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云
(拂晓报社,安徽 宿州 234000)
怎样让“好人”报道更出彩?
——以《拂晓报》实践为例
□王 云
(拂晓报社,安徽 宿州 234000)
基层党报肩负着弘扬社会主旋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好人”报道便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有效切入点。笔者根据在中共安徽宿州市委机关报《拂晓报》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让“好人”报道更出彩的有效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好人”报道 出彩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发挥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好人”的带动作用,激励更多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服务中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基层党报肩负着弘扬社会主旋律,影响地方百姓价值观的重任,“好人报道”便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有效切入点。
怎样让“好人”报道更出彩,让好人的事迹打动人心,发挥好人的道德引领作用?笔者根据在安徽拂晓报社多年采访报道“好人”的经历,总结出了三个有效方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事新闻采写活动,也是这样。写作是创造,是一个既要准备“米”,又要做成“饭”的过程。你所做的“饭菜”,如何“秀色可餐”,这就需要采访与写作的功底①。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只有进行深入广泛的采访,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才能写出高质量、高水平、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想把好人报道做得出彩,就要进行深入细致地采访,走进生活中去,倾听群众的声音,进行充分地挖掘。
新闻工作者对富有时代特色、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人和事的采访挖掘,不应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而应是真心实意的同群众打成一片,用平民的视角选取素材,对于受众来说才有亲切感。而当事人对新闻事件的切身体验、喜怒哀乐,也常常能引起受众共鸣。比如,在对“诚信妈妈”李雪英的采访中,拂晓报社的记者就去了她卖小吃的夜市摊点,听到一些经常光顾的食客说,曾经为了帮她要把窝头全部买下,但老人坚决不同意,让大家吃多少就买多少,记者又到了老人租住的地方采访,得知有爱心人士给她送东西,老人坚决不收的情况,这些细节体现了老人身上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除了替儿子还债的大义外,自立自强也是老人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新闻报道将老人的事迹展现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老人也先后获得了“宿州好人”、“安徽好人”的称号,并候选“中国好人”。在对安徽省首个教师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葛思祝的采访中,记者与他的爱人、朋友等进行了交流,得知葛思祝有高血压,为了能够给患者及时有效地捐献,他每天都坚持跑步锻炼,最终把血压降了下来,记者在写稿的时候突出了这个情况,人们纷纷为葛思祝的大爱精神点赞,宿州市 桥区教体局还发出了向葛思祝老师学习的倡议书。
如果把报纸比作人的脸,标题则是脸上的眼睛。眼睛炯炯有神,才有可能吸引读者的视线,唤起读者的关注②。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每天有来自不同渠道的海量信息,很多人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会根据标题对新闻是否具有阅读价值作出选择判断。因此,要让好人报道更出彩,标题制作一定要精良。
首先,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是标配。在人们快节奏生活的时代,好的标题应该让读者一目了然,并且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因此,在标题的制作中,要突出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在对好人进行报道时,新闻标题要突出好人的主要事迹,体现好人身上特有的品质,以最少的字词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比如,《宿州矿工韩进为美国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就用一句话将最主要的新闻事实体现,读者看到这个标题就会想到:宿州的矿工是怎么会给美国的患儿联系上的?给外国人捐骨髓,他是咋想的呢……这就有了阅读下去的欲望。《志愿者王梅:善良的女子最美丽》,这个标题简单明了,突出这位志愿者善良的品质特色。
其次,适当运用比拟、对偶等修辞手法,让标题生动起来。如果修辞手法用好了,就会令人拍案叫绝,如果用不好,就会觉得空洞无趣。在进行“好人”报道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比如,《烈日传春华,许得丰秋实》讲述的是“宿州好人”许春华在暑假对贫困儿童进行走访,为孩子们筹集秋季上学的费用的事迹;《守得光明终见“金”》讲述的是宿州供电公司的敬业奉献“中国好人”许启金,30多年如一日坚守供电一线,为群众守护光明的故事,这两个标题都用的是比拟的修辞手法,将主人公的名字嵌入标题中,恰如其分烘托了其事迹,特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很多“好人”都是社会上普普通通的一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做善事,用自己的爱,去帮助别人,带给别人健康、积极、乐观,让别人觉得社会很温暖。正是这样的正能量,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着爱的温暖,生活更加精彩。在众多的新闻报道中,要突出好人这个群体,仅仅靠单个的新闻报道是远远不够的,开设固定栏目,刊发系列报道,可以形成舆论宣传的合力,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从2012年以来,《拂晓报》及其B版《皖北晨刊》先后开设了“身边的好人”“宿州正能量”“好人宿州”等栏目,每周刊发一至两篇关于“好人”的报道。一些读者看到稿件写的是自己身边的熟人,就会告诉亲朋友好友,有的还会拍下报纸的图片发微信朋友圈,也有一些热爱公益、喜欢传播正能量的市民,会给栏目提供新闻线索,要求记者去采访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与此同时,拂晓报社的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也会对“好人”报道进行推送,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同时,看到自己的新闻报道登上了报纸的版面,刊发在报纸的固定栏目中,这对采访对象来说,也是一种鼓舞和激励。有许多被我们采访报道过的“好人”,曾感慨地说:“在新闻报道后,我更加感到自己做得事情有意义,以后会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最好!”
注释:
①张平、张利民、于永涛,七分采三分写——谈新闻的采访与写作.新闻传播, 2014-04
②邢慧玲,新闻标题的制作.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07
(编辑: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