐句是上下句曲体结构,前后相呼应。为了让学生了解呼应这一结构特点,在聆听时我这样提问:第一部分四句是什么关系?对比、问答还是呼应?学生用排除法得出是呼应。接着我问:那请你根据音乐来总结一下呼应的特点?学生便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进行总结。通过提问,我将“呼应”引入了学习,并将“呼应“的特点陈述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判断、学习,教学效果也较好。
音乐的纵向结构是音乐作品外显的形态,通过音乐的纵向结构,可以立体地了解音乐的张力。在教学中,通过对音乐纵向上的不同层面进行提问,能让学生更好地关注音乐的纵向结构,将对音乐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在欣赏《望月节》时,我这样提问:音乐是由乐队和歌声两大部分组成的,请大家听一听歌声由哪几种人声组成?乐队里又出现了哪些乐器?有特色音效吗?学生回答后非常明朗。这样的提问将学生对音乐的关注从横向进行转入了纵向结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从感性转入了理性,了解更为深入,教学效果也更强。
总之,只有立足音乐进行提问,才不会偏离音乐本体,出现无效问题;只有不断斟酌进行提问,才不会使问题大或空,出现低效问题,有效的提问才能不断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科核心素养。让我们发挥师者的智慧,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1]赵树辉,吴文漪.《小学音乐教学100问》[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0-114,287-289.
[2]杨秋仪.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技术问题 [J].中国音乐教育,2011(05):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G622
A
陈斌(1981—),男 ,江苏苏州,硕士,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