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力民生工程

2017-01-26 04:49蓝蔚青
浙江经济 2017年14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民生

□蓝蔚青

持续发力民生工程

□蓝蔚青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强调“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要坚持走均衡优质、公平普惠的路子,多领域持续发力民生工程,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从“八八战略”到“两创”“两富”“两美”,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强调的就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普惠性。承诺每年要在改善民生福祉方面办若干实事,已成为各级政府“两会“工作报告的“标配”,而且都要明确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落实资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民生建设有成效

近几年,政府鼓励群众开展网络投票,自主选择民生实事工程,多个领域民生建设正在有效实施。坚持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2/3以上用于民生工程,2004年至2016年年均增幅达10.6%。通过社会保险、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公益慈善,构建全方位的社会保障网络,社会保障从领域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居民养老金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提升了个体和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力推进,逐步覆盖外来流动人口,提高公平程度。推动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持续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双下沉、两提升”,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更加协调。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和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建立面对困难群体的长期帮扶机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15年底全省已率先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浙江城乡居民年均收入已分别连续16年和32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近5年来年均分别增长9.3%和10%,2016年达到47237元和22866元。2016年城乡收入比2.07∶1,远小于全国平均的2.72∶1。政府充分认识到平安是重要的民生需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的发生,建立条块结合多渠道多层次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以民主恳谈、民主听证、民主评议等做法优化基层治理,努力做到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建设群众真正认可、真心满意的平安,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13年位居全国前列。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政府办事网点体系,探索代办制,把提供一站式、全天候、全透明的民生服务和“最多跑一次”作为方便群众办事的努力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强调“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要兑现这一承诺,要充分了解民情民意,注重研究并及时发现需求层次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真正干到点子上,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建设路径

对于走在前列的浙江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是“完成时”,我们追求的是高水平的小康。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依据和动力。满足全体人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新兴领域的需求,在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必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这是今后五年社会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提高质量。就业质量的提高,更稳定的岗位、更满意的收入和待遇、更符合兴趣爱好,更能施展才能;居住质量的提高,更方便、更舒适、更宽敞的住房条件,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出行质量的提高,更加便捷,更多选择,更少污染;饮食质量的提高,更加安全,更讲求营养保健,更加多样化;教育质量的提高,更长的受教育时间,更优秀的师资,更有价值、丰富多彩的内容,更多的国际化元素;医疗卫生质量的提高,不仅有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经济负担减轻,更防患于未然;老年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收入来源有保障,而且服务照料有供给,精神生活更丰富。

公平普惠。目前社会反映最强烈的是收入差距过大并积累成巨大的财产差距问题。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使“财富分配更加均衡,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居民收入平均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2以内。”“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报酬增长机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低收入产业工人收入倍增计划,加强精准帮扶,努力使低收入群体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些都有量化的相对指标,便于落实和监督检查,充分反映省党代会对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决心。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收入和财产差距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各种违法所得和历史形成的不合理资源垄断造成的过高收入,也有大量渐进式改革和市场机遇带来的机会收入和制度缺陷造成的“灰色收入”。初始的收入差距通过投资又形成放大的财产差距,需要通过系统配套精准到位的改革特别是完善税收制度和公益慈善制度逐步解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端人才收入与国际接轨的必然性和低端收入受欠发达地区影响,也制约着我们缩小收入差距的努力。

因此,公平普惠主要体现在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上。这正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关注的重点,党代会报告在这方面提出了许多更高的要求,如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共享水平,把公平的要求贯穿到教育事业发展中去,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推行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健全城乡统筹和区域转接机制,有序推进全民医保;实施大健康战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构建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智慧养老工程,使每个老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生活品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使社会保障全面覆盖、更趋公平;关心关爱少年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全面实施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计划,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全方位保障消费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城乡融合共同发展,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客运,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等等。基本公共服务满足的是人的基本需求,社会保障能避免个人和家庭陷入困境,教育公平有助于防止差距的代际传递和固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社会保障的全覆盖、均衡化,能够大大缩小收入差距对人的生存发展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能实现更多的公平。

打造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在拉高底线的同时,还要努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力求各得其所。例如全国“十三五”期间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们就要考虑进一步普及学前教育乃至逐步将其纳入义务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包括老年教育的需求、培育特长发展个性的需求,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养老保险体系,在社会保障法定人员全覆盖和逐步提高保障底线的基础上,使一部分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高的保障水平。在优化健康服务方面,还要发展健康产业,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支付能力的人们多样化健康需求,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在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覆盖面和质量方面,在继续提高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覆盖面、提高服务效率和满意度的同时,要适应高龄化和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增加的趋势,按需发展高中低端的机构养老,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改革。在促进充分就业方面,要适应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拓展视野,着力优化创业生态环境,加大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创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供雪中送炭的创业帮扶,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力求人尽其才。在居住方面,要更多更好地满足租住需求,特别是创业就业起步阶段的需求。在出行方面,要通过立体化、智慧化、一体化的交通服务体系化解出行难。在公共安全方面,要提高发现和治理隐患的能力,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形成科学高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

面对不断提高、日益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只能加强规划引导,择优购买服务,让更多的需求特别是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公益服务机制和市场机制得到满足。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联动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多样化,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让专业的人做好专业的事。同时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和社会组织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其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自力发展、自主管理、自我监督、自动完善,更好地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搞好社会建设,满足社会需求。

作者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特聘专家,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民生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版正式启用
交通运输部:公布2021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论气象公共服务的职能提升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
浅谈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