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选本出版的观察与思考
——以4部幼儿文学经典选本为例

2017-01-26 23:17:08洪妍娜
中国出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选本读本文学

□文│洪妍娜

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中的一个独特门类。选本动态多元的历史进程为幼儿文学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学史参照。因此,选本出版成为透视与思考幼儿文学成就的一个别样的观察视角。新时期以来幼儿文学选本的活跃及其在幼儿文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回眸幼儿文学的选本之路,可以看到幼儿文学选本出版在不同阶段、不同视角下呈现出的多维度景观。

一、新时期幼儿文学选本的拓荒之作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儿童早期教育问题的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逐渐受到广泛关注。1978年10月,国家出版局等中央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在江西庐山召开,会议强调了少年儿童读物出版要适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不同需求,从选题、内容、形式等方面综合考虑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幼儿文学的出版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1980年10月,少年儿童出版社鲁兵主编的《365夜》上册出版,次年7月下册问世。鲁兵从中外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寓言中汲取适合学龄前儿童听的365个故事,其中反映孩子们生活的故事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此外,还有一部分知识性的故事。正是这样一部与当时早教观念相互呼应的经典书例,受到了广大孩子、家长和老师的热烈欢迎。鲁兵在《365夜》前言中写道:“为了适应4~6岁的孩子的年龄特点,便于年轻的父母口述,这本集子里的故事大多作了修改,或者经过改编,情节简化了,语言口语化了,这对有些原作来说,可能有所逊色,不过,孩子们长大之后读到原作,是会得到补偿的。”[1]事实上,幼儿文学的语言是“浅语的艺术”,如《山海经》中的“夸父追日”,原文不足50字,但若想把它改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幼儿文学作品,不只是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那么简单,编者除了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还需有大量的生活积累和充满幼儿情趣的想象。编者在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语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地充实作品内容与丰富作品细节。同时,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注意力,编者在处理《木偶奇遇记》《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宝船》《哪吒闹海》等字数较多的经典作品时,省略其中过繁的情节与描写,并将内容分为2~3篇,让孩子们分次来听。还有对特殊作品的改编,如连环漫画类的美术作品,编者需要对其进行文字化的处理。365篇作品的选编与再创作,工作量是巨大的,编者身上表现出的巨大职业热情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值得敬佩。

当然,《365夜》编选风格、艺术品质的锤炼及其呈现是有一个过程的。《365夜》在全面修订后又收入了当年前后创作的优秀新作,以及初版时遗漏的佳作。由于《365夜》初版是上、下册先后采集编辑,因此出现一些故事内容与所在月份的编排不合,后在再版中都作了调整,如以《新年娃娃》开头,《除夕老人》结尾。一些值得纪念的日子也安排了内容相应的故事,如《草原小姐妹》就放在故事发生对应的这一天。同时,应小读者的普遍要求,为每个故事配上插图,并给疑难生字注音,便于小学低年级的读者阅读。

“灯前,月下,父母娓娓而谈,孩子静静地听,这该是一个家庭中最欢乐最和谐的时刻。孩子得到父母的爱,父母也得到孩子的爱,同时沉浸在爱的热流之中”。[2]编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睡前阅读、亲子阅读、精品阅读等在当时颇为超前的编选理念,表现出对幼儿文学未来艺术走向的洞悉和预见。上述编选理念的确立和实施,直接决定了该选本的艺术面貌、品质和格调。鲁兵因此书获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首届韬奋出版奖(1987年)。该奖充分肯定了鲁兵与他编辑的《365夜》对开拓幼儿读物出版的重大意义。《365夜》以其不同凡俗的文学趣味在80年代初的幼儿文学的编选中展示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幼儿文学选本出版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二、幼儿文学选本的历史积淀

《365夜》的热销引发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与强烈的文化反响。1981年10月,国家出版局在山东泰山再次召开全国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提出了“幼儿读物”这个出版范畴,低幼读物的出版工作成为研讨的重点。随着幼儿文学出版的大力发展,1986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幼儿读物研究会成立,它对于幼儿文学的创作、研究以及出版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在出版界的大力支持下,一些有识之士怀着热切的心情和客观的态度搜集和整理幼儿文学的传统遗产,散落在儿童文学沙滩上星星点点的美丽贝壳终于被编织成串。

1991年6月,鲁兵主编的《中国幼儿文学集成》(重庆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集成》”),阶段性地总结了1919~1989年70多年间中国幼儿文学作品创作和出版工作,其中包括叶圣陶、冰心、郑振铎、陶行知、刘半农、汪静之、赵景深、郭沫若等著名作家、教育家及近代作家的幼儿文学精品,以及当代幼儿文学文坛新人的优秀佳作。《集成》分6编10卷,包括理论、童话、故事、儿歌、诗·散文、戏剧。鲁兵在“序”中概括了70年中国幼儿文学发展的历史,对幼儿文学的成绩、经验及教训给予观照与总结。1998年3月,张美妮、巢扬主编的《中国新时期幼儿文学大系》(未来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大系》”)问世,这一包括理论、童话、故事、散文、儿歌、诗歌7卷的大型套书,收录了1978~1995年中国幼儿文学的重要作品。束沛德作《繁荣迈向新世纪的幼儿文学》一序,围绕拓宽幼儿文学观念、探索幼儿内心世界、张扬游戏精神、讲究浅语艺术这4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推动幼儿文学发展。由于《集成》中收录了80年代的部分幼儿文学作品,所以《大系》侧重于收录发表于90年代的作品。90年代的幼儿文学理论研究不断纵向深入与多元发展,逐渐出现关于《论幼儿文学的艺术深度》《儿童文学的“深”与“浅”》《图画书——作为一种艺术》《图画书的品格特征》《捕捉儿童图画书中图与文的最佳结合点》等极富争论性与开创性的论题。同时,幼儿文学作品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也格外引人注目。

对我国幼儿文学做出评价性汇编的两部巨制既勾勒和概括了幼儿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也涵盖和呈现了幼儿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基本面貌与幼儿文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状况。同时,它们也为幼儿文学的当代艺术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样本。这两部大部头的、具有重要总结梳理作用的出版物的问世,为幼儿文学的艺术殿堂举行了一个漂亮的奠基仪式。

三、幼儿文学选本的个性呈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幼儿文学选本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进入人们的阅读视野。各类选本正以各种不同的组织方式和艺术形式重复、交叉出版,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在各种幼儿文学选本充斥书肆的情形下,方卫平选评的《最佳幼儿文学读本》(明天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读本》)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具有专业指导性和艺术鉴赏性的优秀阅读清单。

《读本》共分为《有太阳的地方》《会跳舞的歌》《悄悄长大起来》3册。选评者以纯正而又敏锐的艺术眼光,精选中外优秀幼儿文学作品,“一方面,它们对于幼儿生活、情感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幼儿文学特有的轻灵、单纯、愉悦、飞扬的美学特征;另一方面,它们对于世间万物和人的心灵的呈现也呼应了一切人类艺术所共有的人性的尺度以及对于生命的普遍关怀”。[3]这既是选评者文学观念与童年立场的表明,也是对读者阅读方向的指引。这一充满人文关怀的编选理念贯穿了选本作品的选择和组合,选本以主题单元组合的方式为基本构架和呈现面貌,主题单元则以作品表现的内容、艺术手法、体裁样式为基本依据,带给读者视觉上的冲击力与心理上的新颖感。同样,这一编选理念也融入了选评者对作品的点评当中。由于幼儿文学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幼儿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文学阅读,如何为家长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因此,《读本》中“牵手阅读”部分主要是写给父母看的,选评者认为亲子共读是幼儿期阅读最理想的状态,亲子共读的时光能够滋养小读者未来的成长岁月。在细节的处理上,《读本》对入选的幼儿文学作家均附有简短介绍,插图选用孩子自己的画作,并一一注上孩子的姓名和年龄。《读本》在整体呈现方式上显示出别具一格的审美效果。

选本在作品的经典化上常常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读本》在面对传统经典作品时表现出的严肃认真的理性态度,与面对当下幼儿文学创作中具有经典品质的新作的灵敏开放的编选策略,体现了选评者开阔的精神视野。实际上,方卫平在2011年选评《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幼儿卷)中,就表达了“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4]的愿望。“重新”意味着摒弃传统幼儿文学史的定论,“重新呈现”与“重新解读”被忽视的幼儿文学的艺术形态和美学魅力,为今天的儿童读者提供新的儿童文学经典。

四、幼儿文学选本的未来走向

上述4部选本之所以能够为时代所需要,并成为幼儿文学选本发展史中极具开拓性与经典性的选本,正在于它们各自所发出的个性而睿智的独特声音,以及它们共同参与对“幼儿文学”概念的命名与构想。4部幼儿文学选本在各个发展阶段所呈现的精神活动有着明显的历史承续性和艺术对照性,这为当下幼儿文学选本的走向提供了坐标参照,主要表现为以下3点。

1.适应时代的观念与需求

任何一部书籍的成功,必然与其背后的时代背景相呼应:《365夜》的热销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幼儿读物的匮乏密切相关,《365夜》以讲故事的方式满足幼儿读者阅读需求的选题策划,巧妙地将读者的需求与选本的丰富性结合起来,成为幼儿文学崛起的一面旗帜。进入90年代,世纪交替的脚步声提醒人们认真聆听幼儿文学历史的沉吟,相应的史料整理工作切实参与到幼儿文学史建构之中。新世纪的幼儿文学选本是在新时期提供的历史经验和艺术积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新世纪也为幼儿文学选本的精彩与活跃提供了新的机会与挑战,《读本》较好地适应了当下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读者日趋多样化并不断升级的阅读需求。

2.选编者纯粹独到的文学眼光

选编者渗透在选本中的学科视野与鉴赏眼光,使得选本出版具有了历史价值和深远意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5]鲁兵作为一位优秀的幼儿文学研究者和作家,以一种相对纯粹的眼光选编幼儿文学,使得《365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集成》与《大系》在研究与梳理幼儿文学史料过程中,既注意到幼儿文学理论与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相统一,又呈现出各个时期幼儿文学研究者的个性特点与个人所长,体现了选编者的宏观历史意识和艺术探索精神。方卫平对幼儿读者阅读趣味与幼儿文学新经典的塑造,显示出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与人文关怀。

3.个性多元的编选风貌

不同类型的选本都有自己独特的编选规律及要求。《365夜》以父母给孩子一天讲一个故事的编选理念,打破了单一、传统的“识字卡片”类的幼儿阅读模式。《集成》与《大系》这样的专业型选本在满足相应的专业读者文学研究阅读的专业定位上,客观呈现幼儿文学的发展面貌以实现其文学史价值。《读本》按照作品表现的内容、艺术手法、体裁样式,以主题单元呈现,同时以选评的方式与读者进行阅读体验的交流,开辟对幼儿文学新的解读视角与思考方向。幼儿文学选本的多元化风貌需要富有个性特征的不同选本形态的积极碰撞,而不是简单调和。

我们的时代无时无刻不在选择着选本,而选本也在不断地选择着自己在时代中扮演的角色,这是一种双向的选择。这种选择越是多样而自由,选本就越能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何做好幼儿文学选本的出版工作,进而发挥各类型选本独特的美学特质以反映时代生活与幼儿精神世界,这不仅是当前幼儿文学选本出版的现实问题,也是幼儿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选本读本文学
雏燕
选本编纂与“朦胧诗派”的建构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散文诗(2021年18期)2021-10-08 09:56:58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戏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36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概念辨疑与类型区分
中华戏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58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中华家教(2017年12期)2017-12-15 00:09:30
我与文学三十年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