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职业技术教育新引擎

2017-01-26 04:49王菁程宣梅池仁勇
浙江经济 2017年1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校企职业

□王菁 程宣梅 池仁勇

着力打造职业技术教育新引擎

□王菁 程宣梅 池仁勇

当前,浙江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及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历史重任。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进程中,高素质技术工人供给明显不足。一方面,企业难以从市场招聘到称心满意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也不能尽快培养出适用型技术人才。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供给规模尚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现实需求,职业教育基础建设还没跟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职业教育培训内容还不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改革刻不容缓。

存在问题亟需解决

生源下降,技工人才供给难以满足需求。近年来,全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逐年减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从2015年浙江教育年鉴统计分析表明,浙江中等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校375所,比上年减少28所;招生21.81万人,减少1.08万人,减少4.7%;在校生65.48万人,减少4.23万人,减少6.1%。毕业生23.57万人,增加0.12万人,增长0.5%。中职毕业生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19.38万人。完成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3.5万人。相对于全省经济增长水平和新生市场主体用工需求来说,职业技术人才的供给明显不足,企业技工缺口不断扩大。

课程陈旧,师资队伍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目前,职业技术学校使用的教材编制和课程设置没有与企业生产变化、产业结构及技术进步同步调整,大多使用过去编制的教材,实行原来设定的课程,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培训手段相对老套。同时教师队伍配备总量不足,师生比例相对偏低,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配比偏低,“双师型”教师明显缺乏。有不少职业教育教师理论知识懂得不少,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在教学中理论知识能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操作却难以准确指导。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成长毕业的学生,一定程度上与当前经济发展现实有点脱节,与未来新经济发展的远景要求相差更远。

“校企合作”不够紧密,“工学结合”还未突破。近年来,浙江加大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改革力度,但是学校和企业间未能实现深层次的紧密合作。一方面,校企合作机制还不完善。企业缺乏技工培养规划和要求,学校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手段。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统一技工培训计划、标准和规范。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和利益也不明确。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成本分担和收益分成无章可循,通常企业不愿承担过多的成本费用,大多接受短期培训,无意长期合作。培养与使用脱节的结果,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一时无法使用,而企业急需的熟练技术人才又无法及时满足。

公办经费不足,民办社会资本进入不够充分。从2016年开始,浙江确定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每学年每生为2500元。同时按照教职工工资总额3%以及日常公用经费10%足额提取教师培训经费,专款专用。近年来,地方财政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力度虽然不断增大,但仍然满足不了教学规模扩大和师资队伍增加的资金需求。同时,民办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等相关改革还不到位。民办职业教育有所发展,但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尚在探索当中,诸多问题有待在改革中逐步解决。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足以说明当前加快职业技术教育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具有实用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劳动者,是增加高素质劳动者供给、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浙江要以全局战略眼光和市场经济理念,加快推进全省职业技术教育体制的各项改革。

制定中长期职业技术教育规划。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制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必须把职业技术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上。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特别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层次升级的要求,相应制定中长期的职业技术教育专项规划。要根据“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经济发展趋势,按照全省八大万亿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研究制定急需的、适用的、前沿的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目标、重点和举措,有序推进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的基础建设,有效缓解当前技术人才欠缺的结构矛盾,有力储备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骨干,以保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推进和实现。

加强重大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建立教学项目库是把发展规划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举措。结合浙江经济社会现实及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从实用性、适用性、前瞻性出发,建立各类职业技术教育重大项目库,如“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项目”“示范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双师型职业教师素质提高项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明确项目标准、建设要求,应用目标、资金保障、效率考核等内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库建设和改革,制定项目库管理办法,强化备选项目库管理,严格监控项目实施情况,确保职业技术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用改革思维创新办学方式。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要突破目前以公办为主的办学方式,鼓励更多社会主体进入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要充分发挥公办、民办职业院校优势,挖掘现有职业院校办学潜力,通过存量提升带动增量扩大。建立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方式,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然而,教育培训与企业生产有根本的不同,股份制办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要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质出发,规范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确定“校董制”的模式和章程,规范股权投入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要从学校作为知识生产的特点出发,在明确实物资本股权的同时,鼓励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作为股权投入并参与分配。对具有高级职称并对教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教师,可以考虑实行教师持股或期权激励机制,以调动高层次教学人才的积极性。

以市场化机制推进院校建设。扩大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必须增加院校建设投入。无论是新建职业教育院校,还是扩大现有院校规模,都需要大量建设资金。在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可鼓励教育基金、产业基金、私募基金等进入职业技术教育投资建设领域。在运作模式上,可将经济领域的投融资市场化改革引入院校建设。探索推广BOT(“建设-运营-移交”)、JV(联合体)、TOT(“移交-经营-移交”)等多种PPP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现代职业教育建设。

探索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解决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与使用脱节的最好办法,是加强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首先,明晰校企合作的模式及双方职责。目前有“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以及“订单式”“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多种培养模式。要根据不同的合作模式,明确校企双方不同职权和责任。其次,学校和企业协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产业升级要求,按照当前急用和未来发展的职业需求,制定中长期职业教育规划和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第三,明确双方投资责任和收益分配。在合作创办中,要明确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设施、设备、技术等方面投入比例,以及研究成果、收益权属和分配机制,以激励双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保证合作办学的可持续性。

加快职业教学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教材编制要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要从浙江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开发和网络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聚焦全省正在全力推进的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文化等八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十大历史经典产业,突出教材编制的适用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推进职业教育的教材和课程改革,关键是要有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富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充实职业教育的师资新生力量。从当前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引进或新聘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的青年教师,更多地传授最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师资人员进行再教育再培训。终身学习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充分体现。同时要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完善师资队伍兼职和进出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本课题受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4G020006、LQ17G020010)、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规划课题(16JDGH049)、浙江省教育厅项目(Y201328624、Y201122666)资助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校企职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