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 张春丽
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案例及几点思考
——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第1课时)”为例
☉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 张春丽
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于2016年10月16日—17日在美丽的西宁市举行.笔者有幸参加大会,其中“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第1课时)”获得了听课专家和评委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一等奖.下面就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融合点来简单介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欢迎各位同行和专家批评指正.
1.教学内容分析.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展开图”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课时,本节课从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抽象出几何图形,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展开正方体进一步探究展开立体图形,为后续学习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的知识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七年级学生的智力迅速发展,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自我意识觉醒,行动的依赖性逐渐减少,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这些特点适合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和对比分析的能力,可以进行课堂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但学生刚刚接触立体图形,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也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①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②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图形(直棱柱、圆柱、圆锥、球)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③能画出正方体的展开图.
(2)基本技能.
利用东师理想教学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简单实际问题模型中不断延伸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基本思想.
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图形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平台引导学生探讨与合作学习,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体会分类总结、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4)基本活动经验.
经历在图形中“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正方体展开图”的探究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图形变化的美,并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美.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简单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2)教学难点.
探究正方体展开图.
1.创设情境,视频引入.
融合点一:
利用电子相册让学生简单回顾实际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自然引入新课.
电子相册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同时利用小学所学的“画杨桃”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问题:你能看到汽车的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的图形吗?
教学说明:来源于生活的图片通过电子相册的形式播放给学生,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2.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融合点二:
利用东师教学平台中的三视图展示平台,展示生活中的一些东西(车、课桌、飞机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请学生上台操作,进一步理解概念.
教学说明:通过学生观察这些模型的图形,使学生体会到它们画的是同一个物体,但画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突出这一矛盾,激发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兴趣,引出课题,并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1)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画出课本上探究一的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2)教师巡视、观察,对有困难的小组加以辅导.
融合点三:
通过微视频展示探究一的解题过程,为学生展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先观察,然后画出图形,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物体”所得平面图形的画法.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组间互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到实物摆放的角度不同或观察的角度不同,三个图形也可能不同,培养学生的方位感.通过从正面、上面、左面对几个常见几何体的观察,懂得描述并画出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
3.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融合点四:
教师利用东师教学平台中的折叠和展开功能为学生展示正方体展开图,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师生总结:
①展开图中四个正方形连成一排.
图1
②展开图中最多三个连成一排.
图2
③展开图中两个正方形连成一排.
图3
教学说明:(1)学生合作交流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利用自带的正方体,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记录下正方体各种展开图.
(2)教师巡视,学生展示.
4.总结反思,情意发展.
(1)本节课你学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本节主要学习立体图形的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三个平面图形及画法;正方体展开图:11种展开图总结.
(2)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转化思想.
(3)注意的问题:在学习时,要仔细观察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的形状.
教学说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体会,不完整的让其他学生补充,以达到梳理知识、内化知识的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
5.达标检测,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121页第3、4题;
探究题:探究长方体展开图.
1.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的“助推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交流.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加以应用”.本节课中教师利用东师理想教学平台中的电子相册功能,采集了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导入学生喜欢的音乐制作成课前复习所用的电子相册,通过这种设计让学生观察了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加强了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发现”几何图形,归纳出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图片展示,这样的设计体现生活五彩缤纷的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本节课的自主探究环节中,教师利用东师理想教学平台中的投影与视图展示平台,让学生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实例亲自动手为同学展示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投影与视图展示平台作为本节课的信息支撑点,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增加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其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认识图形,了解图形.微视频的应用,在给学生讲解所学内容的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平台,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不但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东师理想教学平台中的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平台直观显示正方体的展开图,力求多方位、多角度给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这也为展开其他立体图形奠定了基础.
2.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的“必备品”.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对于抽象的知识学生仍只能够“感受”.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本节课中的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正方体等,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来研究问题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发挥其特有的优势.通过本次比赛的洗礼,作者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利用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资源,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及有力的学习工具和评价工具;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做好数学学习.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要做到“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地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不切实际、不合逻辑地滥用信息技术反而会“事倍功半”,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体现教育现代化.
1.本节课中用到的电子相册,是东师理想教学平台中的电子相册功能,教师只需把展示给学生的图片分类上传,配上相应的音乐就可以自动生成电子相册.
2.微课制作需要的软件是CamtasiaStudio8版本,教师制作好课件,录制编辑即可.
3.东师理想教学平台软件是东北师范大学理想技术研究院开发的东师理想云教学平台4.0,需要在win7环境下安装Adobeair作为支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