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班入园适应的误区

2017-01-27 10:50苏州高新区龙惠幼儿园吴丽娟
早期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集体生活入园小班

苏州高新区龙惠幼儿园 吴丽娟

走出小班入园适应的误区

苏州高新区龙惠幼儿园 吴丽娟

新学期,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分离焦虑而产生的哭闹情绪总让教师头痛不已,束手无策。而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也成了家园开学阶段的头等大事。

一、常用策略之误区

1.提早适应

一些幼儿园在8月中旬就让小班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提早入园适应环境,我认为此做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幼儿,部分孩子看似在家长的陪伴下愿意每天入园,一旦离开家长独立入园,他们对家庭、亲情的习惯性依恋仍然会产生焦虑情绪,反而延长了幼儿适应入园生活的时间。

2.过度强化

由于担心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会表现出一些难以控制的紧张情绪。如再三跟孩子强调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要跟小朋友友好相处,在幼儿园不要害怕,送孩子来园后久久不肯离开,在幼儿园周围偷偷观察孩子等,这些看似帮助孩子的策略恰恰在无形中引发了他们的焦虑,无助于幼儿的良好适应。

3.无原则顺从

为了避免孩子的哭闹,保教人员会给孩子一些不恰当的允诺。如“老师跟妈妈打电话,让她赶紧来接你”。家长无条件顺从,应允孩子的请求,“爸爸第一个来接宝宝”“你在幼儿园不哭,妈妈就给宝宝买喜欢的玩具车”。这些无原则的顺从或应允,并不能有效促进幼儿在心理上的独立,不能给予幼儿在认识、行为上的正确导向。

二、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浅析

刚入园的幼儿步入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群体,缺乏安全感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既是自然也是必然的,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幼儿尽量减少这种焦虑、波动的情绪。幼儿到2岁已经会走路、会说话,有了一定的独立自护能力,对吃饭、洗手、穿鞋袜等生活活动,他喜欢说“我会”“我自己来”“我能”,希望成人放手;对于成人要求他做的事,他喜欢说“不”,与成人唱反调。我们若能顺应孩子这种自主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学习自理生活、自选玩具,就能很顺利地培养良好的习惯。此外,该年龄段的幼儿特别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如有的幼儿到亲友家做客,甚至不肯回家。幼儿的这种发展需要,独生子女的家庭是难以满足的。上述事例说明这些准入园的小班幼儿在身体、智能、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已经具备进入集体生活的条件,只要家长和教师相互配合,采用恰当的方法,完全可以使幼儿渡过“入园关”,愉快地过上集体生活。

三、入园适应之策略建议

1.深入的家访

让幼儿逐渐熟悉幼儿园的教师、环境和活动,这是幼儿顺利入园的关键。在开学前一周,班级的两位教师和家长约定,到每个孩子家里做深入的家访。在访问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请家长填写关于孩子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个性倾向、特殊爱好等方面的调查表。这种做法有利于教师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便于入园后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注。例如,一些幼儿前期社会性发展较慢,入园后的情绪波动可能会大一些,教师就可以建议家长将幼儿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这些玩具既是稳定幼儿情绪的依恋物,也是促进幼儿进行人际交往的媒介。再如,一些幼儿从小体弱多病,是存在多种过敏源的过敏性体质,教师得知这些信息后需要及时与保健医生交流,以便对其进行跟踪观察,关注和帮助体弱幼儿的健康成长。

2.开放的空间

面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教师常常会害怕幼儿因不听指令,到处乱跑而发生安全事故,即采取“关起门来”这样的一贯做法,殊不知封闭式的空间会加重幼儿的不安情绪。事实上,幼儿园大门在幼儿入园后是关闭状态并有专职门卫看守,只要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幼儿在户内外的活动是相对安全的。因此,教师不必因担心发生安全事故而把幼儿禁足于班内。相反的,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幼儿与户外环境多接触,以频繁转换空间来转移幼儿的视线,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从而转移其思念家人的哭闹情绪。另外,小班刚开学时的散步环节,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带领幼儿走遍园内的各个角落,每到一处都耐心向幼儿介绍场地的名称和功能,甚至还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尽快与环境建立亲近感,因为对于幼儿来说只有熟悉的环境才是感觉安全的,这是让幼儿放松心情、愉快地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先决条件。

3.自由的行动

开学初期,我们往往会比较重视小班幼儿的常规养成,但此时的幼儿正处于从随性自由的家庭生活步入相对有序的集体生活的特殊阶段。因此,教师应避免采用一些违背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常规管理来束缚他们的手脚,从而降低其对幼儿园生活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户外行走时,教师为防止幼儿乱走乱跑,让其前后拉着衣服行走,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妥的。首先,小班幼儿的动作发展还不协调,要求其在自身走路还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就与同伴相互协调走路,无疑是徒增行走的难度。其次,该年龄段的幼儿空间距离感比较弱,让其在相对固定而又较短的距离内一个跟着一个排队走路实在是要求过高,很容易会引发多名幼儿同时摔倒而产生相互踩踏的意外事故。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我认为只需要求其不推不挤地跟随教师自然行走即可,也可用儿歌代替常规要求指导幼儿集体行走,如“小脚慢慢走,眼睛看前面。前面快,我也快。前面慢,我也慢。不乱走,不乱跑。做个乖宝宝”。朗朗上口的儿歌容易引发幼儿学念的兴趣,而处于动作思维阶段的小班幼儿喜欢用动作、行为来伴随语言的表达,很快儿歌所隐含的常规要求便内化为幼儿的行为。自由的行动方便了幼儿游走于各个空间环境之中,从而使其自然而然地熟悉并认知园所环境,逐渐消除其内心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4.快乐的游戏

小班幼儿具有情绪化、爱模仿、爱想象、思维泛灵等年龄特点,要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归根结底在于幼儿园的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这些年龄特征,是否能引发幼儿的兴趣。然而符合其天性、引发其兴趣的关键在于游戏。首先教师要提供适宜的有别于家庭中的材料让幼儿尽兴地玩,浓厚的兴趣能够立马缓解其焦虑的情绪,而快乐的玩耍使其暂时忘却对家长的依恋。其次是忙碌的玩。如,教师以幼儿情绪为主线安排一日活动,尽量做到空间、活动形式的交替变化。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幼儿身体各部分得到轮换休息,防止神经细胞和肌肉的疲劳,还让幼儿沉浸在忙碌的游戏活动中,体验着幼儿园生活的快乐,让其在玩耍中没有焦虑哭闹的时间空隙,与日俱增的快乐情绪也会减缓其分离焦虑情绪直至逐渐消退。

5.悉心的照料

小班幼儿容易在生活环节中出现情绪反复的现象,如在午餐、午睡环节,由于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已养成成人喂饭、陪睡的习惯,一到特定情景中就容易勾起其对家人的依恋。因此,教师在组织这些生活环节时要照顾到幼儿的具体情绪,洞察其内心的想法,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独立进餐、睡觉的习惯。如对于一直在成人帮助下进餐的幼儿来说,突然面对满满腾腾的一碗饭菜,就会因为没有信心吃完而产生恐惧,所以教师应该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来减缓幼儿的恐惧心理。具体做法如下:先盛一勺饭,少量菜,确保幼儿有吃完的信心,然后及时关注幼儿的进餐情况,给吃完饭菜的幼儿再盛一勺饭,少量菜,以确保幼儿每天身体所需的食物能量。如要盛第三次需询问幼儿的意愿,以便观察到每位幼儿的进食量。

总而言之,幼儿入园关难过也易过,关键在于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分离焦虑症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运用科学、积极、适宜的方法帮助幼儿能够尽快适应上幼儿园,顺利地融入快乐的集体生活。

猜你喜欢
集体生活入园小班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契约精神在人才培养群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部门集体氛围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爱就要在一起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