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在于坚守医术在于仁心
——读《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有感

2017-01-27 20:40:09吴大真,王凤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医派心法铁杆

求道在于坚守医术在于仁心
——读《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有感

古人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是中国传统文化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也是我读到《医道中和》这本书的时候想到的一段话。

中医从产生开始,就有着非同一般的传承方法,或许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古代中医的思维存在。从《黄帝内经》《中藏经》等中医古籍来看,师承是中医药得到传承发展的重要原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从抢救、继承、发掘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出发,设立了第一至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累累硕果。许多师承的弟子,已经成为当地中医药发展的骨干力量,有的已经成为了当地的名老中医。《医道中和》的出版,是中医药师承工作的最新成果!是国医大师孙光荣学验传承的新著,是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新展现!

从全书的内容布局来看,是凝聚了作者诸多的思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细细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是在鉴赏一个经过工匠精雕细刻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其中的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这本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入木三分的力度,不是快速凑合而编写能够完成的,一定是在静心体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规律,而后慎思熟虑,细味揣摩,潜心著学表达出来,在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心法”二字!

现在,学习中医的人很多,但是,用心研究中医文化内涵和中医药治病规律的工作者,只占其中的不大部分,许多人是处于人云亦云的非自觉状态,给中医药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下来很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青年铁杆中医的断层与缺乏。有不少中医人,在临床中没有中医理论的自信,没有中医行业的坚持,没有中医职业的傲气,没有中医技术的底气,所以,对于中医药疗效不太确信,也不敢用中医。久而久之,就成了不信中医、不用中医、不懂中医,也就谈不上中医药的继承发展,谈不上中医的临床疗效的提高了。在这一点上,本书将给年轻的中医工作者树立了某种意义上的榜样。是我们感受到了在年轻的中医队伍中,存在着铮铮铁骨的中医精神!还是有一批中青年铁杆中医的!中医药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必然的!

《医道中和》开篇是《师训箴言》,是国医大师孙光荣对门徒弟子们的基本要求。阐释了成为铁杆中医需要具备的明志、明德、明理、明术、明法、明业之“六明”思想理念。其后,系统介结了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的理论渊源和传承特点,介绍了《中藏经》这本千年古籍的大致流传情况及其学术特点,对于金元四大家之李杲、朱丹溪学术经验内容也有所涉及,并系统阐释了中医脏腑辨证的方法和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传授弟子入门九方。书的重点部分,介绍了孙光荣教授治疗咳喘病、中风病、情志病、肿瘤等疾病的临床经验,并汇编了孙光荣教授治疗临床杂症的脉案。不但具有相当的学习研究价值,并且保存了名老中医的脉案资料。从学术的角度来说,书中的一些用药习惯与我们日常处方用药略有不同,尤其是“三联药组”的处方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观点。尤其是,作者在编辑本书的时候,尽可能保留了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的原始资料,如医案的原始处方的影印件等,这也是本书作为学术继承的成功之处。足见,继承就是一种学习和创新。继承好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提高临床技艺和临床疗效之必须,是发展中和医派之必须,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由之路!

我们坚信,《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一定会得到广大中医药人的喜爱!也一定会为中和医派的飞跃发展增砖添瓦!我们也坚信,广大青年中医及广大的中和医派中青年铁杆中医,一定会努力团结,守望好中医药这块盛茂的麦田!一定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获得大丰收!中医药再次成为人类共享医学创造新的辉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奉献力量!

(吴大真王凤岐)

猜你喜欢
医派心法铁杆
铁杆粉丝
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
华人时刊(2022年21期)2022-02-15 03:42:30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28
金陵医派——金陵名家周华龙平衡“五点法”为主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临证选粹
孟河医派三大家及传人档案追踪
小精豆爆笑漫画
国产医卫防护材料突围心法
钥匙
《杂病心法要诀》对《金匮要略》的继承与发展
潜阳封髓丹临床运用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