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绿色撬动大潜力

2017-01-26 01:50陈越
浙江经济 2017年19期
关键词:开化县公园规划

□本刊记者/陈越

开化县:绿色撬动大潜力

□本刊记者/陈越

开化跻身“浙江省(县、区)经济发展潜力30强”,主要源于其坚定不移的绿色发展战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以及抓住试点机遇的不懈努力

提及开化,不免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盛赞——“开化是个好地方”,这里黛色参天、波光入户,犹如世外桃源。这些年来,开化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优越的自然禀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保护,衢州市更是给予其GDP考核的“豁免权”。绿色发展真的能帮助开化实现从“欠发达”到“绿富美”的完美蜕变吗?开化的创新实践表明:保护环境的“鱼”与经济发展的“熊掌”可以兼得,优越的生态禀赋正在转化为开化经济前行的动力!在日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发布的“2016年浙江省县(市、区)经济竞争力、发展潜力和创新力30强榜单”中,开化成功跻身“浙江省(县、区)经济发展潜力30强”。在开化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看来,开化发展潜力主要源于其坚定不移的绿色发展战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以及抢抓试点机遇的不懈努力。

生态立县志不移

开化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确立可谓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末,开化县委、县政府就意识到,生态是立县之本,不仅要保护好生态,还要建设好生态、经营好生态,将生态作为开化发展的重要生产力。1998年,开化正式明确“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构想,这在全国尚属首例。“十二五”期间,开化在先后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县和国家级生态县的基础上,启动生态文明县建设。步入“十三五”时期,开化进一步将县域发展战略丰富成“生态立县、特色兴县、产业强县”。

开化位于钱塘江的源头。在保本地人“吃饭”还是保全流域人“喝水”间,开化选择了后者。为了保障生态环境,开化在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上必须作出牺牲。县发改局负责人表示,“关停企业势必会带来经济损失和就业压力,甚至造成发展差距的不断拉大,但是开化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从未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近10年里,有200余个项目因环保问题被一票否决。”

“生态立县”不仅是政府层面开展工作的重要战略,更是深植开化群众的思想意识——群众始终对生态保持敬畏之心,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由于生态环境属于共有资源,往往会导致“公地悲剧”现象的产生,而开化群众的村规民约、多中心治理模式打破了这一困境。县发改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多年前,不少村就有一条‘杀猪禁渔’村规。村集体出钱杀猪,凡是领到猪肉的村民就不能再抓鱼了,一旦犯规抲鱼被发现,此人就得杀同样多的猪,把肉分发给村民。类似的村规民约还有很多,强调的是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非意识形态化的公共治理。”

在实践中,绿色发展认识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共识日益凝聚。不仅政府和群众坚守生态底线,企业也具有高度的生态自觉。浙江华友电子有限公司汪昌伟介绍,“为了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开化光伏企业始终践行绿色发展道路,不遗余力节能减排,比如主动开展切割液在线回收技改,每台线切割机废砂浆排放量由改制前8吨减少到3吨,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开展金刚线技改,废砂浆排放进一步减少。”工业企业如此,服务业亦然。

20年来,开化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趟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2016年2月,开化县委书记项瑞良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汇报了开化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获得了习总书记的肯定。目前开化已甩掉了“欠发达”,实现了绿富美,出境水全年在Ⅰ、Ⅱ类左右,优良空气率99.7%,PM2.5浓度均值在26%以下,为全省最好。2016年,开化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财政总收入增长18.7%。

改革落子满盘活

科学规划是绿色发展的前提。与“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一脉相承,开化“多规合一”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2014年8月,开化县被列入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之一,决心从根本上破解各类空间性规划相互掣肘的“瓶颈”制约。县发改局规划科负责人表示,“‘多规合一’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空间性规划有机整合,实现一个县域、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依靠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促进县域经济实现从粗放发展向科学布局转变、单项试点向多项联动转变、蓝图指引向落地见效转变。

三年来,开化县坚持规划统筹,构建可持续的全域空间规划。作为“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重要成果,《开化县空间规划(2016-2030年)》是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优化空间结构的重要抓手。《空间规划》通过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继而叠加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三大空间,形成县域全覆盖的六类分区,并制定差异化的管控措施,成为融开发与保护为一体的县域空间管控“一张蓝图”;所有部门的规划都集中在一张图纸上,能清晰判断边界、用途。

“多规合一”不仅解决了空间分区的矛盾,也盘活了沉睡的山水资源,带动了当地经济绿色转型。开化县委书记项瑞良指出,“县域发展不是要‘摊大饼’,而是要做‘小笼包’,把一个个区域做精致。”开化制定《开化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作为产业准入依据,确保开化各类产业科学发展,产业项目精准选址,高效落地。立足主体功能区定位,开化真正将好山、好水、好空气转化为资源。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导向,着力构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

以“多规合一”为抓手,开化推动新一轮投资项目的审批改革,把《空间规划》运用和“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作为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规划科负责人透露,“通过倒逼审批流程再造,审批时效提升了70%以上。原先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的投资项目预审,如今只需8个工作日就可解决,大大提高了预审的效率,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试点加出大潜力

如果说“多规合一”试点是开化抓住的第一个机遇,那么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则是开化抢占的第二个风口。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这是继青海三江源、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之后全国第四个国家公园,也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国家公园,是绿色发展的深入实践,是打造“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升级版”,是促使开化从“绿富美”走向“强富美”的助推器。

为了科学谋划国家公园的建设路径,开化邀请全国知名生态文明专家来现场“把脉”指导。开化县钱江源国家公园管委会综合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开化县以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确立了以自然开化、休闲开化、人文开化、美丽开化为目标,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为主线,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为导向,打造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的国家公园建设思路。”

今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袁家军来到钱江源国家公园实地考察时首次提出“国家公园+”的概念。“‘大花园’是浙江省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谋划建设的大平台‘大花园’目标就是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是国家公园+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基本要求是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用国家公园的思路去创建‘大花园’。”

开化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这个最大优势,以“国家公园+”理念统筹县域绿色发展,致力于成为浙江“大花园”建设、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探索人口密集、集体林地比较重大的地区,通过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实现重要自然生态系统保育修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互促共赢的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经验,为浙皖赣及周边地区,特别是江河源头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创新示范作用。建立全国运行最完善的国家公园治理体系,争取成功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录,形成以全球最典型的低海拔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特征的生态系统保护地和国民服务基地。

“国家公园+”加号背后蕴藏的是无限的生态潜力,依托国家公园建设,第三产业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推进。2015年,开化县三产比重超二产;2016年,三产占GDP比重首超50%。2017年上半年,开化县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占GDP比重为51.8%,“三二一”结构稳固。县发改局负责人认为,“服务业占比还将不断扩大,服务业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也是开化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以旅游业为例,开化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推进与周边的千岛湖、黄山等知名景区旅游联盟合作,深度融合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构建华东地区“旅游金三角”。开化还提出“向东是大海·向西是花园”,致力于把“大花园”与“大港湾”密切联系起来,共同发挥“旅游+经济”的最终目的。

随着“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深入实践,开化生态优势将进一步彰显,“多规合一”改革将进一步提升生产空间的效率,“国家公园+”更是赋予开化无穷的发展潜力。可期的是,这片山清水秀的“大花园”,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宾朋从五湖四海前来“一睹芳容”,而开化绿色发展的道路,也将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乐活其中、得惠受益。

猜你喜欢
开化县公园规划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同题赛场”走进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在公园里玩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