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茂泽
准备开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 张茂泽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等。
关于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我们应该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带头开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修课,用祖国优秀文化内容哺育西大学子,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造福子孙后代。
《意见》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有: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十多年来,我们研究所已有若干科研成果,可资教学。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研究,张岂之先生先带领西安地区的年轻学人,选编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11册,西安出版社,2008;12册,西安出版社,2012)。2012年,又编辑撰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读本》,阐发“天人之学”“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12个核心思想理念。2014年,又将这12个核心思想理念加以补充,单独成书,编写出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丛书”,受到读者欢迎。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研究,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思想学说史》《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国历史》等著作中都有所阐述。
关于中华人文精神的研究,张岂之先生1997年撰写出版《中华人文精神》一书,包括“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刚柔相济——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生生不息——中华人文精神在近代的丰富与发展”。
以上的研究成果稍加整理,就可以转化为必修课教学内容。
在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我们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有一些亲身体会。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专门机构,从1984年成立伊始,即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数十年来,在张岂之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传承侯外庐等开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史研究和育人传统,培养了一些从事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硕士192人,博士116人。他们大多在高等学校或中学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除了专业教育外,我们研究所还在学术研究基础上撰写了若干有关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教材,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国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读本》等。为本科生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科学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一定基础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老师们,先后在“历史与文化”和“宗教与哲学”板块中,开出了“中华人文精神”、“中国哲学精神”、“中国思想文化”、“中国宗教文化”、“儒家与中国文化”、“道家和中国文化”、“佛教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美学思想史”、“《诗经》文化”、“伦理学”、“西方哲学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环境哲学”等系列课程,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诗经》《论语》《孟子》《礼记》等)导读课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国家精品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并录制了视频,供同学网上选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要培养学生,也要提高教师。1997年9月,受国家教委委托,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高级研讨班”,来自全国八省市的20多位中青年骨干教师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教学的心得,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在全国各主要高校的开展。2008年,举办了教育部研究生“国学与西学暑期学校”,在全国80余所大学选录了120名学员,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科研教学团队为基础,广邀中国社科院、北大、人大等12位知名学者授课,受到学员欢迎。
现在高校课程有自己的体系,要设置新的必修课有一定难度。但从立德树人宗旨看,对照《意见》的具体要求,现有课程体系并非完美无缺。现有高校必修课中,直接服务于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教学内容应更加丰富,更有科学性、现实性和吸引力。事关学生理想信念的建立,为什么不能将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等核心理念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教学内容呢?克服“精致的个人主义”,为什么不能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作为教学内容,使它们成为大学生的必备修养呢?
从现有课程体系挤出36小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时(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各12课时), “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这些就是我想要说的。
说明: 2016 年度西北大学教材建设与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教学成果培育类)(立项号CJ1604)。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邮编71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