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连
城市国际化:引领杭州大湾区经济发展
□黄宝连
杭州大湾区经济的发展道路在于新经济“红利”,充分发掘创新经济优势和把握打造世界名城的战略,争取大改革、构筑新平台、聚焦原基因、集聚高要素、谋划大格局以及创建国际营商环境,引领杭州大湾区经济发展
湾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者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显然“湾区”比“地区”城市间的界限更模糊,更强调城市融合发展,比如基础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均等、消费水平相当。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
作为一种成熟的区域经济模式,大湾区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主力,也是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旧金山湾区等世界级大湾区经济发展表明,湾区崛起的背后,是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的优化,是城市结构的转变。世界级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是密集投放智力资源,善用湾区自然景观与空间特征实现湾区多层次功能;同时不断推进湾区发展模式的转变,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等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融资环境,发展滨海旅游与休闲产业,吸引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
杭州大湾区尚未进入国家发展规划,但杭州大湾区强大的综合实力,完全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的条件,也必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新的经济增长极。与京津冀和粤港澳地区相比,杭州大湾区的经济增长迅猛、产业布局完善、对外贸易发达、创新氛围浓厚,综合实力全国最强。杭州大湾区以华东地区为腹地,是长三角经济带龙头,辐射范围和人口潜力巨大,发展潜力无限。
国内的诸多“最”。拥有两个世界超级大港,是世界进出中国的主通道。在杭州大湾区范围内,有东方明珠上海、浙江省会杭州和国家计划市宁波,更有舟山群岛国家新区,中国首个群岛新区将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杭州大湾区拥有超级大的人口与经济总量,上海、苏州、杭州GDP过万亿。拥有三所国内顶级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苏杭自古就是“人间天堂”,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的建城史,曾是“世上最美丽华贵之城”;入选《纽约时报》“全球最值得去的52个目的地”,获《Travel&Leisure》国内唯一的“2016年中国首选目的地”奖项,全球首个城市可持续发展两个试点城市之一。
历史发展机遇。杭州成为2016年G20峰会举办城市,成功获得2022年亚运会主办权,获批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些“大事件”为推进杭州市高起点上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迎来了城市国际化的历史机遇期。杭州要抓牢抓好“大事件”驱动效应,推进从特色国际城市向区域性国际大都市的华丽蝶变。自2008年“城市国际化战略”提出以来,杭州城市国际化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杭州建立了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机构,出台了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国际旅游名城的品牌美誉世界。
产业特色鲜明。作为国际旅游休闲中心,杭州的旅游休闲、会议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具有较好的国际竞争力,带动了杭州健康养生、高档休闲等大健康产业。初步形成了信息经济产业集群,涌现出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世界级跨国企业、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安防领先品牌;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杭州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接近6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超过80%;初步形成了鲜明的外向型经济业态,引入世界五百强企业思科的区域总部,累计有112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杭投资188个项目,吉利和恒逸等一批企业走出去进行全球化要素配置;形成了一批产业创新平台,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为全国提供“六体系两平台”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杭州经验,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栖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成为汇聚人才资本、创业创新的新阵地。
杭州大湾区经济的发展道路在于新经济“红利”,充分发掘创新经济优势和把握打造世界名城的战略,争取大改革、构筑新平台、聚焦原基因、集聚高要素、谋划大格局以及创建国际营商环境,引领杭州大湾区经济发展。
争取国家重大改革试点,释放制度供给红利。近年来,杭州先后获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服务贸易等国家级试点红利,有助于全面提升杭州的城市国际竞争力。但是,相比上海、天津、福建和广东等地的自由贸易实验区试点,杭州的单项改革、单项红利尚嫌单薄,如何向中央争取更多改革红利仍是重大课题。一是争取国家赋予杭州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2015年国家部署开展“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杭州应借势争取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根据杭州发展实际提出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等一揽子改革方案,创建新的更大发展平台。二是打造杭州版“中国绿卡”制度。要破除以全面管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理念,让国际高端人才更便捷地在杭州进出、就业和居留。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放开外籍人士来杭旅游、就学、就业、购房和居留的管制措施,鼓励具有专长的外籍人士长期居留杭州。三是突破国际资本管制瓶颈。争取国家对杭州的外债规模实行切块管理,探索在杭州开展企业资本账户可兑换路径,取消境外融资的前置审批;逐步实行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允许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结汇,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以结汇资金开展境内股权投资。
聚焦杭州发展原基因,提升城市文化魅力。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城市的老街、老宅、老树,来自于老城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独特性甚至是唯一性。同时城市经济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自然生态环境的竞争,环境已成为一个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一是实施大旅游战略。充分开发“西湖”金名片潜在效应,更加突出旅游国际化带动城市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杭州世界级旅游休闲养生产业,围绕环西湖尽快建设轨道交通和地铁网络,开发西湖地下商业城,彻底解决西湖自然生态环境与商贸业混杂的局面。二是充分发展东方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杭州城市记忆工程”,挖掘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等传统文化精髓,推进跨湖桥、良渚、南宋皇城、钱塘江古海塘、西溪湿地等遗址的申遗和保护利用,扩大丝绸、茶叶、中医药等杭州传统文化和产品的展示与输出,形成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
集聚国际高端要素,增强创新支撑力。创新海外引资、引智、引技政策和方式,加快集聚国际高品质要素。一要出台海外人才来华服务的鼓励政策,既支持其接受聘用来杭长期就业,也鼓励采取灵活就业、专家咨询、短期服务的方式为杭州的企事业单位服务。二要组建以服务跨境电商为主业的银行机构,更好地服务跨境电商、融通国际国内资本,组建一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推动杭州公路、地铁、桥梁隧道、赛事场馆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三要鼓励杭州企业引入海外战略投资,以产业投资基金入股或以企业股东方式直接持股;鼓励在杭企业设立国家级、国际级创新实验室,开展重大核心前沿科技攻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找准巧力突破点,谋划国际“大事件”。国际城市发展表明,通过全球性、国际性大型赛事、会议等“大事件”的举办,能够提速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和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城市功能的国际化对接。杭州要在成功举办G20杭州峰会、筹备2022年亚运会的基础上找准形成巧实力的突破点,在信息经济智慧产业、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创新创业活力氛围、自然生态品质环境、民主法制营商环境、智慧城市管理等方面,谋划未来国际“大事件”,积极塑造杭州巧实力。一是基于在电子商务、自然环境、文化休闲等方面既本土化又国际化的特质和优势,借助阿里巴巴国际影响力,借鉴波罗的海海运指数模式,形成杭州特色的国际城市专项标准。二是推出全球互联网营销评估指数,并与专业运营机构合作推向国际传播。三是谋划未来国际“大事件”,形成新的巧实力。
推进撤县(市)设区,突破区域一体化制度障碍。世界城市的基本形态是城市群发展,越来越一体化的经济体。相对江苏,浙江、杭州在行政体制改革上滞后,江苏省主要城市基本上实现了全“区”化。杭州要实现高水平的大发展,要以杭州“十三五”期间打造重大发展平台为契机,尤其要在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大湾区大经济的新战略下,加快全面实现撤县(市)设区,实现全区域都是行政区。同时要进行政区域大调整。具体可分三步:第一,鉴于省政府已启动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确定其物理区域范围,首先推进行政区域调整;第二,加快城东智造大走廊、运河湖滨高端商务带、钱塘江生态经济带等发展规划的研究,确定物理区域范围,分别推进行政区域调整;第三,成立城西区、城东区、运河区、钱江区四个新的大行政区政府,取代四个专项推进协调小组,撤销原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滨江区,实现大行政区划治理,形成城西区、城东区、运河区、钱江区、西湖区、余杭区、富阳区。
作者单位:杭州市发展规划和体制改革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