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1-27 15:32:56江苏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前导导学作业

☉江苏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尹 娟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尹 娟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促使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增加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信心,削弱学生对数学课的抵触感,能够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唱独角戏”的数学教学局面,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对于传统数学教学来说,导学互动的出现,能够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诸多掣肘.

一、应用于课前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节约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取消课前导入环节,这一做法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首先,课前导入能够促使学生增加对学习内容的了解,熟悉陌生知识,增加理解;其次,课前导入的合理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高效;最后,课前导入环节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沟通理解,为课堂教学的展开作好准备工作.但是,传统课前导入环节缺乏合理、科学的设计,并没有发挥出其巨大的作用,导学互动模式应用于课前导入,将提高课前导入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课前导入环节最大化获取知识.

例如,在学习“四边形”一章时,教师可以做好课前导入环节的设计工作,促使课前导入环节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比如,教师首先可以就“四边形”这一话题,和学生展开讨论.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见过哪些四边形呢?”学生的回答大多集中在长方形的课本、黑板、文具盒、建筑物及正方形的操场、手帕纸等常见的规则图形上.这时教师拿出手上准备好的四边形模型,它的四个角是可以转动的,教师首先将四条边拉成垂直的,学生看到的则是长方形,教师将四条边拉成倾斜的,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样子的四边形吗?”学生看到教师手中的图形之后,突然想起了某些特殊的事物形状的确和教师手中展示的图形一样是平行四边形.在引导学生认识了特殊的四边形之后,可以趁热打铁,问学生:“那你们猜猜这种特殊的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首先想到了将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相乘的方法,教师此时保留学生的答案,没有直接评判对错,而是告诉学生:“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平行四边形,到时候我们一起来验证你们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这种课前导入成功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在课前促使学生了解相关内容,作好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二、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和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态缺乏了解,在教案设计上,忽略对学生学习心态的考虑,导致课堂氛围低迷,学生自主性差,能动作用发挥少,课堂教学效率较差.导学互动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及互动,增加课堂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面、深入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圆”这一章节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学习的乐趣,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比如,就“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内容,教师首先和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一个点和一个圆可能有哪些位置关系?”学生思考完回答说:“两种,一种是在圆里面,一种是在圆外面”.教师没有评判对错,而是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定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分别有几种情况.有小组认为:点和圆之间有两种位置关系,一种是点在圆外,另一种是点在圆内;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一种是直线在圆外,即与圆不想交,另一种是直线与圆相交;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小圆在大圆内,另一种是小圆在圆外.有另外的小组认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应该有三种,点在圆内、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也有三种,直线在圆外、直线和圆相交两次、直线和圆相交一次;圆和圆的关系有多种,小圆在大圆内,大圆和小圆同心、小圆在大圆内、大圆和小圆不同心、一个圆在另一个圆外、两圆相交于两个点、两圆相交于一个点.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推选小组代表,给学生讲述“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学生讲述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确定“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正确定义,对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有些小组忽略了相切这种位置关系及时纠正.导学互动在课堂中的应用,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促使教师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加强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深入思考.

三、应用于课后作业,增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但是,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作业量大、形式单一,缺乏效率,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恶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使数学作业形同虚设,十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导学互动在数学课后作业中的应用,注重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减少无效作业,能够弱化作业带给学生的不良情绪,增加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一章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请观察自己生活中的某些事物,作出它的三视图.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的作业,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教师布置这个作业,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应用课本知识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潜在的数学知识.有学生选择了比较有设计感的大楼作为自己的三视图的材料,在绘制三视图时,学生在主视图和左视图上都可以直接观察,但是对于俯视图,则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推理想象,从而作出俯视图.学生通过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了解了三视图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增强了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应用于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传统的初中数学评价体系,完全是教师的“天下”,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传统评价模式中,教师的评价依据单纯依靠试卷测试来完成,忽略了学生的协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导学互动模式下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弱化分数评价,增加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两个环节,促使评价体系更加完整、科学.

例如,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可以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划分为四大部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试卷测试评价.首先,对于学生自我评价而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整体表现,罗列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足和优势,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给自己打分;其次,对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习完一章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评价环节,对在这一章节中,某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课堂互动情况、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学习状态作出评价,最后的综合评价中将每一个章节的分数进行相加平均即可;再接着,就是教师评价,导学互动模式下的教师评价,以学生课堂表现、积极性、互动性为主要考虑因素,教师不可以学生的成绩高低有所偏颇;最后是学生的试卷评价,导学互动模式下的试卷测试评价,不再是单一的测试.在测试之前,教师对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情况首先进行了分层,即将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划分为一组,给这些学生的试卷难度较大;对学习能力处于中间层的学生,给予难度适中的试卷,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对成绩差的学生,教师采取的试卷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功情况,即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和掌握程度.最后,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占百分之五、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占百分之二十五、教师评价占百分之十五、试卷测试成绩占百分之五十五的评价方式,统计学生的最终成绩.导学互动模式下的评价体制,首先加强了学生的自主评价,促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促进学生更加深刻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导学互动模式下的评价体制更加科学地设置了试卷测试的方式,促使评价方法更加公平、有效,学生按照能力进行划分,不同的学生适应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增强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其在数学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结语:本文主要从课前导入、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阐述了导学互动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全面覆盖了多个数学学习领域.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全面改革了学生的评价方式,从根本上,改善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面貌.

猜你喜欢
前导导学作业
快来写作业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一种S模式ADS-B前导脉冲检测方法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我想要自由
LTE随机接入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