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剑,喻静娴,柯丽敏
(1.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杭州311121;
2.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杭州310036)
小班化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余红剑1,喻静娴2,柯丽敏1
(1.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杭州311121;
2.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杭州310036)
小班化教学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在对小班化教学的概念、特征、教学改革内容与现存问题等内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课堂小班化教学改革的若干实施建议。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小班化教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但现阶段高校的教育方式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习惯于听从、顺从教师的思维,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为此,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造有价值有活力的课堂是当前高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1]。在此问题上,小班化教学被认为是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小班化教学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为目标,在缩减班级人数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估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等进行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班级教学活动形式。高校小班化教学则是将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做法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相结合,创新高校的教学模式,使高校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小班化教学满足了人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一种要求改革教育组织形式的新理念,具有以下突出特征:
(1)班级规模小。小班是小班化教学的前提条件,与大班教学相比,小班的人数明显较少,我国的小班化教学实验一般将班级人数定在20至30人之间。小班是对班级规模的客观描述,是小班化教学的基础。小班化教学具体的学生人数要求,随着人口变迁以及各地教育师资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2)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班化教学体现了当前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提倡适应性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强调“全面人”的培养。
(3)课堂的活跃性和竞争性。小班化教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规模化、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营造了良性竞争的教学环境,让课堂变得更具有活跃性和竞争性。
(4)小班化教学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完整的教学行为的变革。小班化教育的推行不仅仅是单纯的班级人数的控制,更需要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班级管理模式等进行改革。
(1)教学方式
在高校小班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小班化的教学环境中,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用于自主学习、参与教学以及进行师生及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小班化教学体现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基于这一理念,高校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方式应是探索性、启发性、讨论式的教学。邹硕[2]提出小班化教学可采用分层教学、合作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宋小南[3]在小班化背景下物理教学方式的研究中提出分层教育、小组合作、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等教学方式。高校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方式重启发,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采用启发式、探索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教学内容和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高校小班化教学设计考量的主要元素。
(2)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建设是小班化教学的特色之一,教室的功能设计、室内物理条件、座位安排等都会影响高校小班化教学的质量。叶姚海[4]指出小班化教学环境设计应考虑光线、温度、颜色等物理环境,师生、生生距离以及教学所需要的功能,如媒体中心、写作中心、阅读中心等功能区的设置。同时其还指出小班化教学环境的设计相较传统课堂而言,应体现出如下优势:课堂物理环境优化,师生关系优化,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尊重以及评价手段的优化。汤燕[5]指出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环境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师生的心灵沟通,激发教学积极性,环境的营造既有利于充实教学内容,又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和情境式教学,使学生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课堂环境的优劣与学生的课堂安全感息息相关[6]。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教学活动高效地进行。
(3)教学关系
在高校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体,高校小班化教学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小班化课堂强调学生的参与。与大班教学相比,小班化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教师的任务是保证配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加以引导,而学生则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7]。高校学生的思维已较为成熟,在教师的适当指引下,学生应该也有能力成为课堂主体。因此,高校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其内在需要为前提的,是以主动探索为特征的。在高校小班化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互动交流,是一种新形态的教学关系。
(4)班级管理
(3)钻孔孔径应符合下列要求:梯段爆破不大于150mm;紧邻保护层的梯段爆破及预裂爆破、光面爆破不宜大于110mm;保护层爆破不大于50mm。
对高校学生而言,班级是最重要的学习活动场所,小班化教学中的班级管理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目前小班化教学的班级管理大多延续了大班教学的观念和方法,没有根据小班化教学的特点进行班级管理上的改变,班级管理难以促进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和效益的发挥。为促进小班化教学高效的实施,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汤燕[5]从班级管理的目标管理、评价管理、教育活动管理、环境管理、管理规范等方面提出完善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班级管理改革的意见,包括更新管理理念,建立基于“小班化教育理念”的小班化班级管理,即班级目标体系化、管理人性化、评价多元化、活动多样化以及环境精美化等。李洁[8]认为小班化管理需明确师生共同发展的价值追求,构建人性化管理机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强化班级文化建设,推进适才教育特色建设。由上可知,班级管理必须适应高校小班化的教学组织方式,与小班化的教学方式、教育活动、教学理念相适应。
(5)效果评价
评价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评价不变,教育方式、方法就很难改变。与中小学不同,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思维及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等能力。於建明和林洁[9]指出在小班化教学效果评价中,必须牢固树立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小班化教学评价理念,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学评价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从仅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转变,发挥教学评价对教与学行为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以及教师的成长,做到为了学生和老师的发展而评价。汤燕[5]提出了情境化和多元化的评估观,其指出在小班化教学评价中应当摒弃单纯以卷面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应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学生各个方面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注重教学评价多元化、过程化、情境化,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总的来说,高校小班化的教学效果评价应跳出以成绩评价教学优劣的方式,而应该综合评价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情况,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评价教学效果。
小班化教学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以及师生关系的密切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0],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不小的阻碍。
(1)原动力缺乏
原动力不足是阻碍我国高校小班化教学改革进程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以及各类教育评估机构在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时侧重于科学研究,这使许多高校重科研而轻教学[11]。对于高校尤其是公办本科高校而言,开展小班化教学不能为其带来更多的收入和提升办学声誉,因此,高校往往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到教学工作中,甚至有些高校教师敷衍地对待教学工作,更不用说进行课堂教学小班化改革。且课堂教学小班化改革还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影响了高校参与的积极性,缺乏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原动力。
(2)办学条件制约
办学条件的有限是影响高校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另一制约因素。教学改革的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小班化教学对教学物质环境的要求较高,与大班教学相比,实行小班化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室、更多的能够灵活移动的桌椅以及更具特色的教学环境,这些都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资源[12]。而高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很难投入足够的资源来进行小班化教学,即使有足够的财力投入,高校的教室资源也无法在短时间配备,这制约着高校的小班化教学改革。
(3)教师教学水平不足
此外,师资力量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不足亦是高校开展小班化教学的重要阻力。当前我国不少高校都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有些高校教师除教学工作外还忙于科研、行政等工作,导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资源不足,从而促使高校采用大班教学。另外,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缺乏小班化教学的能力,教师并非都能利用好小班[13]。小班化教学不再是以往的讲授式的教学,其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为学生提供适合学习和发展的平台的能力,具备促进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能力,这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
高校进行小班化改革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小班化改革仍存在不少问题。为更好的开展小班化改革,高校应明确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制定小班化教学规程,将小班化教学与其他教学改革相结合,加大教学投入,整合教学资源。
(1)改变教学理念,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班级规模的缩减是小班化教学的外在表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则是小班化教学的内在需求,小班化教学的最终归宿点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小班化教学改革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灌输者和教学主导者,而是扮演学生学习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14],学生则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首先,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增加师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针对教学内容及时与学生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进度[15]。其次,教师要改变“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观点,教师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多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再次,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理念,高校师生互动关系是“双主体”的互动关系,师生都作为平等的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和谐的师生互动不仅有益于学生的发展,而且还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师生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2)将教学理念融入小班化教学中,专注学生能力培养
教学理念是高校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学生能力培养是教学活动的目的,高校教学改革是以该校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班级管理方式等的优化。高校在推行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教学理念融入到小班化教学改革中,使小班化教学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创新、实践、科研等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能力[16]。教师在小班化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体,以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指导学生结合实际思考、探讨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可以采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以视频、ppt等方式汇报讨论,老师最后评价总结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此外,教师要多采用鼓励式教育,对学生的新想法和新做法给予积极的回应,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小班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多采用启发式、探索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3)制定小班化教学规程,规范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规程是指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以使其教学行为符合小班化教育理念的要求、规则及操作程序,是将小班化教学应做到的一些教学要求以规程的方式表现出来[13]。教师的教学理念各不相同,其教学能力亦是参差不齐,在采用小班教学方式后,很多老师不能及时转变教学模式,甚至有些教师仍采用原有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的发挥出小班教学的益处,可以制定小班化教学的规程,以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引导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针对教师能力不足的问题,高校可开展关于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培训,加强教师关于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式的认识,增强教师的讲课水平,鼓励教师把原先灌输式的授课模式转变为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启发式等模式,灵活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同时,为促进教师积极的加入小班化教学改革中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也要进行相应调整,通过改变教师的考评制度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17]。
(4)将小班化改革与其它教学改革相结合
小班化教学体现了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小班化教学的实施不是孤立的,其需要与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其他教学改革相配合。开展小班化教学要在考虑小班化教学本身特点的同时结合其他教学改革,在高校课堂改革的背景下改善教学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以高校课堂改革带动小班化教学发展,以小班化推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18]。如,可将小班化教学与“慕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开展小班教学中结合利用优质“慕课”资源以弥补学校教师资源的不足,降低教学成本[11]。利用“慕课”开展小班教学主要采取“慕课”学习理论知识,小班化进行讨论的形式。学生或自主学习,或小组学习,也可由老师组织大班观看教学视频,在慕课学习之后进行小班讨论,巩固深化学习。
(5)加大教育投入,整合学校资源
教育资源的限制是开展小班化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为保障小班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应加大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学场地和其他硬件设施,创设小班化教学的支持环境。对于小班化教学来说,小班教室的设计和布置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高校在设计教室时应更新观念,考虑不同规模班级的人数和不同教学活动的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教室。根据小班教学的需要建设适量的研讨课教室,对于讲授课教室的建设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按一定比例设置小型、中型、大型教室,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室资源。对于研讨型教室而言,配置灵活的、可移动的课桌椅,使课桌椅的排列摆设方式灵活可改变,以满足不同目的的教学行为的需要。除加大投入外,更重要的是把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在小班化教学推行的过程中,高校可以依据课程的内容和性质以及学校的资源情况,采用渐进式的实施方案,实行大班与小班并行的教学方式[19],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室、教师资源。此外,高校可以增加教学贡献在教师的考核、职称晋升中的比重,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建立助教制度,招收研究生助教协助教师完成小班化教学工作,这既有利于缓解师资紧张的问题,还有利于研究生能力的提升和教师教学思维的开阔[20]。
课堂教学改革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改善教学质量的途径,小班化教学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对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也具有积极影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校小班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关系、班级管理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改革。现阶段小班化教学的实时还存在原动力不足、教育资源有限,教师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为克服小班化教学改革中的阻碍,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高校应明确教学理念,准确定位教师和学生角色,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制定小班化教学规程,加大教学投入,整合现有资源,以促进高校落实小班化教学,推进高校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
[1]王鉴,王明娣.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生活世界理论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7-83.
[2]邹硕.小班化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宋小南.小班化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方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叶姚海.小班化教学环境建设研究[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12.
[5]汤燕.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6]杨洁.创建让学生有安全感的教室文化环境[J].教学研究,2016(05):27-29.
[7]赵燕.高校教学组织形式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05):112-114.
[8]李洁.小班化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9]於建明,林洁.高校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机制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367-372.
[10]杨中枢.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2012(04):103-107.
[11]柳德荣.我国本科高校小班教学开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02):111-114.
[12]吕军莉.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161-164.
[13]吴永军.我国小班化教育:成绩、困境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4(02):25-31.
[14]李庆蕾.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分析及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论坛,2012(3-4):61-64.
[15]史玉凤.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率的十大策略[J].江苏高教,2016(06):79-81.
[16]郭元祥.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与方向——兼论深度教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06):1-6.
[17]刘旭,梁婷.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一种教师课程意识视角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2(06):52-55.
[18]于素红.小班化对有效教学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19]王丽,蔡力.关于高等数学小班教学模式的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05):130-131.
[20]王朋朋,杨晓冬,李伟,等.高校小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96-97.
AResearch on Small-sized Class Teaching as an In-class Teaching Reformation in Universities
YU Hong-jian1,YU Jing-xian2,KE Li-min1
(1.Alibaba Business Schoo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311121,China;2.Medical Schoo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310036,China)
Small-sized class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reform method.After analyzing the concept,features,content and deficiency of small-sized class teaching,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bout its imple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lass teaching reformation;small-sized class teaching
G642.0
A
1672-0105(2017)04-0088-05
10.3969/j.issn.1672-0105.2017.04.019
2017-09-01
杭州师范大学“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5358)
余红剑(1974-),男,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卫生管理与企业管理等;喻静娴(1993-),女,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柯丽敏(1970-),女,浙江台州人,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创业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
贾永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