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字当头 提高媒体的阅读温度

2017-01-28 02:01□黄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7期
关键词:伊犁山区稿件

□黄 晶

(伊犁日报社,新疆 伊宁 835000)

“暖”字当头 提高媒体的阅读温度

□黄 晶

(伊犁日报社,新疆 伊宁 835000)

在我国新闻界,“暖新闻”的提法有点新,把它作为一个门类来做专版专栏更是近几年的事情。2015年4月10日,凤凰新闻网推出第一期“暖新闻”栏目,以《八旬老奶奶用头给患病老伴当枕头照片走红》引发全国网友关注,网友纷纷为老人携手相伴的深情点赞,也被这档新闻栏目所吸引。它不仅瞬间激发出了藏在人们心间真善美的情怀,也让受众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媒体的温度,凤凰网“暖新闻”推出两个月,访问量突破1亿人次,恰似一股清流,成为吸引受众的一张有温度的新闻王牌。以“为生命倾注力量,为心灵点盏明灯”为主旨的“暖新闻”获得成功,也正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媒体应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暖新闻”既遵循了我国新闻报道原则,即团结稳定鼓劲、正面报道为主,又符合新时期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在杂乱的声音当中引领新闻关注的新趋向,以真善美为定位,将媒体和受众紧密连接,传递温暖力量,发散出强大的正能量,让受众在向上、向善的感受中,自觉行动,为爱为暖发光发热,共同出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这也是“暖新闻”的着力点。

回顾笔者12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实际曾多次参与过许多“暖新闻”的采写,并且亲自发起组织了一次送温暖行动,只是当时没这么定义,而是作为公益活动的策划和报道。2015年4月,笔者在微信妈妈群里得知本地山区一个最偏远的小村庄留守孩子较多,大多家庭生活贫困,孩子的学习用品非常缺乏。笔者决定,帮助山区孩子获得更多的学习用品,于是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捐衣捐物,通过朋友圈呼唤爱心,并通过另外一名记者朋友联系了一所小学开展“献出爱心文具 帮助山区小伙伴”的活动。几天时间,为全体师生捐献衣物鞋帽700余件、书本文具500余件、图书400余本。为保证爱心物资及时送达山区孩子手中,笔者又在朋友圈千呼万唤寻找爱心司机,很快3名爱心司机驾驶着2辆大卡车来报名,并于活动当天满载着爱心驶向山区。爱心司机冒雨行驶400公里到达山区小学,当时,全体师生都在冒雨等待从城市送来的爱心和温暖。在笔者与学校老师交流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溢于言表的喜悦,老师用“孩子们像过年一样”来形容。笔者立即动笔撰写了《爱心送给那拉提山区贫困留守儿童》的稿件,编辑部主任看到后很重视,亲自修改了稿件,报社总编辑也对笔者提出表扬,并优先在一版刊发。2015年4月17日,在《伊犁日报》民生版以“融融民族情,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栏目五版头条刊发出这则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些爱心人士在阅读文章后来电,表示愿意为山区留守孩童献出爱心。天山网、和讯网、伊犁信息网等多家疆内新闻、生活综合网站转发此消息,这条稿件被社会各界如此关注,也出乎笔者意料。之后,笔者又采写了后续报道《风雨兼程送爱心 山区孩童绽笑容》一文刊发在《伊犁日报》,将这次爱心活动顺利画上句号。

这次送温暖活动报道的发起和完成,是笔者一次“暖新闻”策划和采写的深刻体验,从中感受到了“暖新闻”可以为人们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也从中体会到乐观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可以互相感染的。作为新闻记者也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鼓励,惊喜于社会受众对“暖新闻”的热切参与度,以及想通过媒体获取更多的“暖新闻”背后的故事。在这次活动中,虽然笔者及时报道,但事后还是略感遗憾:一是稿件鲜活感不够,缺乏现场感,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些弱,“暖”的细节少了些;二是在整个爱心活动完成后,没有采写一篇总结性的报道,以致让关注这条新闻的社会人士只能来电询问相关情况,报道没有及时后续跟进。对山区学校、学生、家庭、爱心人士、捐助学校师生报道不够精细,图片文字较为单一,篇幅较小,只为了活动而报道,没有从“暖新闻”的本质中思考报道的社会意义。这值得在今后的暖新闻报道中加强改进。

“暖新闻”用一张图、一句话、一篇报道的形式传递出温暖和力量,弘扬了社会正气,正确引导新闻舆论,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思考。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新闻要千方百计化解民众内心的疑虑,弥合社会的裂痕,鼓舞全民奋斗的激情,唤醒沉睡的良知,书写时代光辉的典型,强化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自信。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而选好做好“暖新闻”报道,则是当下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要唱好的一首歌。

《伊犁日报》虽然没有专门的“暖新闻”专版或专栏,但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献爱心、送温暖行动,以及人间真情大爱故事、民族团结情谊深等新闻报道,这些都是没有以“暖新闻”命名的“暖新闻”报道,报社一直十分注重这些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暖新闻”报道,结合新疆实际和地域特色,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融融民族团结情”等栏目推出稿件,社会反响很好。报社还在版面上和人力上优先考虑,进行重点编辑,对规模较大、冲击力较强的新闻稿件还专门腾出版面,交由编辑能力强、版面优化意识高的编辑人员负责编辑,在图文并茂上狠下功夫,有时候还在整版的“焦点新闻”刊发这些“暖新闻”。对一些影响力深厚的稿件,报社还配发专题评论,引发研讨关注,提高正能量的引领带动作用。

从今年《伊犁日报》刊发的“暖新闻”报道来看,篇目数量较以往有大幅升高,特别是进入春夏两季,“暖新闻”报道几乎每周都有见报,也有每天连续刊发的情况,报道的篇幅也较大,关注度也高,社会参与热情与日俱增,图文并茂的版面十分醒目。伊犁州尼勒克县公安局长下冰河救人的消息经央视报道后,收获了无数赞誉。当时,笔者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向领导报告并快速和当事人取得联系,进行采访写作。报社考虑到消息已经扩散,受众想要了解更多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要求做一个回顾性的报道。2017年1月23日,《伊犁日报》五版民生版用半个版的篇幅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栏目刊发了这则通讯《我们一家人的第二次生命是汉族兄弟给的》,详细报道了事发起因、救援现场及救援后的认亲场景,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暖心故事,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职责。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暖新闻”报道是当下各媒体的主打菜,但是也要注意在采编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策划和报道,以取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在获取新闻线索后,要对新闻如何突出“暖”字上下功夫,在图片选择上要侧重“暖”,在编辑上,也要尽量多腾出版面让位“暖新闻”,同时更要尊重采写对象的意愿。同时,对一则“暖新闻”事件报道之后,最好再进行一个回访再回访报道,继续发挥社会效益,也给受众一个事件的后续交代,保持好“暖新闻”的完整性,强化媒体与受众的互动联系。

(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伊犁山区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山区
伊犁书
伊犁将军长庚
丝绸之路与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