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017-01-26 04:49汪俊枫陈小玲
浙江经济 2017年14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高端制造业

□汪俊枫 陈小玲

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汪俊枫 陈小玲

有色金属加工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实现制造强国、制造强省的重要支撑,对提升全省传统制造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形成了以铜加工和铝加工为特色的产业格局,涌现出金田铜业、海亮股份、栋梁新材、华友钴业、博威合金等一批龙头企业。

当前,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正面临着发展困境:一方面有色金属需求萎缩问题进一步显现,铜、铝、铅、锌等主要品种的消费增速将由高速转为中低速;另一方面低端加工产能过剩与部分品种及高端深加工产品短缺并存,航空产业、集成电路用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对于全省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企业来说,强化智能制造、行业标准、行业试点、产能合作,将是行业实现提质增效、开放发展的主要路径。

四大路径

全面推进浙江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的改造升级,主要通过以下四大路径开展:

路径一:工艺升级。发展高端精深加工工艺,用“一流”的装备造高端产品。“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加工行业普遍注重加大装备投入,主要品种冶炼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世界先进,但由于材料基础理论研究薄弱、质量控制能力不足、关键工艺技术尚未突破等,“一流”的装备不但未能生产出质量稳定的高端产品,而且存在高端加工产能过剩的隐患。“十三五”期间,全省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要重视工艺突破升级,在技术层面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管理方法,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一是加快运用保护性气体熔炼、电磁搅拌等熔体净化技术,高效连铸、宽带连铸技术,高速、精密、自动等控制轧制技术及先进的热处理技术等高新及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铜加工业,形成先进装备占主体的工艺装备结构。二是以大型蓄热式节能熔炼炉为方向,改造、优化熔炼工艺,改进铸造工艺,提高自动化水平;积极发展大型、高速短流程轧制工艺和高精度的冷轧装备。

路径二:产品升级。重点制造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品,着力突破“不敢用、不好用”瓶颈,加快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和应用进程。产品升级主要通过转向更高端生产线,积极研发健康、环保、低碳新产品,从低端产品转向高端产品的生产、从配件产品转向主机产品的生产。产品升级和流程升级的目的是推动产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方面发展。一是围绕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海洋、能源、交通、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发市场急需的高附加值铜加工产品及替代进口产品。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汽车工业专用高性能铜材、高效节能铜材、电子信息产业专用铜材、电力电器工业专用材、高速列车及铁路电气化用高性能专用材、海洋工程专用铜材等。二是积极介入中、高端领域产品的竞争,瞄准国家大飞机工程、高铁工程及装备业振兴工程,研究开发飞机制造、交通、大型工业装备用铝材,围绕建筑业节能的发展要求,发展保温、隔热性能突出的节能型建筑用铝材等。

路径三:功能升级。打造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加快推动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攀升,通过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和品牌营销环节转变,或者沿着基本加工→贴牌生产→自主设计制造→自有品牌制造的方向提升,实现增强价值链、技术链和供应链的控制能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浙江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领域知名度较高的绍兴诸暨铜加工产业集群、湖州南浔铝材及制品产业集聚区、台州路桥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为依托,推进集群和基地内企业合作发展,使产业相关的培训、金融、开发、市场营销、出口等方面形成互动,促进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加快向价值链两端延伸。

路径四:产业间升级。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作为全国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铜加工和铝加工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仍以大进大出的粗加工为主。未来应积极与资本、高新技术进行对接,引进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向新兴产业发展,从而推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发展。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发展及重、特大工程建设的需求,积极研究开发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重点发展超高强铝合金及新型耐磨、耐热、高比强、高韧铝合金,高强镁合金,大尺寸半导体材料、高品质太阳能材料及超纯金属,高性能磁性材料,环保型电子焊料等产品,培育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

重点对策

围绕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产业链升级四大发展路径,实施“机器人+”“互联网+”“标准化+”等行动,以试点建设和全球资源整合为手段,大力推进有色金属加工业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集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推进智能制造,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机器人+”行动。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改变金属制造产业这一劳动密集型行业自动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改善人力资源构成结构。同时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提升“两化”融合水平。推进企业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营销等各方面深化信息技术应用,鼓励骨干企业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系统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全面构建以“互联网+”为特征的科技开发、生产经营体系,形成信息化环境下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新型能力。

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大力推进“标准化+”行动。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形成技术标准,支持企业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形成一批掌握国内外标准话语权的优势产业和企业。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动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形成专利与标准结合机制,引导企业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浙江制造”先进标准体系。着力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优先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企业品牌支持体系,重点支持企业加强研发设计、品牌提升、市场营销等,占领价值链高端,提升产品附加值。塑造有色金属加工制造品牌国际形象,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突出试点带动,提升产业集群水平。开展试点培育。建议在宁波、绍兴、湖州、金华、台州等地,选择2-3个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转型思路清晰、保障措施有力的县(市、区),开展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示范区创建工作,支持试点地区建设特色小镇,创建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在财政资金、产业基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大力推动金属产业集群化。在示范区内打造若干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基地,鼓励所在地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产业规划的引领作用,优化基地布局,打造先进的金属制造产业基地。建立基地之间和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套机制,使产业基地成为产业集聚的基本载体。

加强产能合作,提升全球竞争水平。开展区域产能合作。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建设冶炼项目,在有色金属消费潜力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建设深加工项目。支持利用发达国家地区再生金属回收体系建设再生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能力。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浙江设立有色金属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提高对外开放和合作水平。同时,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有色金属企业开展行业内上下游及跨行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业务整合、流程再造,构建上下游一体化完整产业链,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围绕全球资源配置开展海外并购,通过跨界融合发展为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企业围绕主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隐形冠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作者单位: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高端制造业
高端油品怎么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AD GIN STUDIO高端影棚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筑底企稳有色金属行业已过最难阶段
有色金属设计 欢迎刊登广告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