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超
阶层正义研究的创新成果
——评靳凤林的《追求阶层正义》
谢 超
与当代学者偏好于从穷人与富人两大阶层角度来研究阶层正义不同,靳凤林教授所著的《追求阶层正义——权力、资本、劳动的制度伦理考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从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组成阶层的独特视角出发对于阶层正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具有如下特征。
其一,立论可靠。该书是对中国道路的道德合理性和中国梦所应该有的道德目标所进行的深入思考,所得出的结论是应该以共创共享和公平正义为当代中国的根本道德原则和价值尺度,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当代中国各个阶层之间的权责一致和公平流动,并使国家、市场和社会处于动态平衡的良性运行状态。这一结论也即根本观点建立在三个基础之上。第一,中国道路的后发优势。作者认为,中国是在总结先行市场经济国家发展模式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的。这一道路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即:中国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自由放任型市场经济制度,又不同于凯恩斯之后西方的政府干预型市场经济制度,而是一种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制度,它能够将政府主导作用同市场主体作用有效结合起来,将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有机统一起来。第二,当代中国存在三大阶层。与将整个社会成员划分为穷人与富人等阶层划分方法不同,作者从不同社会生活领域的角度来进行社会阶层划分,认为,当代中国社会已经明显地分化为权力阶层、资本阶层和劳动阶层三大阶层。第三,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根本矛盾,即前述三大阶层之间存在的矛盾。
其二,分析深入。该书在考察当代中国的公平正义问题时运用的不是阶级分析方法,而用阶层分析方法,并且从社会道路或发展模式视角来看待阶层正义问题。这两个方面要求作者对于阶层正义不仅要进行独特分析,而且必须予以深入分析。作者认为,权力阶层、资本阶层与劳动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并非是自然而然地和谐的,相反却存在着矛盾。权力阶层与资本阶层如果结盟,即实现了权力阶层的资本化和资本阶层的权力化,那么,这种矛盾就会被激化,其所造成的后果就只能是严重的社会不公,直至导致社会动荡。于是,作者深入分析了权力阶层与资本阶层在进行利益博弈时所存在的权力资本化和资本权力化现象。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的权力资本化主要有四种形态。资本的权力化,具体表现为资本阶层俘获权力阶层。
其三,对策可行。该书提出的总体对策思路是:要实现当代中国的公平正义,就必须深度改革和调整权力、资本、劳动三大阶层的利益格局,通过推进民主政治制度伦理有效制衡公共权力,通过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伦理合理规范资本运营,通过强化公民社团制度伦理充分保障劳动权益。在此基础上,该书针对具体的公平正义问题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解决方案。如作者从三大阶层的利益都要予以兼顾的观点出发,认为,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权力阶层和资本阶层虽然数量很少,规模很小,但他们的双向循环和彼此互动对整个社会格局产生的影响却十分巨大且极其深远。而他们的互动有三种情形,即对立、结盟与良性互动。由于前两种情形都会对劳动阶层的利益产生巨大而深远的损害作用,因此,就必须采取措施来化解它们,以便实现权力阶层和资本阶层的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要得以实现,就必须遵循三条伦理规则,即权力对资本运营过程的规制、引导与服务,资本对公共权力运行体制的改革、创新与划界,资本与权力互动的“三利”(利己、利民和利国)“三公”(公开、公平和公正)。
(谢超,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