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艳红
(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宁夏 银川 750001)
努力成为全媒型融合人才
□党艳红
(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宁夏 银川 750001)
在当今媒体融合急剧变化的时代,传统媒体遭遇前所未有的转型变局。变局之下,传统媒体普遍感到人才严重匮乏。在高校适用型媒体人才培养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媒体不得不实行全员培训,通过岗位练兵的方式,促进媒体从业者转型。
那么传媒行业渴望什么样的员工?应对挑战,传媒人又需要磨练什么技能?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并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毋庸置疑,习近平总书记为当今媒体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传统的媒体人才是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单兵作战,各干各的,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融合趋势强化,传统的单一能力已不能胜任媒体对人才的需求。以宁夏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为例,其旗下的报纸、广播、电视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做传统媒体的编缉、记者既要做传统媒体,还要做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记者写同一内容的稿件,要分纸媒、电视、新媒体等不同版本,编缉在编发传统媒体稿件的同时,也要编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对记者编缉提出的要求是——全媒型,在这种要求下,记者既扛摄像机,也拿照相机和录音笔,编缉既要掌握传统新闻编缉等基本能力,又要掌握图片、视频编辑处理能力。经过一年多的融合,不经意间,人们在银川交通音乐台直播间听到了报纸评论员的客串,《电视问政》节目的采访队伍里多了纸媒记者的面孔,电视制片人的评论上了报纸版面,纸媒编缉当了电视新闻栏目制作人。跨界记者编缉的全媒体素养在传播内容的深度融合中亮出真功夫。
随着媒体的深度融合,常见的新闻报道都需要全媒体传播,这就对全媒型人才提出了需求。目前,各媒体会使“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型人才还属于“特种兵”,很能干但数量少,远不能满足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全媒型人才存在巨大缺口已成为全社会共识,这一人才需求与培养的错位,已成为制约传媒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坦率地讲,至少在现阶段,完全寄望于新闻传播专业院校来培养全媒型人才,是不太现实的。现实的作法是各媒体主动出击,加快全员融合转型。要通过专题培训、实战演练、业务研讨、观摩交流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全媒体技能,重点是引导现有人员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要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才使用通道,推动跨界发展,自由流动。
在这方面,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从一年多前,就对全员分批次送出去学习培训,重点对新媒体及融媒体业务技能进行了轮训;在集团内部,对全部男记者进行了摄像机及无人机操作培训,对女记者进行了出镜培训;集团领导一岗双责,既是台长、又是总编辑,既审片也盯版,集团中层跨媒体交流轮岗,集团所有人员都在向全媒型转型。这样做的结果是,媒体人视野更广了,技能也更全面了。
当今媒体,熟悉并掌握采、写、编、评、摄、录、播等基本技能,是入职必备。虽然我们并不要求每个人对于这些技能样样精通,但要想在媒体融合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扩展知识面、完善技能体系,做到“多能”。这样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各种内容呈现方式的优劣势,并将它们有机融合,更有助于我们熟悉每个工种的内容生产方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他岗位工作,加深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内容呈现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四者各有千秋,千变万化不离其宗。个中异同,其实早在报纸、电视、广播三大媒体鼎立的年代,就已研究清楚。直到新媒体的出现,将这一切都扭在一起。一个优秀的新媒体人,面对多样化的选择,应该十分清楚,四者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合适与否。目前,新闻作为单纯的资讯报道,正在经历一个严重同质化的过程,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平台上看到大同小异的新闻报道。当“是什么”已漫山遍野时,“为什么”就显得尤为稀缺,有价值的深度解读和评论,正在成为信息世界的新宠儿。因此,当今媒体人具备“多能”固然重要,但“一专”才是立身之本,媒体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各岗位对特定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
这正如我们过去常说的,媒体人既要成“杂家”,又要做“专家”。这就类似于传统媒体的跑线记者,或者门户网站垂直频道的行业编辑,成天接触同一领域或同一行业的信息,就会慢慢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有志于成为专家型人才的,就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向专家型媒体人转变。这样的媒体人,势必能成为媒体的新宠儿。
(编辑: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