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金华市委副书记、市长 暨军民
聚焦开放活市 争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
□中共金华市委副书记、市长 暨军民
作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两核一带双辐射”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一核,作为全省正在建设中的第三大城市群、第四大都市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生产地、货物集散地、市场发源地和国际国内贸易综合改革先行区,金华有机遇、有责任、也有能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活跃力量,争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
“一带一路”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倡议,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车俊书记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新一轮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是大战略,提升我国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制度性话语权是大目标”,并强调“要把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桥头堡作为加快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目标追求”。作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两核一带双辐射”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一核,作为全省正在建设中的第三大城市群、第四大都市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生产地、货物集散地、市场发源地和国际国内贸易综合改革先行区,金华有机遇、有责任、也有能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活跃力量,争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
“义甬舟”“义新欧”这两大通道是金华推进新一轮开放发展的战略平台、黄金通道,我们要聚全市之力建好。
建成承东接西的交通走廊。金华地处“浙江之心”,区位得天独厚。站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区域统筹发展的维度看,金华是东西互济、南北沟通、海陆联动的重要节点。今后五年,金华将对接省“5411”交通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完成交通投入1500亿元以上,重点建设大路网、大通道、大枢纽、大物流、大口岸。两大通道建设,是综合交通廊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建成连通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腹地的交通主轴、物流通道,东西双向打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建成山海联动的功能走廊。在全省“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中,金华一头联接海洋经济区、一头联接生态功能区,是促进山区经济与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关节。这两大通道,恰似牵手海洋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的两条臂膀,承载着促进山海协作、统筹海陆联动的使命。从一定程度上说,两大通道建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海洋经济区的辐射范围和发展腹地有多广,关系到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潜力有多大。
建成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贸易走廊。金华既是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先行区,也是国内流通贸易体制改革样板区,既有方兴未艾的货物贸易,也有蓬勃发展的服务贸易,随着金义综合保税区等“一区多港”的封关运行,加工贸易、转口贸易也将加快发展。两大通道建设,理应成为联通国际国内市场、促进多种贸易共同发展的活力枢纽,为打造全球货物贸易中心、服务贸易中心、自由贸易高地以及外商投资政策洼地奠定基础。
建成融合“制造+市场”的产业走廊。金华既是全省的“百工之乡”、工业大市,也是外贸大市、市场强市。两大通道建设,要依托“制造+市场”这两大基石,千方百计巩固市场商贸优势,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把新兴产业引进来,把过剩产能转移出去,以市场带动制造,以制造支撑市场,打造推动“新制造+新商业”融合发展的动能枢纽,成为新的重要增长极。
建成引领转型升级的创新走廊。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两大通道建设,理应着眼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建设大平台,布局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实施大改革,通过平台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切实发挥金华在浙江中西部崛起中的龙头、带动、示范作用。
2016—2018年,金华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国际经贸合作核心区、现代综合物流枢纽区、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一点四区”的目标定位,以经贸合作为主轴,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实施“六大行动”。
实施贸易核心区培育行动。用好用足“义乌”品牌,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支持金华出口100强企业加快布局营销网络,组织“百场展会拓市场”活动,争取设立金义小商品自贸港区,力争到2018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贸易额超过300亿美元。
实施开放大通道建设行动。加快建设金甬铁路,推进金义综合保税区、义乌国际陆港、浙中公铁联运港等“一区多港”与宁波舟山港的无缝对接,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完善义新欧班列市场化常态运行机制,将“义新欧”班列采购范围扩大至金华各县(市、区)、周边地区及四省九市,做好“增点、拓线、提效”工作,争取列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拓展“陆上丝绸之路”。
实施产业“走出去”对接行动。瞄准20个以上重点国家,实施20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培育30家以上跨国企业,到2018年底对外投资合作累计超过20亿美元,国际产业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实施经贸资源“引进来”行动。把引进外资大、好项目作为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实施利用外资五年倍增计划,三年累计引进外资24亿美元,推进中欧(金华)生态工业园、中欧(义乌)智造园、中捷(浦江)水晶产业园建设,支持浦江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水晶产销中心。积极与东南亚、中亚国家开展农林资源合作,与中西亚、俄罗斯等国开展矿产能源合作。
实施“网上丝路”构建行动。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超500万美元的跨境电商重点企业,培育20个以上省级公共海外仓,积极探索完善跨境电商出口B2B2C供应链体系,把金义综合保税区建成跨境电商示范型综保区,争取设立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力争跨境电商进出口年均增长30%以上。
实施人文交流拓展行动。用好侨务、友城、海外商会、德隆电视台驻吉办事处等资源,三年内发展20对以上友好城市和友好往来城市,办好丝路城市国际化论坛、中非民间论坛等,加强婺剧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推介,深化“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研学交流重要基地。
袁家军代省长在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金华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为契机,在开放引领上开拓进取,运用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尽快补齐能力短板。
补齐共建的短板。坚持共建共融共享共赢,合力构筑综合交通廊道、金义科创廊道、浙中生态廊道“三条廊道”,积极探索建设运营管理的投入分担机制和收益分成机制。放大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效应,建好“义新欧”“义甬舟”两大通道,用足用好义乌这张品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变义乌“独角戏”为全市“大合唱”,实现联动抱团、一体发展。
补齐结构的短板。厚植小商品出口优势,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名优特产品出口,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加快确立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发展方式。加快补齐进口、加工、转口贸易短板,依托金义综合保税区和义乌保税物流中心,构建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和直销网络。更加重视产业链招商、以外引外、鼓励外资并购,力争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翻番。加快补齐外经外包的短板,支持企业集团式、产业链式“走出去”,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补齐创新的短板。平台创新重点是规划建设金义科创廊道,加快金华科技城、义乌科创新区科创大平台建设;特色小镇今后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争取3年时间培育50个产业创新综合体。产业创新重点是加快推进9个传统块状经济+7个历史经典产业“老树发新芽”行动,加快打造信息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生物医药、文化影视时尚、休闲旅游服务五大千亿产业,争取到2021年突破2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8%,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38%。科技创新重点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到2021年,实施自主创新重大专项100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000家,专业技术人才超过60万人,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6%,跻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行列。
补齐项目的短板。更加重视大项目的谋划、招引和落地。设立重大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盘子。制定实施“五个一百”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今后三年安排重大项目532个,计划投资3070亿元。根据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金义行动方案,预排项目100个,今年力争完成投资500亿元。实施对接“一带一路”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重点项目50个以上。