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体育与国家责任: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困境与治理之道
——“全国第一届体育伦理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7-01-27 21:23龚正伟徐正旭
伦理学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伦理学伦理

龚正伟,徐正旭

人民体育与国家责任: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困境与治理之道
——“全国第一届体育伦理研讨会”会议综述

龚正伟,徐正旭

全国第一届体育伦理研讨会于2017年7月19—21日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学者围绕“人民体育与国家责任”主题,展开体育伦理及其相关领域的研讨与交流。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伦理学会、上海体育学院主办,上海市伦理学会和湖南省体育伦理学会协办,上海体育学院休闲与艺术学院和体育与健康伦理E-研究院承办。

本次大会邀请了我国资深伦理学家唐凯麟先生,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前司长、中国体育法学学会会长刘岩先生,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长江学者李建华先生,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孙春晨先生,华南师范大学前党委书记杨文轩教授,国际足球道德委员会委员、中国足球道德委员会主任何家弘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陆晓禾研究员,北京大学女性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董进霞教授,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王正平教授等国内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与交流。

上海体育学院副校长王兴放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在世界体育的“膨胀”与体育哲学的“贫瘠”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体育伦理学界聚集上海、聚焦全球体育伦理问题,为协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迈出坚实的步伐,希望本次会议在睿智交流与思想碰撞中结出累累硕果。

作为我国体育伦理学的奠基人,唐凯麟教授回顾了过去三十年体育伦理学发展历程,他认为中国体育伦理学学科的发展受益于“湖湘伦理”给予的“学术营养”,同时刘湘容、龚正伟等一批致力于体育伦理研究者秉承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优秀传统,在重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关注社会现实。经过三十余年的积累与沉淀,如今全国体育伦理学学界齐聚于此,表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体育伦理学已经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已经形成一支稳定的学术队伍,已经产生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学术成果,此次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也预示着体育伦理学科将进一步发展、壮大、繁衍、成熟。唐教授认为自己对“体育伦理”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其一,西方伦理发轫于古希腊荷马时代的英雄崇拜,伦理、道德与身体融为一体,对西方伦理起点的解构离不开对当时身体伦理的解读,因而进行体育伦理研究(尤其奥林匹克运动伦理)能够为母学科(伦理学)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其二,从人的四种需要(恩格斯)与体育之关系角度讲,体育伦理研究有助于完善“怎样做人,怎样做个好人”这个顶层制度设计;其三,过度竞争、市场操纵、政治追求的膨胀足以扭曲体育本质,成为异己力量,体育伦理研究能够为如今体育异化和乱象丛生的体育实践提供解决之策。最后,唐教授对当代体育伦理学者提出了殷切希望——要基于国家、社会和体育伦理学学科本身需要,要按照“让人更有尊严、更高尚”的价值标准,要关注体育领域中的道德问题,要以“构建中国特色体育伦理体系和提升我国体育伦理的国际话语权”为己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努力。

刘岩认为开展体育伦理研究有助于将人们把认识体育的观念上升到哲学层面,并以哲学思维审视体育领域中纷繁复杂的问题。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发挥“法律治”与“道德”协同作用。在体育治理中就是要以“体育法治”观念体现体育道德理念,以“体育道德”理念滋养体育法治精神。显然,在体育治理中,体育法学和体育伦理学在各自领域都很重要,两个学科间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研究更为重要。刘岩希望体育伦理学界人士与体育法学界同仁携手并进,深入实际,鼎力前行,通过扎实而又针对性的研究为我国体育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法治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陆晓禾认为“人民体育”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先后经历了蔡元培“康强之身”,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流变,体现人们对“体育责任主体”认识的不断深化。另外,体育实践蕴含着深厚的体育伦理,从传统文化角度讲,“凡德道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体育是“修己之道、人伦之道”,也是“为国效忠”之道;从体育伦理层次讲,可分为“个人、组织、国家和国际”四个层次,体育伦理在实践中对于协调不同主体间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尤其以国家体育赛事(如奥林匹克)对化解政治纷争、价值冲突、经济矛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与健康伦理E-研究院首席专家龚正伟教授表示,要积极探索符合本土文化底蕴的体育道德新秩序和体育道德新风尚。就体育伦理而言,不仅有伦理学家的系列成果,更有著名政治家的伦理哲学理论体系。尤其要重视从毛泽东思想直至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与践行。在体育一域,从青年毛泽东之《体育之研究》,到建国初期毛泽东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号召,直到现今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的伟大的人民体育理论,都值得学习研究,并竭力将其贯穿于伟大的全民实践。他认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现代体育这样一种“非常西方”的现代化创造物,就中国而言,必然也必须首先回到那个支撑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古典精神家园。

何家弘、钟秉枢、刘雪丰三位学者分别做了大会主题报告。何家弘做了题为《足坛腐败与体育道德》报告,他结合担任国际足球道德委员会委员工作经历,论述了国际足坛腐败根源、机制与道德治理途径。钟秉枢以《运动训练实践带给体育伦理学的思考》为题,梳理了运动训练领域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大体育”体制机制、中外训练实践比较等视角提出了训练领域中的伦理治理路径。刘雪丰作了《发展体育事业与体育伦理学人的担当》报告,介绍了湖南师范大学体育伦理研究团队发展历程,剖析了当代体育伦理问题热点及其成因,提出了“三个区分、一个定位”的体育伦理学学理思路。

本次大会还从基本理论、立德树人、科技伦理、竞技伦理、女性体育、传统文化、国际体育、体育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分会场报告。与会学者围绕体育理论元理论构建、学校体育改革中人文关怀、高科技风险及科技异化、竞技场域中道德秩序、性别视角下的女运动员公平问题、传统体育中的伦理意蕴与价值、国际体育中道德问题及全球共治、社会转型时期体育治理中的伦理问题等方面展开了探讨与交流。还举办了“青年学者论坛”活动,论坛由《云梦学刊》主编、湖南理工学院杂志社社长彭柏林和《青年学报》编辑刘宏森共同主持。两位资深编辑结合自身多年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经历,向与会青年学者介绍了学术期刊的办刊理念、稿源要求、学术规范和审稿程序,针对青年学者普遍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现场解疑。此外,青年学者们还围绕体育伦理学元理论、当下体育领域道德问题等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

本次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的二百余篇学术论文,这说明我国学者对体育领域道德关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也彰显了我国体育伦理学学界按照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符合本土文化底蕴的体育道德新秩序和体育道德新风尚,主动参与全球共治,力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伦理体系,提升我国体育伦理的国际话语权。

(龚正伟,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徐正旭,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与健康E-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伦理学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初中生体育道德发展水平研究①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法制视阈下我国体育道德失范及其治理研究*
体育道德教育的五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